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给自己封了新职务,俄总统无人可用,决定“亲自挂帅”

5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给自己添了一个新头衔,俄罗斯科学院理事会主席。

乍一听,很多人都会犯嘀咕,总统事务那么繁忙,怎么还涉足科研领域了?

难道俄罗斯真到了无人可用,需要总统“亲自挂帅”的地步?

普京新身份引发外界猜疑

近年来,俄罗斯面临着诸多外部压力,俄乌冲突持续不断,西方的制裁层层加码,涉及金融、能源、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科技成为了俄罗斯突破困境、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现代战争早已不是简单的兵力和武器的对抗,而是科技实力的全方位较量。

俄乌冲突中,双方在无人机电子战精确制导武器等领域的应用,就凸显了科技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

俄罗斯要想在冲突中占据优势,保障自身安全,就必须不断提升军事科技水平,开发出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技术。

普京亲自领导科学院,能够确保科研资源向军事科技领域倾斜,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军队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经济发展方面,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面临诸多限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冲击。

发展科技,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能够帮助俄罗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转型升级,减少对传统能源出口的依赖,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所以说,普京这一任命绝非偶然,更不是因为无人可用,实际上,这恰恰反映出俄罗斯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普京亲自挂帅,就是要将科研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打破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壁垒,提高决策效率,集中力量解决国家面临的关键科技问题。

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体现了普京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和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俄罗斯科技发展的两大难题

俄罗斯科学院作为俄罗斯最高科学研究机构,在国家科技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俄罗斯科学院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

从资金方面来看,俄罗斯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为了支撑战时经济,尽早打赢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俄联邦于2024年8月份通过了削减预算草案,规定未来2年科研经费将削减25%。

俄罗斯各大研究机构能够获得的科研预算仅有40亿美元和28亿美元左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仅中国中央本级科技支出预算就超过了3700亿元,还未统计各地方匹配的研究经费。

科研经费的不足,使得俄罗斯科研机构在设备更新、项目开展、人才引进等方面都面临着重重困难,许多有潜力的科研项目因缺乏资金而无法推进,一些关键实验设备也因无力更新而老化,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和成果质量。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大批俄罗斯技术人才为免被征召入伍,纷纷离开俄罗斯。

2022年离开俄罗斯的人中有86%年龄在45岁以下,80%受过大学教育,这些流失的人才大多是各领域的精英,他们的离开带走了大量的知识和技术,使得俄罗斯科研团队的实力大打折扣。

以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俄罗斯科学家阿列克谢・叶基莫夫为例,他目前就在美国工作。

人才流失不仅削弱了俄罗斯科研的创新能力,也使得科研队伍出现了断层,给俄罗斯科技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从历史角度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陷入长期困境,对科研的投入难以维持苏联时期的水平,科研机构的发展受到制约。

西方的制裁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的经济压力,使得政府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更加捉襟见肘。

而俄乌冲突的爆发,直接导致了人才的外流,许多科研人员为了自身安全和职业发展选择离开俄罗斯。

俄罗斯科技突围的新路径

在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的困境下,加强国际合作成为俄罗斯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寻求与非西方国家的合作,其中与中国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俄合作不断深化,2025年,中俄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双方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算法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俄罗斯在数学、信息通信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而中国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优势。

双方合作,不仅可以实现技术共享和优势互补,还能够共同应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例如,中俄联合研发高性能芯片,致力于突破西方在芯片技术上的垄断,为两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持。

除了人工智能,中俄在其他科技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在航天领域,两国签署了关于建立联合月球与深空探测数据中心的合作协定。

俄罗斯在火箭发动机技术方面拥有先进的经验,中国则在航天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双方合作将有助于提升两国在航天领域的综合实力,共同探索宇宙奥秘。

这种国际合作对俄罗斯突破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中国等国家的合作,俄罗斯可以获取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弥补自身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的不足。

同时,合作也有助于俄罗斯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建立自主可控的科技体系,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普京担任俄罗斯科学院理事会主席,这一系列举措展现出其战略决心,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未来,俄罗斯在科技和军事领域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普京的坚定领导和战略布局为俄罗斯指明了方向,俄罗斯将在困境中砥砺前行,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

参考资料:

参考消息:2025-01-12:俄科学院:美中俄海洋实力指数排名世界前三

凤凰卫视:2025-05-16:俄外交学者:西方不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是和谈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