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爆轰冲压航发启动,喷口发光像星际战舰,16倍音速反超美澳

冲压发动机、双脉冲发动机,甚至还有变循环发动机,现在的先进航发技术越来越魔幻。虽然国产航发在传统领域和西方依然有所差距,但是在高超音速领域已经逐渐累积起领先一代的优势。而就在最近国内的一篇重要论文,更是揭示了国产爆轰冲压发动机已经完成了,16倍音速稳定运行可以说是性能空前。

根据11月29日“航空学报”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其中提到了由国内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姜宗林领导团队研制的“站立式斜爆轰冲压发动机”已经成了,这将是对目前高超音速飞行器动力的最大革新。

其实对于高超音速飞行器来说,动力是最难克服的环节,比如美军的X-51A验证机,以及最近很热门的澳大利亚要继续投资加大力度的HIFiR超燃冲压发动机。但是这几个计划发展都不顺利,主要是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同时推力依然不够达到技术要求,可见在这方面美国受限原有武器大多数在高亚音速领域,显然在超音速冲压范畴不如中俄的技术积累深厚,这完全是科技树点歪了造成的。

而国内的超然冲压发动机起步虽晚,但是很快完成了JY12高超音速模拟风洞,这是全球唯一能吹出完全模拟高超音速环境的风洞。在此基础上才有了首台航空煤油超燃发动机,以及凌云二号临近发动机。而这次的爆轰冲压发动机则是利用了“爆轰效应”,也就是高超声速状态下的极限燃烧方式,可以在毫米级的空间和微秒级的时间内完全释放能量,效率超过75%。相比于传统的冲压燃烧方式,爆轰冲压发动机效率提高一倍,可以短时间发挥巨大的能量效应,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的尺寸和重量,这也是国产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飞跃的重要的基础。

据称这款发动机开启后,燃烧室的开口就像星球大战等科幻大片中的星舰一样发出光芒,而爆轰波的瞬间还会出现非常耀眼的光芒。这是因为高速风气流冲击进气口,和燃烧室的氢燃料接触时产生的。据估计,该发动机理论速度可以达到音速的16倍,目前已经达到了5倍音速,而目前的国产风洞只能模拟9倍高超音速环境。未来的25马赫风洞建立后,可以更好的对这款先进发动机的工况进行研究,将实际效率进一步向理论机值推进。

该技术目前直接受益的是下一代高超音速打击武器外,可以进一步提高速度,减少尺寸,让对方难以拦截的同时,更可以适合机载和舰载和水下等多种平台。同时较小的发动机尺寸也可以让远程高超音速飞行器成为可能,进一步增强其战略作战能力。当然除了武器化,临界空间发动机的还可以让商用的跨大气层飞机更容易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这对于人类快速进入太空时代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总体而言,在涡扇、涡喷和传统火箭发动机之外,对于爆轰冲压发动机这种颠覆式的新质技术,我们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比如其理论的16倍音速水平就已经对美反超,其技术积累进一步提高后将实现代差的压制。这无疑让我们在未来新型技术方面,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高超音速打击武器也让未来保护和平多了一件镇国利器。

当然这背后也和无数军工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的日以继夜的攻关和实验,很多事情都是纸上谈兵。而且这还不是某一方面的功劳,发动机离不开风洞,风洞离不开新型材料,一环扣一环,是整个军工体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让我们以后可以更加扬眉吐气的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