任正非的偶像,马云三次请教的人,谢幕了一个时代

2022年09月01日06:37:36 资讯 1175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稻盛和夫去世了,8月24日于家中,享年90岁,死于衰老。


应该说很多从商的人,都向他学习过,相传机场书店三类书,王阳明心学,博弈论,还有稻盛和夫。


你看的那些机场屏幕上反复播放的商业讲师的滔滔不绝,大部分都是他们学习稻盛和夫的心得。


有些人不了解这位一海之隔的经营之神,我举几个例子。


稻盛和夫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连续两次创业都建立了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家。


他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叫做京瓷,材料行业的,带领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之后,他把手里的全部股份都给了员工,然后第二次创业,换了一个领域,在电信领域里创立了KDDI,再次成为世界500强。


单凭这一点,全世界仅此一例。


再然后,他退休了,潜心研究佛学,安度晚年。


这时候,全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日航负债1200多亿RMB,宣告破产。作为日本的翅膀,断了。


当时的首相上门恳请,请求这位商界的传奇人物出山,拯救日航。稻盛和夫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丝毫不担心失手带来的晚节不保。


上任的稻盛和夫,没有带一个前下属,他几乎是只身前往,零薪酬。


仅仅增加了稻盛和夫一个人的日航,在一年之内就扭亏为盈,两年之内就大幅度盈利,三年之后就重新上市。


从此稻盛和夫在神坛上又前进了一步,彻底成为了只有书中才有的传说。


再说两件事,用来衬他的。据说,马云曾三次求教于稻盛和夫,任正非则视他为偶像。


一个人,如果被拔到这个高度,还怎么聊呢?只能聊学习心得了。


我今天就效仿那些机场讲师,来聊一聊我学习稻盛和夫的心得体会。


稻盛和夫第一次创立京瓷的过程,以及管理方法与任正非创立华为很像。


当然这个描述是不准确的,因为稻盛和夫是前辈,他排在时间轴的前面。但是我们大部分人更了解华为的建立过程以及管理模式,于是我只好倒过来打这个比方。


稻盛和夫与任正非的出身很像,早期可以说都不是很顺,经历过很多磨难。


你比如稻盛和夫并非学霸,中考失败,高考失败,还得过肺结核俞敏洪也得过。


那么毕业后又恰逢经济萧条,身为学渣的他只能进一家完全没有前途的公司。


但是他本人非常勤奋,他自己合成过某种材料,是日本历史上首次,成为了技术大咖。


其实作为普通人,你学习稻盛和夫看到这里就可以合上书了,因为后面的那些,咱也够不着。


关于这一点,我是有体会的。


我小时候读过拿破仑传,发现自己被他四十多次的战争胜利,以及统一欧洲的豪情所吸引,被他和约瑟芬谈恋爱的故事所吸引。


后来,我发现这些和自己都无关。人家在天上,咱在地上,羡慕也够不着。真正对我有启发的仅仅是拿破仑小时候的故事。


你比如他小时候和人打架,怎么打都不服输,摔倒了爬起来,摔倒了爬起来,有股子韧劲。再比如他从小就吃黑面包,因为他知道士兵们只能吃到这个,他要了解士兵的体力,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布置恰当的任务。


我就学到这两点,因为他20多岁就司令了,我40多岁了也望尘莫及。他别的优点,我学了也用不上。


不过今天是讲故事,我们继续稻盛和夫的传奇。


成为技术大咖之后,稻盛和夫于29岁创业,他的管理模式与华为很相似,都是尽量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怎么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很简单,如果员工觉得自己是老板,就会很有精神。


你光忽悠员工,跟员工讲学华为,学狼性文化是没用的。我们很多企业主,学华为学不到点子上,你那个不叫狼性文化,你那个叫二哈文化。


为什么?因为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你给手下吃肉,他们就是狼,你不给手下吃肉,他们顶多是二哈,假装成了狼,骗骗你的。


给员工吃肉不是说光发钱就可以的,没理由的发钱,只会养活一群充满惰性的人。


稻盛和夫发明的管理策略叫做阿米巴,他在公司内部成立了几千个阿米巴,每个阿米巴都是独立结算的。类似一个个内部孵化的创业公司。


独立结算的意思是说盈亏自负,你挣了钱吃肉,你挣不着钱喝汤。于是这些阿米巴就非常有战斗力,始终都像创业公司一样。


他们觉得自己就是老板,就是一个小的创业型公司,只是挂在京瓷这个牌子下面独立运作。


这个手法在华为也很常见,华为经常同时开三条线,研发同一个产品,谁先到谁通吃。


但是这个手法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消除内耗,怎么让内部小团队之间形成合力?而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确切的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到,但是我知道稻盛和夫显然是做到了。


我以前待过的第二家公司,也学习过他们的策略。稻盛和夫这种阿米巴策略,国内的公司大部分都学过,被进一步改良了,国内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三人小组。


这种小组确实很有战斗力,可是有时候,很容易受到市场的扰动。你比如某个小组很幸运,只有3个人,创造了3个亿的净利润。而全公司可能此前十年的净利润,都不到1个亿。


那么你现在到底怎么分配奖金呢?这就变成了一个问题。


说到底,你是想要奖励积极性,而不是想要奖励幸运。否则就无法持续。毕竟你不可能从此之后靠着这三人小组混饭吃,他们来年也无法创造同样的奇迹。


所以我说阿米巴仅仅是个思路,这个思路到底怎么落地,是非常考验管理层的。


反正昔日我待过的第二家公司,没法做到,最后还是回归了矩阵管理模式,就是部门经理与项目经理交叉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问题很多,多头领导,部门墙。问题是,你不能光考虑一个方法本身好不好,你还得考虑自己能不能顺利地运用下去。


青龙偃月刀很好,重达81斤,如果你抬都抬不起来,怎么拿着它砍人呢?


这就是理论与现实的距离。阿米巴这种方法很早我们就学过,现实中很少能够见到有公司运用的像稻盛和夫那个水平。


第一次创立500强之后的稻盛和夫,应该说他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至少站在我现在的水平无法理解的高度了。


他此后多次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敬天爱人”这四个字。


他这人有一点和任正非很像,就是把股权,尽量分给员工,自己有一种精神领袖的气质。他似乎在没有股权的情况下,依然不会失去对公司的掌控。


这个说实话,就更难学了。


你像任总那样,只拿1个多点的股份,依然能够让华为上下都听他的,不是每个企业主都能做到的。


实话实说,大部分老板,都得持有51%以上,否则你下面马上就反了。你不具备这种个人魅力。


能够让自己持股只占3成,2成,还能维系队伍的,都算是高手了。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终归是彼此利用,彼此需要。一般情况下,员工与老板之间是资本与才能之间的互相依赖。


稻盛和夫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他成了公司的象征,公司的品牌,稻盛和夫就像肯德基老爷爷,肯德基不会抛弃肯德基老爷爷,他的公司也不会抛弃他。


他与公司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依赖关系。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种传奇式的成功,和时代有关。


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一点,我打个比方。


你有没有发现,诸葛亮之后,再无诸葛亮。


姜子牙开始,到管仲乐毅张良,我们历史上一直都有这种以一个人的力量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既是君师,也是国师,力挽狂澜的传奇谋士。


那么到什么时候结束呢?到诸葛亮就结束了。


后面当然也会有顶级谋士如刘伯温姚广孝之类,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功绩和姜子牙到诸葛亮这期间的谋士比,那简直是萤火之光比皓月之明。


为什么?因为时代变了。


诸葛亮之前的时代是贵族政治,只有少数人念过书参与游戏,他的对手就是几个世家大族的子弟。


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两个顶级谋士,一出来就引领整个时代。因为说实话,那个时代可能本来就只有千分之一的人念过书。


诸葛亮之后的时代,寒门也有机会了。当然不是说农民有机会,但是可能有5%的人都念过书了。人才供应量一下子放大几十倍之后,就开始了专业化分工。


于是乎出现一个在任何领域都能够让大家都服气得不要不要的大才的可能性,就大幅度降低了。


范仲淹政治还是不错的,但是打仗,也就那样。苏东坡填词是不错的,但是其他方面,也就那样。


你不太可能像诸葛亮、周瑜那会儿,周瑜不仅打仗超牛,弹个琴都堪比朗朗。曲有误,周郎顾。


诸葛亮也牛得不像啥,一辈子没写啥,随便写了一篇700多字的公文出师表,结果里面出现了几十个成语。这就像你写周报,随便发了封 email,回头拿了雨果奖


这让后人无法理解,我只能认为当时专业化分工实在太低,竞争对手实在太少,以至于看起来整个时代的才华都集中在几个人身上。


那么放到稻盛和夫身上也是一样的。我觉得他身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那时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商业利器,这是他成功的大背景。


今天这个商业环境下,是资本主导的。你真的原封不动的抄他的作业,你连新手村都过不去。


因为资本有一千种办法玩你。你说你阿米巴,你说你调动员工积极性,你说你给员工分股份。


资本才不理你,资本上来就免费,先砸100个亿,再砸100个亿,让客户养成薅羊毛的习惯。等回头市场培养起来,甚至市场都没有培养起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获利转手给下家。


羊毛出在牛身上,让猪买单。这是资本介入之后的打法。


所以我说,对大部分人来讲,你学到他励志的青年时代就够了,后面的部分,你想抄他作业,可是作业变了。


更重要的是,很多事儿他能做到不一定你也能。


我前面讲过,学华为狼性文化的基本上都学成了二哈,因为华为是真的给钱,而你也许不想真给,也许你也给不起,反正无论如何,员工不吃肉,光吊着是不可能有狼性的。


那么同样的道理,学稻盛和夫的基本上最后都学成了PUA,以至于稻盛和夫在国内有个绰号,叫做PUA鼻祖。


他本人其实没有PUA,他确实让员工往死了卷,可是他给钱了,而且他自己并没有多拿多少,他自己也把自己往死了卷。


换句话说,你非说PUA,他P了每个人,包括自己。


但是这事儿是学他的老板们,做不到的。他们只想P别人,不想P自己。想让兄弟们加个班,回头年底给兄弟们娶新嫂子。所以你学了之后,当然没用,员工也不会相信。


何况时代变了,商业打法变了,你按照老套路或许第一集就得领盒饭,即便你来真的。


圣经肯定是本好书,可是圣经有圣经适用的时代。稻盛和夫的谢幕,让我们又一次忆起曾经的商业时代。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任正非的偶像,马云三次请教的人,谢幕了一个时代 - 天天要闻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