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A动力包白菜化,韩国K2变速箱成“禁忌话题”,买家担心卡脖子

近期我国99A和15式纷纷大秀一体化动力包的吊装与更换,展示了一把战场快速抢修能力。动力包是坦克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通过将发动机、变速箱、冷却系统、辅助动力装置高度集成打包为紧凑的模块式动力包,极大提高了发动机的维护和更换效率,将以往更换发动机需要几个小时缩短为仅仅几十分钟。

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所有新型坦克的动力包化,除了99A和15式之外,其他型号还有96B、VT-4和VT-5。动力包在国产坦克上“白菜化”的背后,正是我国军工人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结果。

许多人以为坦克动力包只是将发动机、变速箱和其他杂七杂八附件集成起来安装在一起就行了,并没有什么高难度。但其实不然,在坦克动力舱狭小空间的限制下,动力包被要求在保持极高扭矩密度的前提下还要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如果没有完备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设计经验是搞不出来的。

韩国的K2“黑豹”主战坦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韩国国防采购计划局(DAPA)近日宣布已决定为第三批50辆K2配备德国变速箱,这标志着韩国在K2动力包上持续15年的国产化努力已经彻底失败。

1995年启动的K2主战坦克项目被韩国寄予厚望,除了作为K1坦克的后继型对抗朝鲜改进型“天马虎”之外,还试图通过研制K2一具攻克坦克动力包研发难关,在出口上不再受第三国技术的限制,打造另一个韩国武器明星出口产品。

韩国计划为K2装备的动力包由两套核心组件构成,分别是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1500马力DV27K涡轮增压柴油机,以及S&T动力公司研制的EST15K自动变速箱,动力充沛体积小巧的动力包能确保K2在公路上飙到70公里时速,越野时速也达到48公里。但由于韩国公司技术储备不足,国产发动机和变速箱在可靠性和耐久型上始终无法达到标准,导致K2始终无法进入全速生产,

2014-2015年制造的首批100辆K2只能在无奈之下,安装由德国MTU MT-883+德国RENK HSWL 295 TM自动变速箱组成的全进口动力包,2019-2020年制造的第二批K2则安装了斗山DV27K发动机+德国变速箱组合。本来DAPA以为2020年开始生产的第三批K2能用上全国产化动力包,结果S&T动力公司的EST15K自动变速箱仍无法通过耐久性测试,不得已只能采用国产发动机+德国变速箱的奇怪动力包组合。

迟迟无法装备国产动力包不仅拖延了K2的生产进度,还使该坦克在出口上受到极大限制。对于已经对K2表示出兴趣的土耳其来说,该坦克的动力装置是否不受第三国限制,已经成为一个极度敏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