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军上岛时,发现琼崖纵队的两万多人,还穿着红军军装

1950年春天,解放军发起了登陆海南岛的渡海战役。

当解放军战士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登上海南岛的时候,竟然发现,在岛上还有一支不为人知的革命部队,他们竟然穿着几十年前的红军军装坚持斗争,为何会出现这样心酸的一幕?

海南岛也终被星星之火点燃!

早在1927年的时候,中华大地上就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这件事就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这场政变使得北伐的胜利果实顷刻间化为乌有,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捕杀。

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当时在海南就成立了一支部队,称为琼崖工农革命军,也就是著名的琼崖纵队的前身。

海南岛作为我国第二大岛,面积可是相当广大的,达到了3.39万平方公里,而且,海南岛不光面积大,而且地形还相当复杂,著名的五指山就位于海南。

从地形上看,海南岛是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大岛,而且岛上遍布热带雨林,河流虽然大多短促,但数量却非常多。

正因为海南岛的地形非常复杂,其实对于琼崖纵队展开游击战非常合适。

事实上,从1927年琼崖纵队的前身成立一直到1950年,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

琼崖纵队在海南岛整整坚持了23年的时间,更关键的是,琼崖纵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斗争。

从1927年9月开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琼崖纵队愣是一仗接一仗的打了下来,在渡海战役前后,当时琼崖纵队的人数可是已经浩浩荡荡的有近万人的规模了。

之所以琼崖纵队能够发展到这样的规模,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老百姓。

琼崖纵队虽然表面上看是一支部队,但其实在战斗之外的所有精力,都扑在当地的老百姓的身上,打土豪,分田地,为百姓排忧解难。

其实,海南岛上的斗争环境原本是相当恶劣的。

毕竟不同于在内陆地区,海南岛虽然不小,但毕竟也只有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不是海南岛山高林密,琼崖纵队恐怕真的就会被国民党反动派给剿杀了。

像是1932年,国民党当时调集重兵对琼崖纵队展开了围剿行动。

当时琼崖纵队的领导人名叫冯白驹,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不得已之下,只得带着纵队的战士退居母瑞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这次进山,游击就打了整整八个月的时间。

因为没有战略纵深能够撤退,纵队的战士只能蜗居在很狭小的空间里斗争。

尽管海南岛物产丰富,但架不住纵队的成员无处可去,游击战打到最后愣是逼得纵队成员像野人一样生活,什么吃野菜,啃树皮,能找到吃的就已经烧高香了。

不得不说,海南作为热带地区,物产的确丰富,尽管斗争条件艰苦,但总归还是能找到一口吃的。

但这一次的打击还是相当严重的,因为游击战打到最惨烈的时候,琼崖纵队只剩下25个成员还在坚持。

可以这么说,在当时,琼崖纵队差点就全军覆灭。

尤其是在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之后,大部分红军战士转移到陕甘宁一带,使得琼崖纵队干脆失去了和中央的联系。

甚至琼崖纵队对于抗日战争的信息,都只能是依靠缴获的报纸来来了解相关的信息。

由此可知,当时的斗争环境有多恶劣了。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海南岛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毕竟四面环海,如果不是有意识的了解外面的世界,还真的就很难知晓相关信息。

1949年底,当时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解放了,海南岛自然也不会被遗忘,所以,当时中央军委就下达了解放海南岛的命令。

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四野15兵团的第40军和43军的身上。

展开渡海战役的队伍总计有十多万人。

解放海南岛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大海,毕竟,在当时,解放军还没有自己的海军和空军,想要跨越琼州海峡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即便现实条件非常艰苦,解放军战士还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往上冲,很难想象,当时的革命先辈,竟然依靠木船完成了渡海的壮举。

要知道,虽然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大部分已经溃败,可是海南岛上驻扎的国民党残部,还是拥有完整的陆海空防御体系的。

为了完成横渡琼州海峡的任务,四野在1950年年初就前往雷州半岛做准备了。

当时,没有其他的材料,只能现生产船只,而生产的船只就是传统的木制帆船,一些战士们来自北方,其实根本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没办法,只能摸索着应对。

像是如何划船,怎么对付晕船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为了能够解放海南,当时四野定下的策略就是积极偷渡,分批小渡,大举登陆。

说白了,就是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海南岛上。

有一说一,琼州海峡说破大天最窄的地方也只有十几公里的距离。

第一次偷渡就安排在了1950年的3月5日晚上,第40军安排了一个加强营约800人乘坐13艘船偷偷的从雷州半岛出发了。

别看琼州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十几公里,但是对于解放军战士来说,因为缺乏航海经验,跨越这十几公里的距离,竟然耗费了19个小时的时间。

好在,虽然路上充满波折,但结果是好的,最终,这800人还是顺利的在海南岛西部上了岸,并且与驻扎在海南岛的琼崖纵队接上了头。

当两支队伍的革命兄弟见面的时候,第40军的兄弟都震惊了,虽然早就听闻琼崖纵队这么多年一直在海南岛活动,但是谁也没有真正见过他们。

没想到,真的见到到时候才发现,琼崖纵队的战士,竟然还穿着23年前红军时期的军装,由此可知,琼崖纵队失去与中央的联系之后,这些年的日子过得何其艰难。

虽然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得到过来自中央的多少支援,但这些都没能让琼崖纵队放弃,相反,在当地开展群众活动,解决群众问题,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做的还相当的扎实。

为了配合四野的士兵顺利渡海,琼崖纵队在当时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因此,在接到了3月5日偷渡的800人后,在3月26日和31日又接到了近8000人上岛。

这下子就不得了了。

原本琼崖纵队就有近万人的规模,再加上解放军上岛的八千人,这下子就彻底让解放军在海南岛站稳了脚跟。

真正的硬仗其实是发生在4月16日,第40军和第43军8个团2.5万人迎来了最大规模的登陆战。

当时解放军集合了380艘帆船,从雷州半岛出发,而此时,国民党也完全是倾巢出动,几乎所有的军舰全部都出港,一时间,整个琼州海峡上到处都是军舰。

战斗打了整整一夜,解放军几乎是顶着炮火往前冲,而岸上,琼崖纵队和先期到达的解放军也全力配合冲锋,牵制国民党的部队。

一直到4月17日清晨,渡海部队才突破到岸边,自此战斗的形式发生了逆转,到当天晚上,我军彻底打垮了国民党第64军的两个团,与琼崖纵队成功会师。

至此,琼崖纵队真面目才彻底被世人所知。

原来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琼崖纵队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抢和捡来度日,没有装备,就从国民党的手中抢,没有衣服,就缝缝补补又三年,甚至很多时候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睡在野外。

然而就是这么艰苦的斗争环境,琼崖纵队不但没有被击垮,反而还坚持了20多年,还发展到万人的规模,即便是擅长打硬仗的四野将士看了,也不得不钦佩的五体投地。

琼崖纵队,绝对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最悲壮,最坚韧的篇章之一。

23年红旗不倒,也绝对算得上革命奇迹,正如琼崖纵队的领导人冯白驹所说,只要还有一个人,革命的火种就不会熄灭!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