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富贵儿女,却无人养老送终。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了什么?

2021年10月04日17:58:02 资讯 1452

她是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

却也是国内轰动一时的“不孝女”。

养出富贵儿女,却无人养老送终。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1979年出生的曹茜,老家在大连旅顺口区,长城街道曹家地村。

在当时的农村,家中只有一个独生女是很罕见的。

身边人劝曹茜的父亲曹肇纲“再生一个”。

曹肇纲两口子却把所有的心血和爱,

都倾注在了女儿曹茜的身上。

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再过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小时候的曹茜体弱多病,曹肇纲为了给孩子买营养品省吃俭用。

老两口常年都是干粮配素汤。

但凡女儿想吃肉,曹肇纲放下锄头就去买。

女儿生病不舒服,曹肇纲就赶紧去求医生来家

曹肇纲说,不需要她洗衣做饭,不指望她洗碗拖地。

“你只需要好好读书就好”。

在一个艰苦的家庭里,养出来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孩子。

养出富贵儿女,却无人养老送终。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好在小曹茜读书学习也非常刻苦。

每天认真预习,复习,完成作业。

别人在学习她也在学习,别人在玩耍,她还在学习。

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学业上从不让父母操心。

并且曹茜乖巧懂事,体贴父母。

常常在晚上为辛苦了一天的父母端水倒茶,

为他们讲述自己在书上看到的故事。

学习努力,乖巧懂事。

从小升初,初升高,一直都是学校中的佼佼者。

街坊邻居都在夸她,认定了这孩子长大一定有出息。

老两口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这个孩子,仿佛天生就是来报恩的。

而他们对曹茜也越来越溺爱,越来越迁就。

以至于对于曹茜心态上的转变并无察觉。

养出富贵儿女,却无人养老送终。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上了高中的曹茜和家里的沟通越来越少,

在家里学习时,父母偶有响动,她就可能大发雷霆,甚至摔门而去。

曹肇纲觉得是自己没有做好,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

老两口在家里生活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出了差错。

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真正分裂的导火索,在高考之后。

看到自己高考成绩的曹茜喜出望外,

高于一本分数线几十分,

自己的名牌大学梦终于要成真了。

曹茜在没和父母商量的情况下,填报了三所南方的大学。

她的老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曹肇纲。

曹肇纲知道后暴跳如雷,

十几年的抚养,在填志愿时女儿对自己却连最基本的告知都没有。

并且女儿连远门都没出过,如何独自一人去往南方读书?

辽宁师范大学就挺好,学校好还离家近。”

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曹茜说想离开家乡,去南方见识见识。

她觉得自己受够了父母的管束,受够了这拘束的人生。

更受够了这贫穷的家庭。

最终,曹茜还是填了两所南方的学校,将辽宁师大填作了第三志愿。

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场玩笑。

曹茜填的前两所大学都遗憾落榜。

正好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

父母欢天喜地,

她遗憾,愤怒,将所有的不满都归咎于父母的强迫。

哪怕她知道不得录取只是因为分数不够。

养出富贵儿女,却无人养老送终。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曹茜还是入学了,

但那之后她再也不和父母过多交流。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有优秀的同学,有趣的活动,富二代朋友和纸醉金迷的夜市。

不好的,只有贫困的父母。

每一次打电话回家,只是匆匆几句,末了,都是要钱。

曹肇纲无奈,想方设法四处借钱寄给女儿。

小、初、高、本就已经把曹肇纲两口子的积蓄全部掏空,

大学几年又是好几万,两口子已经负债累累,

欠下的钱,怕是这辈子都不能还完,

他们内心的希望,就是女儿有出息后,能解决这些负债。

他们听说,大学毕业后一份好的工作一年能几十万,

还这几万元,应该不会给女儿增加太多压力,

所以但凡曹茜要,曹肇纲就想方设法给。

直到曹茜说想出国留学。

养出富贵儿女,却无人养老送终。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曹茜觉得,自己在大学中还是没能摆脱家庭,

没能提升自己

唯一的办法,就是学校里的出国机会,

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曹肇纲,

曹肇纲小心翼翼地问,出去要花多少钱

“至少7万”

七万,这对曹肇纲来说,是一个不可承受的天文数字。

晚上,曹肇纲整夜未眠,

当初让女儿填报辽宁师大留在身边,就已经是怨言满满,

如今要是再拒绝她的出国要求,恐怕以后直接不认了这个爹妈。

那怎么办,只能支持。

也不知道曹肇纲是通过怎样的办法借到的这几万元。

而女儿曹茜拿到了钱,并没有想象中的感恩,

她并不知道这钱的分量,转身一声不吭地走了,

而这一走,就是永别。

养出富贵儿女,却无人养老送终。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2000年,曹茜拿着7万元,飞往了德国。

异国他乡,家里无法联系到她,

只能等待她主动打电话回家,

跨国电话,一分钟八块钱,

高昂的通讯费让曹茜只能感受到经济的压力

感受不到父母的思念,也感受不到的痛苦。

寥寥几句,末了,不忘要钱。

这一点,就如同读大学的时候。

有一次曹茜没说几句就开始向父亲说自己没钱了,说国外生活成本高。

曹肇纲再一次大怒,“就是要钱要钱,你这是在要我们的命。”

说完,愤怒地挂断了电话。

挂了电话后,曹肇纲又后悔不已

而曹茜,却是心中暗暗决定,再也不愿和他们多说一句。

曹茜觉得,一切的痛苦压力都在自己背负,父母帮不上自己。

仿佛忘记了,出国后已经又陆续向家里索要了三万多元。

此后,家中几乎就失去了曹茜的消息。

到本该毕业回国的那一年,

曹肇纲常常坐在家门口发呆,

一坐就是一下午,

可无论怎么盼,也盼不回女儿是身影。

他们会想,女儿是不是太忙,女儿是不是出事了,是不是吃苦了,唯独想不到,曹茜能狠心几年不联系家里。

2005年,曹肇纲实在坐不住了,

四处想法子打听女儿的消息,最后通过外交部联系到驻汉堡总领馆,

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曹茜的居住地,曹茜却拒绝见面。

养出富贵儿女,却无人养老送终。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过去了,曹茜始终没有联系家里,

曹肇纲老两口对女儿的思念被不断地碾碎,就这样孤独地活着。

很多年来,曹肇纲一直想方设法的联系曹茜,

就如同寻找走失的孩子一样,

但走失的孩子与父母也是双向的思念,

而他们只是单方面的痛苦。

2020年,曹肇纲夫妇双双患上癌症。

最后的心愿,就是想知道女儿的下落

想知道她是死是活,想知道她究竟干什么去了。

他们的事情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被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

媒体和无数海外华侨被两老的故事打动,

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各个国家寻找曹茜的下落。

柏林、明斯特、慕尼黑、汉堡……

最终,他们找到了曹茜。

她已经换了名字,

是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

受人尊敬的名校学者。

但她已经不是父母的女儿,

哪怕被找到,曹茜也依旧拒绝一切沟通,

养出富贵儿女,却无人养老送终。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随着病情的恶化,

曹茜的母亲刘红玉终究没等到女儿回家,

遗憾地走了。

曹肇纲抱着她嚎啕大哭,

骂着曹茜好狠,骂着自己无能。

老伴走了,曹茜没回来;

新坟变了老坟,曹茜还是没回来。

直到曹肇纲也在痛苦抽泣和病痛缠身中离去。

曹茜依旧没回来……


吴军说“教育的意义,首先应该是教育出一个合格的人。

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责任和善良都没有,取得的成就越高,造成的悲剧越大。

若养出富贵儿女,却落得个孤苦伶仃。这样的家庭教育,教育出的是什么?


我是李宽奇,一个95后自媒体写作者,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我!感谢。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