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战事,我国导弹库存能用多久?俄:敌人撑不过半个小时

五角大楼的卫星刚扫过福建舰甲板,莫斯科的军事专家已经拍着桌子喊话——中国火箭军的导弹库存要是敞开打,太平洋对岸的航母战斗群连半小时都扛不住!这话听着像吹牛?别急,咱掰开揉碎了看,东风快递的签收效率可比顺丰生猛多了。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的列昂科夫教授最近怼了个狠活儿:"某些人总爱掰着手指头算中国导弹够打几天,纯粹是拿菜市场砍价的思维琢磨战略威慑!"这话糙理不糙,咱火箭军40个导弹旅摆在那儿,光是东风-26就能把关岛基地犁成玉米地,更别说藏在深山里的东风-41分分钟能往北美大陆送"快递"。

要说库存数量,外媒整天瞎猜的数字比菜市场大妈还离谱。印度前阵子嚷嚷中国只有1000枚导弹,转头就被自家网友打脸——光是福建前线部署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数量就够把新德里机场变成蜂窝煤。美国智库倒是实诚点,估摸着咱手里攥着6000多枚各型导弹,从专打航母的东风-21D到能钻地30米的东风-15C,型号齐全得跟五金店货架似的。

莫斯科的军事观察员说得更带劲:"真打起来哪用得着拼库存?东风-17带着10倍音速砸下来,萨德反导系统连开机动画都看不完!"这话可不是瞎咧咧,去年珠海航展亮相的鹰击-21E,射程1500公里还能玩水漂弹道,专治各种不服的宙斯盾战舰。更绝的是咱的军工生产线,山东的导弹车间开足马力,一天能下3000枚导弹的"饺子",这产能比俄乌战场上双方月消耗量加起来还猛。

老有人操心导弹打光了咋整,纯属皇上不急太监急。咱的军工体系早把套路玩明白了——和平时期藏着掖着保持"战略模糊",真到战时立马启动"爆兵模式"。河北的拖拉机厂能秒变导弹壳体铸造车间,广东的无人机生产线调个参数就能造巡航导弹,这套军民融合的硬功夫,连五角大楼的智囊团都直呼内行。

俄罗斯专家为啥敢放话"半小时终结战斗"?人家门儿清现代战争不是拼库存的持久战。东风-26带着电磁脉冲弹头往关岛一砸,美军基地的电子设备全得变废铁;东风-100巡航导弹贴着海平面摸进横须贺港,舰队的防空雷达还没反应过来,码头就先开锅了。更别说藏在洞库里的巨浪-3潜射导弹,12枚分导核弹头往太平洋一撒,够让夏威夷的珍珠港再"珍珠"一次。

那些天天掰扯中国导弹够打几天的主儿,压根没搞懂现代战争的游戏规则。咱们的火箭军早就不玩"万炮齐发"的老套路,现在讲究的是"点穴战法"。500枚东风-21D盯着西太平洋的航母编队,300枚东风-17盯着日韩基地,剩下的红旗-9B和霹雳-15留着收拾窜进来嘚瑟的战机,这套"菜单式打击"的玩法,比火锅店的点单系统还智能。

当某些国家还在数导弹数量的时候,咱的军工复合体已经玩起了"导弹即服务"。山东舰的舰载机挂载的鹰击-18,打出去能自己规划路径;西藏高原部署的东风-41,发射前半小时还能在线更新制导算法。这套"云作战"体系,比手机系统升级还利索,敌人防得住才叫见鬼。

下次再有人问中国导弹够打多久,直接把俄罗斯专家的结论拍他脸上:从按下发射键到敌人跪着求谈判,半小时足够!这不是狂妄,是实打实的科技碾压。从钱学森弹道到乘波体设计,从电磁发射到智能组网,70年攒下的硬功夫,够让任何来犯之敌喝一壶的。毕竟在东风快递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投递失败"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