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民国奇女子,自然想起林徽因,说起上海名媛,就想起陆小曼。其实在彼时的民国,传奇女子还有很多,比如名媛宋氏三姐妹,她们才是彼时上海最耀眼的所在。
只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民国才女,是驰名中西的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还有的就是先后嫁给大外交家顾维钧的这一对女人。
当然,她们尽管各有千秋,却有着一个共同点,这就是睿智和长寿。
才貌双全合肥姐妹
在清末民初,合肥的老张家可是名门望族。这四姐妹的父亲是彼时苏州的大教育家张吉友,而这一家的老祖宗更不得了,这位就是淮军主将,两广总督后担任直隶总督的张树声。
也就是凭借着优渥的家庭背景,老张家的四个闺女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在各自的生活中增添异彩,各有千秋。尤其是小妹张充和,更是被誉为民国闺秀,是民国最后的才女。
作为最小的闺女,张充和的教育更是奇葩。她的启蒙老师居然是当时的考古学家朱莫钦,而清末的举人则负责她填词赋诗。
张充和的北大入学考试非常搞笑,不出意外,这位的国文考试拿下满分,这在当时并不多见。然而叫人诧异的是,张充和的数学却是零分,叫人多少有点尴尬。
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张充和被北大破格录取,后来成为彪悍与世的国学大师,游走于东西欧,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后来,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在北京成婚,小妹作为娘家送礼一众来到北京,随后就跟随三姐和沈从文在北京上学。
人脉决定圈子,圈子决定高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充和开始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当然能够进入的可都是当时的大腕,比如,张大千,梁实秋,此外还有胡适和陈寅恪他们。
张充和端庄大方,兴趣广泛,善于交际,崇尚知识。她曾经与章士钊沈伊默等赋诗作词,风雅唱和。而沈伊默对于张充和的字评论莫深,直接说这是明人学晋书,直到如今,人还弄不明白,这个沈伊默到底是夸人还是骂人。
其实在文学方面的出彩,也不过是张充和才华的冰山一角,她的天赋是全方位的,可谓是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拿昆曲来说,张充和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就连大画家张大千在观赏张充和的昆曲表演之后也是大为赞叹。
当然,张充和在选择夫君方面更是百般挑剔,要求极高。也就是这样挑来挑去,一看这小妹快成大龄剩女,姐夫沈从文便赶紧介绍自己的弟子,德国的傅汉思与妻妹结识。
后来,傅汉思与张充和白首偕老五十六载。2004年,傅汉思撇下张充和撒手西去,张充和并没有过度悲伤,毕竟在一起56年,所有的风雨曾经一起扛过。
再往后,张充和一个人又走完了三十年的岁月,直到102岁这一年笑着离开了这个人世,与她的汉思再次厮守,永永远远。
时尚博主大使夫人
在三十年代,黄慧兰可是个妥妥的富家女。他的父亲黄仲涵是当时爪哇国的首富,而她的母亲是中国城的第一美女魏明娘。
尽管有这样的丰盈的家资,然而黄慧兰却没有得到系统的教育,这一切源于父亲与母亲开始闹分手,最后魏明娘带着黄慧兰远渡重洋,来到伦敦。
也就是在这里,黄慧兰引领着伦敦时尚风范,美誉为伦敦博主。以至于玛丽皇后和总统夫人也时常以黄慧兰为衣着楷模。
一个偶然的机会,民国驻英国公使顾维钧结识了黄慧兰,从此这位大使穷尽伎俩,死缠烂打泡上了黄慧兰,也从此改写了黄慧兰这个富家女的人生。
顾维钧与黄慧兰成婚后,简直就是生活在富婆的包养之中。囊中羞涩,使馆设施破旧,黄慧兰大手一挥,一份电报调来老父亲千万资金,把中国使馆上上下下修缮一遍。
久而久之,顾维钧已经习惯了黄慧兰从娘家拿钱养活自己,而黄慧兰也习惯了频频出席舞会,尽管这些花销是自己老父亲掏腰包。
在晚年,黄慧兰发现顾维钧移情别恋,这位倒也干脆,直接与顾维钧一拍两散,断然终结了两人36年的夫妻关系。后来黄慧兰一直侨居美国,在一百岁这一年无疾而终。
富家女黄慧兰走了,名媛严幼韵迎面赶来,看来顾维钧的女人缘正旺。
说起来,严幼韵的家境与黄慧兰有一拼,两位都是蜜罐里长大的娇娇女。与黄慧兰相比较而言,严幼韵接受过现代教育,因此上不会像黄慧兰那样,拿得起放得下,严幼韵敢爱敢恨,是一个比较重情感的女人。
不仅如此,严幼韵还是复旦大学首位女大学生,而且还会开着小车上学,这对于彼时还很封建的国人来说,与女子有德便是才这种画风非常违和。
后来,顾维钧活到98岁的高龄去世,严幼韵一直陪伴顾维钧走到最后。在自己112岁这一年,严幼韵无疾而终,走完了自己艰难曲折而又有意义的一生。
小结
按照中国一般的寿限来说,女性比男性长寿五到七岁,我们今天看到顾维钧与他的两位妻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有意思的是,黄慧兰活到一百岁,而严幼韵更加彪悍,把女性的寿限直接提升到112岁这个高度。
其实,人的寿限有着诸多的因素叠加复合,很难单纯的归结到哪一种具体的因素,比如家庭基因,生活环境等等。不过,张充和也是个长寿之人,这位活到102岁,与丈夫傅汉思也算是白头偕老。
随着后来张充和的安然离世,昔日的张家四姐妹也算是正式谢幕,成为三十年代民国名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