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微笑曲线”吗?那什么是“微笑曲线”呢?
“微笑曲线”是由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提出的。
“微笑曲线”,顾名思义,像嘴角高高翘起的微笑的曲线。它是一条U型曲线,是用来表示生产价值链中各个部分利润高低的曲线。
该理论认为,在全球化的生产价值链中,位于价值链前端的技术研发环节和处于末端的品牌营销环节的利润,要远高于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
这条曲线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利润的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大都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利润极低的生产组装制造环节大都集中在劳动力丰富且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就形成了一种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辛勤劳动但不富裕的局面。
以前常常听说,我们生产八亿件衬衫赚的钱才勉强够买一架客机。
你可能会问八亿件衬衫是多少?
我给你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八万里,这就是地球赤道的长度,换算成米,大约是四千万米。我们假设一件衬衫展开的长度是一米,那八亿件衬衫连起来的长度就是八亿米,可以绕赤道20圈。这个长度还是地球和月亮之间距离的两倍多。
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这就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
随着近些年以来,数字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很多发达国家开始有意向把制造工厂迁回本国。他们发现,一些商品在本国的生产成本已经和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差别不大。科技的发展仿佛正在逐渐消除发展中国家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优势。
“微笑曲线”似乎要过时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微笑曲线”本身所表示的只是一种利润的分配方式,在整条生产价值链上,利润在不同环节的分配方式。
利润的分配虽然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但是,拥有资金与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显然拥有更多的主动性,与此相比,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是被动的接受明显不利于自己的利润分配方案。
这也就是我们虽然很勤劳,但是仍然不富有的原因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发达国家因为普遍要比发展中国家发展早,这就形成了先行优势,然后快速积累和建立起了技术壁垒,并不断制定各种有利于保护他们利益的规则,为后进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制造各种阻挠和障碍。
发达国家凭借他们建立起来的技术壁垒和各种有利于他们的规则,很容易就在全球化的市场上获得了主导地位,而利润的分配自然成为发达国家关注的题中之义。
作为后进的发展中国家该如何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障碍呢?
显然将希望寄托在发达国家的良心发现是万不可能的,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会为了善良和仁慈而放弃利益。真正破局的方法还应该从发展中国家自身寻找。
通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我们发现,其实资金在全球化市场上并没有多少作用。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形成垄断优势,关键的因素在于他们构建的技术壁垒。
真正要突破发达国家的阻碍,唯一的方法就是在科技上追赶并超越发达国家。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这其实也是很多年以前,施振荣先生提出“微笑曲线”的初衷。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在全球化的市场上获得主导地位,就必须从“微笑曲线”的生产制造环节往科技研发与品牌营销上发展,而最重要的,是科技研发。
一切表象之下,科技的发展才是根本。
科技要想发展,人才是关键。
高科技的人才,将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没有之一。
——梅尘有观点,格物致良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