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智能手机有多方便,相信每一个使用者都有发言权。
进入信息时代,拥有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使用人群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让原本给人带来便利的智能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事故”。
不同于成人的心智成熟,很多低龄孩子在使用智能手机上往往很难把控,更容易出现沉迷游戏、上当受骗等问题。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为孩子展现了更加丰富的世界,不再只拘泥于身边人,易使孩子变得虚荣。
男孩因虚荣心给女同学发5000多红包,女生父母拒绝还钱
前不久,河南一位爸爸就吃到了给儿子买智能手机的“亏”,悔之不及。
因为自己和妻子忙着上班,没时间照顾放暑假的儿子,想着儿子已经12岁了,可以单独在家,为了让儿子饿的时候可以点外卖吃,就给儿子买了一部手机,并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
万事俱备后,夫妻俩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平时也没什么时间管儿子。差不多两个月后,一次偶然机会下,爸爸检查儿子手机时才发现了问题。
本来给儿子买手机、绑定银行卡,是为了让儿子定外卖的,可这两个月时间里儿子的花销金额大到离谱。
在爸爸的逼问下,儿子说出了事情,原来自从有了手机,儿子因为虚荣心的缘故,就在同学朋友面前摆起了“阔相”,开始狂发红包,给朋友们、同学们发50、100元的红包。
尝到甜头的朋友们自然少不了巴结儿子,在他们的“捧杀”下,儿子建立了一个好友群,每天都会在群里发红包,并且享受着发红包给自己带来的和优越感。
通过粗略计算,发现儿子一共发出了8800元红包,其中单单某一位女同学就收到了5000多。
紧接着,爸爸开始联系收红包同学的家长,大人们一番友好沟通后,家长们也同意返还儿子发出的红包。
偏偏这位收了5000多元女同学的家长认为,发红包是男孩自愿的,既然他犯错了就要自己承担后果,面对男孩父母的索要要求选择了拒绝,还特地强调“谁家都不缺那点钱”。
爸爸索要多次无果后,女同学爸爸也开始恼羞成怒,直接甩出“你报警处理吧,我没时间”一句冰冷的话。
这一事件背后,是两个家庭的教育问题
事情被曝光后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和点评,有人觉得男孩和父母可怜,有人认为女孩和父亲“吃相难看”。但纵观整个事件,发红包的男孩、收红包的女孩,和他们的父母其实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孩子因为虚荣心拿父母的血汗钱不当回事,显然平时的财商教育并不到位,女同学对金钱也没有清晰的概念。
这两位父亲也完全没有负责任,更没有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随便便就把银行卡绑定给孩子,且不定时查看孩子的花销去向;面对别人家孩子犯的错,女方父母一边说不缺钱一边拒绝退还,更是贪小便宜的表现。
在这场闹剧中,看似智能手机是罪魁祸首,其实四个人的问题最大。
父母是孩子进入网络时代的“把关人”
网络、手机、电脑……对孩子来说其实诱惑,孩子不仅能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更有机会接触不良的信息和内容。
而父母,就是孩子进入智能时代的把关人,也应当尽到自己的引导和管束任务。上文中的爸爸能理智不给儿子手机或限制儿子消费的金额,也许不会有后面的麻烦。
无论是被骗花钱,还是占小便宜收了钱,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他们不能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父母难逃其咎。
所以说呀,在给孩子充分的上网自由前,父母就要想到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预防、及时教育,才能为孩子保驾护航。
及时培养孩子的“金钱观”,能在网络世界“少吃亏”
手机和电脑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学生充值游戏、打赏网络主播、超额购物或消费……看似都是手机和电脑的错,其实根本在于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有正确金钱观的孩子清楚知道钱的意义,钱是怎样来的,应该如何合理支配,在面对自己或他人的钱时,往往知道不能逾越的界限,自然犯错的几率更小。
反之,孩子突然拥有了钱后就会肆意挥霍,甚至渴望得到大量的钱,进入自己理想的虚拟世界中。
所以归根结底,网络和手机并没有错,错在于家长没有及时的教育,孩子没有正确的观念,希望各位能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