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星座首创者!北邮刚发射2颗卫星,加速追赶哈工大

本文首发于头条1822老学长,不可搬运抄袭。

进入2025年5月,中国卫星发射领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中天算星座第二期首批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并在空天计算、激光通信、智能遥感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将全面提升我国在6G 空天信息基础设施等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

立下大功的是国内电子信息类强校:北京邮电大学。北邮是全球首个天算星座的发起者和牵头建设者。备注:北邮主要就业单位,放置于文末供参考

图源:中国日报

01

天算星座,大国之梦

天算星座是由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王尚广教授团队发起,与中国移动、华为等等单位共建的一个开放开源的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以将卫星打造成“带翅膀的计算机”为目标,为我国在空天计算领域的大国竞争提供关键技术。

图源:北邮官媒

“天算星座”一期共6颗卫星包括2颗主星、2颗辅星及2颗边缘星,已经布局完毕。第一颗主星:北邮一号在2023年1月发射升空。一期布局完成后,截至2025年4月,王尚广教授团队已经研发出含北邮一号等在内的6颗低轨卫星,华东(烟大)、华南(桂电)、北京(北邮)等7大地面站均已建成。

天算星座二期将发射24颗卫星,2025年5月17日发射的是第二期首批卫星,北邮二号、三号做为首批主星升空。

在天算星座建设以及卫星研制中,北邮研究团队攻克了大量的技术难关,实现了一系列自主可控技术。

北邮能成为天算星座的首创者,不是偶然的。北邮是电子信息领域的顶尖强校,信息与通信工程A+,计算机A,两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拥有牵头建设的网络与交换技术、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灾备技术、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等。

图源:北邮官网

02

北邮航天印记

北邮虽不是专门的航空宇航院校,但因其强大的电子信息实力,从一开始就参与我国航天领域任务。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就有北邮陈俊亮院士的参与,他一手设计了当时国内技术要求最高的纠错编码系统。

近十年来,北邮在航天领域活跃度越来越高。2021年中国空间站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机械臂的系列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地面仿真软件研制任务正是由北邮空间机器人实验室师生团队承担完成的。

北斗导航系统中,邓中亮教授团队研制了“羲和”系统,率先解决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公里”瓶颈,是我国在室内位置服务科学研究技术的重大突破,拉动了从芯片到终端、从基站到网络、从运营到服务的整个导航通信产业链的发展。邓教授还搭建了全国首个北斗+5G室内外定位系统,完成了基于北斗与5G通导融合的室内外混合智能定位测试。

除了天算星座外,北邮还发射了不少卫星例如全球首个云原生卫星平台(宝酝号),国际首个基于计算成像的小型化、单曝光、视频级高光谱成像载荷的“北邮光谱一号”等等。

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北航哈工大西工大等航天霸主都不敢小觑。北邮依靠其强大的电子信息学科群,在航天领域越走越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都是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之一。备注:本文首发于头条1822老学长,不可搬运抄袭。

03

航天领域三巨头

北航和西工大是航空宇航领域的霸主,学科评估A+,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航空宇航学科群在全国有领先优势。在航天领域的众多细分领域有全方位的研究优势例如火箭、载人航天、临近空间飞行器、卫星、深空探测等。

哈工大在1978年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学院。在我国高校发射的小卫星中,哈工大保持着霸主地位,其在微小卫星、激光通信、复合材料、控制理论等领域享有盛誉,成为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哈工大视频中心发布(2025.4.24日)的资料显示:自2004年以来,哈工大已经成功发射了18次共计35颗小卫星,创造了国内高校微小卫星研制和发射的连战连捷纪录。随着北邮发射卫星越来越多,追赶哈工大卫星发射记录的脚步越来越快。

图源:哈工官媒

04

回顾与建议

北邮是计算机、电子信息强校,成为全球天算星座的首创者和牵头建设单位,将为我国在空天计算、激光通信、智能遥感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打下基础,全面提升我国在6G 空天信息基础设施等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北邮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是运营商、电子信息、互联网等行业企业,在信息领域拥有着很高的就业声誉和地位。

希望北邮越办越好!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表,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图源:北邮官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