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父子读西汉”系列故事(18):刘邦入咸阳
文/松鼠爸爸
(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 #松鼠父子读历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刘邦
有缘的人,一定会重逢。
刘邦西攻咸阳,各种艰难,一言难尽,好不容易行军至颖川,突然发现另一支队伍中发现一个熟悉身影,兴奋地大叫:“这不是子房吗?”
子房即张良。张良大惊:“武安侯?”
“武安侯”是刘邦获封的一个侯爵,连他自己也记不住:“子房,你还是叫我‘沛公’吧,听着亲切。”
“沛公,见到你真是太开心了。”
张良
“你怎么在这里?韩王呢?”
“一言难尽。”张良叹了口气。
“来,坐下喝两盅,聊会儿。”
刘邦起兵初期张良曾与他一见如故,立即加盟。但后来韩国复立,张良为帮朋友韩王韩成复国,暂时离开了他。
这一分别就是半年多,没想到两人在西进咸阳的路上又相遇了。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只因缘太浓。
刘邦计划的西进路线
刘张二人重逢,是刘邦西攻的紧要时刻,也是张良的“至暗时刻”。
原来,张良随韩成收复韩国,好不容易在韩国旧地打下几座城池,可是在秦军的反扑下,全丢了,只得四处打“游击”。可见游击战不是现代发明,早在楚汉争霸时就有。
刘邦于是与韩成和张良联手,打下韩国十几座城池,交给韩成留守。
韩成终于拿下韩国旧地,韩国“基本复立”。为回报刘邦,他决定让张良助刘邦西进咸阳。
张良人生两大理想“灭秦”和“复韩”实现一半,自然欣然从命,随刘邦西攻。
从这一刻到刘邦拿下咸阳,张良为刘邦献过多个妙计。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智取咸阳东南面的两道防线——武关和峣(yáo)关。
刘邦实际入秦路线(红箭头)
武关不只是咸阳的东南大门,还是战国时一桩“重大罪案”的发生地。
战国时的楚怀王被秦昭襄王以在武关会盟为由,绑架到秦国,最后客死咸阳。在楚国人看来,这是奇耻大辱。
刘邦采用张良之计,派郦食其和陆贾前往说降秦将,许之以利,轻松拿下武关。
以刘邦为首的楚军拿下武关,意味着楚人终于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远在彭城的楚怀王后代、现任楚王熊心听到这个消息,应该百感交集、涕泪横流、焚香祭祖吧。
接下来,便是攻取在武关与咸阳之间的峣关。峣关离咸阳更近,搞定这一关,咸阳就在眼前。
胜利在望,刘邦以为峣关是小菜一碟,只派两万兵马强攻峣关,被张良当场止住。
张良道:“沛公,秦兵很厉害,千万不可轻敌。我听说峣关守将特别容易被收买,您先呆着别动,率大军在山上大布疑兵,可派郦食其持重金收买峣关秦将。”
刘邦路过陈留县时,收获一个资深说客郦食其(lì-yì-jī),兵不血刃轻松拿下陈留。这一次,郦食其再次出马,摇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降。秦将果然反叛,表示愿与刘邦共破咸阳。
郦食其
刘邦以为大功告成,没想到张良再度提醒:“沛公不可!这一次,只是大将要反,恐怕他下边的士兵们未必同意。如果士兵不从,那我们就危险了,不如趁他们懈怠,赶紧一举搞定他们。”
张良通透人性,用计神出鬼没,刘邦只有言听计从的份。果然秦军大败,峣关得破。
子婴向刘邦投降
一个月后的汉元年(前206年)十月,刘邦大军抵达咸阳外的霸上。此时,秦二世和赵高已因为内斗先后完蛋,秦王子婴手捧着皇帝的玉玺(xǐ)符节,向刘邦投降。
曾经所向无敌的秦帝国,立国不过15年,就此灭亡。
而由“楚王之约”引发的“咸阳杯马拉松”,也就此结束,刘邦先于其他各路诸侯第一个闯线,进入关中,成为马拉松冠军。
刘邦能第一个入咸阳,固然与曹参、周勃、樊哙、郦商等重要将领的血战分不开,但谋略方面,功臣当数张良和郦食其。
张良回归后,取代郦食其,成为刘邦的首席谋士。
松鼠父子读西汉:关中为什么叫“关中”?
小松鼠问:“老爸,关中为什么叫‘关中’?到底在哪?”
松鼠爸爸答:“关中,顾名思义,就是险关之中。关中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关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自古有‘四塞之国’的说法。具体地说,关中之外有四大险关。”
“哪四关?”
关中四关
“东函谷,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东汉后,‘函谷关’被‘潼关’取代,还是四关。”
“张良之前离开刘邦,不是要帮韩王韩成恢复韩国吗,他为什么又随刘邦西攻咸阳?”
“张良确实是想帮韩成恢复韩国,但他们在收复韩国旧地的过程中,可能发现秦军非常强大,而韩成力量薄弱,其领袖素质和军事天赋也与刘邦有一定差距,如果要实现复韩理想,需要刘邦的帮助。我猜测,在张良的撮合下,刘邦与韩成之间达成了某种战略合作或攻守同盟。”
刘邦与张良
“那他与刘邦是什么关系?”
松鼠爸爸微微一笑:“张良这次回归刘邦阵营,感觉不是真正意义的加盟,而更像是韩成将他‘借调’给刘邦,以智囊顾问的身份,帮刘邦杀入关中、夺取‘咸阳杯马拉松’的冠军。”
“借调的智囊顾问?”小松鼠纳闷,“那是不是还要还?”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