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装了,撒谎精

2022年06月29日23:12:04 资讯 1343

如何一夜暴富,老话说得好,翻翻刑法。


这几天,各大短视频平台都被一个“假名媛”刷屏——


她靠诈骗,从一个贫民窟女孩,一路开挂成了“海龟白富美”,然后空手套白狼,把韩国上流圈玩得团团转。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人们连在给自己看的日记本里,都会说谎。”


伴随着“国民初恋”裴秀智的独白,韩剧《安娜》一开场,就抓住了很多人:


这女主竟然是个恶女。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更稀罕的是,尽管也有一小撮道德谴责,但舆论更多的却是热捧、同情甚至敬佩。


“太燃了”、“好励志”、“她真的很努力”这样的评论随处可见。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观众不仅没有恨得牙痒痒,反而还一边追剧一边为她揪心。


甚至比女主本人,还要担心她被戳穿。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乍一看,这是一本行走的诈骗手册,是抓马的逆袭爽剧。


然而看了两集后我却发现,安娜就是我。


或者说某种程度上,人人都是安娜。




01

假名媛,真骗子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安娜的人生宗旨,大概就是硅谷的那句财富密码: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她的故事精彩绝伦。


在学姐引荐下,安娜参加了首尔大学的迎新会,“美国学美术归来、商人家庭出生”的她做着自我介绍,看起来可爱又有礼貌。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但,这只是她的A面。


她的B面,是个满嘴谎言的大话精。


安娜的身世是假的。事实上,她高中没毕业,妈妈是听障人士,爸爸是裁缝。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那时候她还叫幼墨,的确是一名学霸,“恋爱脑”导致高考失利,跟爸妈隐瞒了事实。


因为被首尔大的学姐误当成学妹,于是有了迎新会的一幕。


长相甜美的她被在场一位学长看上,还要带她一起出国留学,结果登机前,学长得知学校里根本没有这号人。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不仅出国失败,第二天,她又收到了爸爸去世的消息。


原来他身患癌症多年,为了给自己凑留学费,把治病的钱都用完了。


这个沉重的打击,让安娜悔恨不已,她发誓洗心革面、从此踏踏实实生活。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为了养活听障的母亲,安娜同时找了好几份兼职,不再看一眼橱窗里漂亮的鞋子,她节衣缩食。


就像从云端拉回了地面,如此艰苦生活了五年。


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坚毅而认命的故事,但是有野心有欲望的人,真能甘心吗?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去一家艺术馆打杂,成了安娜的第二个人生节点。


女老板是个留学归来的大小姐,明明看起来和自己年纪差不多、长相也差不多,过的却是和她天差地别的生活。


在这里,安娜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做“世界的参差”


大小姐看起来人很友善,所以安娜也一直兢兢业业。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但就像《寄生虫》里的富人,这种友善更像一种施舍,随时撕开尊卑有序的真面目。


一天,安娜收到妈妈发来的信息说想她,就去跟老板请假,收到的却是一顿狂喷。


管事骂她这么懒,活该只能这样活一辈子,大小姐把护照扔地上让她弯腰捡。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这番羞辱,唤醒了安娜打小极强的自尊心。


当天夜里,她就趁值班卷走了抽屉里所有的钱、履历和护照,然后愤怒地消失在了雪夜中。


就像压抑多年后突然爆发,这一段燃到了很多观众,弹幕里有人甚至联想起《搏击俱乐部》里炸楼的快感。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如果说高中以前,女主都活在一种不了解自己的“地位错觉”里,只会凭本能盲目跟爸妈要钱,嚷嚷着学芭蕾学画画。


那么后来那五年的打工生活,则是被一泼冷水浇醒,把周遭的一切不幸都归咎于自己“不懂事”,是自我赎罪,也是认命低头。


而这场辞职则是另一种极端——彻底黑化,走上了冒用大小姐履历的犯罪道路。从此靠编织谎言,一步步逆袭成了大学教授,嫁给了一个富翁。



02

相信的瞬间,

谎言也会变现实


听过一句秘闻,一个真的有钱人身边,至少围着三个假的有钱人。


有钱人不是傻子,所以那些能骗到他们的”仿冒品“,几乎都具有跟本尊同等的能力。


安娜深知“先敬衣裳后敬人”,是上流阶级秘而不宣的社交规则——


要想变有钱,首先要让自己”看起来有钱“。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诈骗的第一步,就是改头换面。


她租了一身名牌,并化了精致的妆,好让自己看上去光彩照人。


然后通过之前带她去迎新会的学姐,拿着伪造的履历,成为了一名留学补习班老师。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正如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所写:


“商品标志拥有一种图腾般的魔力,一旦披戴上,就能将自己的私人身份和商业成功混同为一,并在那一刻成为一个人物。


剧里,导演以鞋子为元素。


对比安娜打工人时穿的那双沾泥的皮鞋,扮名媛时穿上的高跟鞋,仿佛让她摇身一变,过上另一种人生。


观众也不禁冷笑,果然人靠衣裳马靠鞍。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安娜一边冒充姐姐,“给弟弟找补习老师”,从而白嫖各种经验;


一边晚上恶补自学,然后白天给学生上课。


深夜里,她挑灯夜读的身影,甚至让人感到励志。


更像爽剧的地方,是这位假学历的女主,却教出了考上名校的真学生。


这让很多人感叹,她缺的只是一张学历,或者说:


一个好出身。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是的,这位朋友打了错别字


因为盘正条顺,衣着光鲜,安娜被人传成是家境显赫的二代。


于是有人看中她作为二代或许拥有的人脉,主动给她介绍起更好的工作——


去成教学院当一名讲师。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在那里,安娜认识了后来的富翁老公。


结婚前要见父母怎么办?没关系,奢侈品是假的,爸妈也可以是假的。


不得不说,装有钱人这件事靠天赋,别人装起来多少会露怯,安娜完全没有。


她仔细教导“假父母”,就像一名专业的面试官,心态稳如狗。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这都要归功于小时候,安娜遇到的一位美国上校夫人。


夫人教她玩扑克,以及如何隐藏自己的底牌,别让别人猜透:


“记得扑克脸。”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就像马太效应,拿到“假履历”的安娜一路开挂,收割的资源和机会越来越多。


对比得剧里另一幕戏,更加讽刺。


安娜送学姐回家,学姐指着狭小逼仄的房间哀叹:


“看,我的房间很小吧,我真的有很努力生活,但爸爸欠的债务还没还完。”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谁都不能保证努力生活,就可以得到同等的回报。”


借这位学姐之口,导演暗指韩国愈演愈烈的阶级固化。


对此,新京报曾报道过韩国某电台的一份问卷,结果显示,75%的答题者认为“韩国财富不平等现象非常严重”,认为“不太严重”的人仅占3%。


这种不平等会代际传递,这也是《安娜》的主题:


阶级鸿沟。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成王败寇,没有人追问安娜的第一桶金是否来路不明。


而那位比她更脚踏实地、学历和能力都更强的学姐,却因为出身微寒,从来没人”抬把手“。


她信奉社会教导她的“要努力”、“要奋斗”,然后单打独斗苦熬多年。


一抬头,却是简陋的住所、破旧的椅凳。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这只发生在韩国吗?当然不。


无论影视,还是真实世界,类似的戏码都在不断上演。


在《安娜》的影评底下,很多人提到了另一部剧情类似的美剧:《虚构安娜》。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美剧《虚构安娜》


后者改编自真人真事。


主人公是曾在纽约社交圈呼风唤雨的“假名媛”:安娜·德尔维。


她一度被认为是德国女继承人,实际却是一名卡车司机的女儿。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美剧《虚构安娜》


靠着“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演员精神,她混迹于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和房产大亨打成一片,租着私人飞机参加各大Party,从朋友、酒店和银行那里骗取了27.5万美元。


差一点,她就成功拿到一笔2200万美元的贷款,用来开一家艺术俱乐部。


然而丑闻败露,她被告上法庭。这时,她已经行骗了整整五年。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安娜·德尔维本人


这起丑闻当年震惊全网,引发各种感叹:“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就像媒体上流行的概念“雷普利综合征”,安娜·德尔维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表示自己未做错什么。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她就是要向有钱人开炮。


并认为自己只是过早地、夸张地推销了自己尚未实现的创业项目——


而这本就是所有商业投资的真谛。



03

凡是有鸟歌唱的地方,

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


相信的瞬间,谎言也会变现实。


但假面具戴再久,就真能长脸上吗?


观众喜欢安娜,是因为她并不是什么天生没有道德感的罪犯,而更像大多数屏幕对面的你我。


剧里有一幕戏,是她鼓励一位听障女孩大胆演讲。


安娜用手语对着台下的人说,“听不懂吧,你们这些傻瓜。”


逗得小女孩直笑,堪称全剧高光时刻。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很多人夸安娜有人格魅力,但我想,那不仅是因为看到恶女也有温柔面。


也是因为那一刻,安娜作为平民,完成了对台下一群有钱人的嘲笑。


像安娜这样的聪明人,总认为能把他人玩弄于鼓掌间。


但有钱人的世界,何尝不是处处暗藏凶机。


《安娜》的前两集,结束于她和富翁举办了场盛大的婚礼,看似完成了阶级跃迁。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但其中却不乏一些不寻常的端倪。


比如婚礼上那个突然闯入的古怪小男孩。


他患有自闭症,名义上是富翁“哥哥的儿子”,却不合规矩地和两夫妻合拍结婚照。


不少网友已经开始怀疑,他的实际身份可能是富翁的私生子。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而初次相亲时,被安娜识破的那张假沙发,以及对方白手起家的隐秘历史,似乎都隐瞒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小骗遇大骗”的故事。


看《安娜》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断想到莫泊桑写过的另一个小说,《项链》。


故事里,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也是同样野心勃勃,不甘过平凡生活。


一次受邀参加晚会,让她兴奋不已。她和富婆朋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并果真成为全场焦点。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像玛蒂尔德这样的人其实很多,他们往往的确有高于常人之处,只需一条项链,便能如鱼得水。


然而晚会结束后,她却发现自己的项链丢了。为此,她只能借高利贷,买了条新的还给朋友。


为了还债,她每天给别人打短工,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里,她人老了,手也磨破了。然而再次见到老朋友,却得知丢失的项链竟是假的——


富婆朋友从未打开,也不知道还回来的是条真项链。


如同项链的隐喻,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上流生活,可能也充满了谎言和诈骗。


然而被钻石光折射的平民,为了跻身其中,却可能背负十年真实的苦痛。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三十而已》里,王太太买了副赝品《睡莲》充场面


安娜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她的两张脸。


一张是她独处时,那是一张没有生机、疲惫的脸,仿佛年纪轻轻就已经看不到未来。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另一张,则是她在学校和同学吹牛时,生气焕发的样子。


比起真实而乏味的生活,那个编造的虚假故事更让她着迷。


像安娜这样的人,靠给自己打造完美套子,从别人的崇拜中汲取能量,获得安全感。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很多人爱她、恨她,因为本质上人人都是她。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就如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真实故事里的安娜最终被判重大盗窃罪,锒铛入狱。




但庭审期间,她的辩护律师在曼哈顿最高法院,引用了畅销歌曲《纽约,纽约》中的一句歌词,将她描述成一位想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卑微女孩:



“如果我能在这里成功的话,那我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成功。”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庭审会上的安娜·德尔维


律师的辩词让更多人重新审视这名诈骗犯:


“安娜不满足于做一个旁观者,她想成为一名参与者。安娜没有等待机会,她创造了机会。”


“如今我们都可以与此相关联,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安娜的影子。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一举跨越阶层的鸿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较之下,靠欺诈混得第一桶金,看起来要容易很多。


像安娜这样的“恶女”被全网追捧,正是普通人对这种焦虑的投射。


更赤裸地说,是有贼心没贼胆的你我,内心恶的发泄。


人人心里都有一口深井,因为都希望被尊重,都有不甘,都难抵抗成为somebody的诱惑。


这恰恰说明,并没有彻底认命和躺平。


但或许在这个时代,摆在“安娜们”面前更大的难题,是如何接受自己是个nobody


然后依然鼓起勇气,重新触碰真实的生活。


别装了,撒谎精 - 天天要闻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