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茜,商州区人民医院一名党龄10年的90后儿科医生,2020年被评为商州区人民医院“先进个人”,2020年度被陕西省保健学会儿童哮喘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评为“优秀委员”,2021年被商州区人民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被中共商州区卫生健康局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源于儿时信仰选择医生职业
毕业后回归家乡投身基层医疗事业
“小时候,我就对医生和老师这两个职业充满了敬仰,医生像一个白衣战士,治病救人大爱无疆;而老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笔耕不辍。”秦茜说,在高考结束后她就报考了医生和老师这两个志愿,最终顺利被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当站在希波克拉底塑像前宣誓的那一刻,她更加坚定了从事医学行业的信仰,也更加明白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诺言的分量。

大学五年期间,前三年是理论学习后两年是去医院实践操作,经过一些列深入的学习和对医学的了解她决定回到家乡,回到基层进行工作。2021年7月她来到商州区人民医院,两周科室轮转结束后响应国家规范化培训的政策,她前往西安交大二附院在小儿内科学习了3年。谈及从事儿科行业感受,她表示儿科与其他科室最大的不同在于面对的患者群体都是低龄化儿童,从出生29天婴儿到14周岁的青少年都是小儿内科接诊的对象。“3岁之前的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多不适症状都是家长转述,有时候不太准确,这也给我们查体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又是青春期的羞于表达,我们要学会引导,因此沟通能力是一名儿科医生最基本的能力,只有了解病人的症状才能准确的做出判断。”秦茜表示虽然儿科的工作繁忙、压力大,但她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坚持下去。

怀着对老师的敬仰,秦茜医生如愿和高中老师结为人生伴侣,她的爱人表示,“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话深入了解,都是源于认识秦茜医生。从第一次见面下夜班,到第一次约会下白班,去医院接她时,临下班来了病人,也只能静静等待几个小时。所以,从认识到婚姻,一直挺能理解她的工作的繁忙,能感受她的辛苦。我也愿意为她的工作而付出,愿意为她排忧解难,无论多么忙碌,我都会当好她的“后勤部长”,支持她的工作,为她保驾护航!”

医生“变身”扶贫驻村干部
为村民提供更便利的医疗服务
2021年10月份,秦茜作为商州区人民医院党员代表下沉夜村镇刘二村担任第一书记,协助村两委管理好村上日常事务,传达上级指示和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相关的政策。

驻村期间,她和工作队员为困难村民无偿捐献自己带的衣物以及单位捐赠的棉衣帮助他们过冬,也会经常去拜访贫困户,询问他们有无实际困难。秦茜说,“因为我们吃住在村,经常有村民为我们送来了自家种的红薯、小葱、萝卜以及青菜,自己家里做的馒头、锅盔、红薯凉粉,对我们表示感谢。想到贫困户家庭经济本来困难,我们撤离的时候又买了米、油回馈他们。”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她在驻村期间也为村民提供了诸多医疗服务。去年疫情形势紧张期间,村里有两个小孩子生病,就医不方便,秦茜就带着听诊器、棉签去村民家里为孩子进行仔细查体,就家里有的药物进行选择,并叮嘱他们详细用法、用量以及孩子生病期间的注意事项,看着孩子服下药,帮忙安慰孩子多喝白开水散热后才放心离开。当然,这只是所有驻村工作中的一部分,商州区人民医院作为夜村镇刘二村的包扶单位,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义诊活动,为村民做免费的身体检查,分发免费药品,作为第一书记她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为村民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危急时刻勇担当
孕期坚守岗位负“重”抗疫
8月15日以来,商山洛水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中,作为一名党员医生、又是医务科干事,秦茜积极履行一名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疫情期间,核酸采集方案经常凌晨以后才能出来,她和同事要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安顿好所有采样台后才能休息。
8月19日以来疫情形势严峻,商州区人民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吃住在院,随时待命,她的丈夫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也义无反顾的加入到隔离点志愿者服务队中。秦茜告诉记者,“我们科长被抽调到区封控区特殊人群就医、生活保障组工作,科室的工作任务就落在她和同事两个人身上。”虽然怀有3个多月的身孕仍坚守工作岗位,在科室架起了简易床,吃着院内食堂简单的饭菜,每天睡起来浑身酸疼,但她都努力克服。

驻守单位期间,秦茜的工作除了完成指令性任务,做好院内疫情防控工作外,还要做好一线同事们的后勤保障工作。此外,下科室检查各个科室就诊规范、学习记录、院感防控及院内医疗质量管理,也是她们的重要工作。秦茜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医院工作琐碎繁杂,但比起在一线采样的工作人员,这些困难不知一提。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医务工作者,但我想通过努力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商报记者 程娟 编辑 申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