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飞机擅闯黄岩岛,解放军喊话无效后果断强势出手,上演“贴脸”驱离。
据环球网报道:2025年2月18日,菲律宾一架搭载记者的飞机擅自进入中国黄岩岛空域,企图证明其对黄岩岛的所谓“主权存在”。然而,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其主权毋庸置疑。面对菲律宾此次挑衅行为,中国军方迅速派出武装直升机进行拦截驱离,场面一度高度紧张。据《国防邮报》报道,中国直升机当时距菲飞机仅有“3米”。而事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南海地区持续多年的主权争端与大国博弈。
黄岩岛事件引发关注,中菲空中对峙细节曝光
菲律宾这架小型飞机搭载国际媒体记者,2月18日起飞,试图闯入黄岩岛空域。然而,这种无视中国主权的非法挑衅行为,注定不会成功。当飞机接近黄岩岛时,正在附近巡逻的中国海军舰艇立即通过无线电警告,要求菲方立即撤离黄岩岛空域。
面对警告,菲方无动于衷,并继续逼近黄岩岛。随后,中国军舰果断派出了舰载武装直升机进行驱离。这架直升机进行了多轮贴近飞行。最近时,两机距离仅约3米,场面极度惊险。
最终,在中方多轮升级驱离措施的压迫下,菲方飞机只能放弃任务,匆忙撤离黄岩岛空域。
中国的坚持与菲律宾的挑衅
黄岩岛是谁的主权?
黄岩岛位于南海地区。从主权角度看,黄岩岛从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通过官方地图明确标注黄岩岛为中国领土,并通过长期的管理和巡逻彰显对其的实际控制权。
国际法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对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与范围有明确界定,但这一公约并未改变岛屿主权的归属。主权问题的裁定仍需依托历史权利和有效管辖。因此,任何基于“距离”而对主权归属作出判断的行为,都是对公约的片面解读。
菲律宾为何多次挑衅?
近年来,菲律宾政府在黄岩岛问题上屡屡制造争端,不仅强行侵占,还多次通过媒体炒作试图博取国际同情。在不少对峙事件中,菲律宾都会带记者随行,通过拍摄与后期剪辑,营造“弱国受威胁”的形象。这背后,既有菲律宾内部的政治需求,也有其盟友(如美国、日本)试图激化南海争端的国际大背景。
菲律宾的挑衅虽明知不可为,但其目的并非真的挑战主权归属,而是希望通过制造舆论,误导国际社会对南海局势的认知,从而获得更多国际支持。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操作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说服力极为有限。
坚决维护领土主权
面对持续的侵扰,中国的战略始终清晰明确:以对峙回击挑衅,以实际控制维护主权。
军事技术与应对策略的成熟化
此次事件中,中国迅速派出武装直升机贴脸式驱离,既有效阻止了菲方进一步挑衅,也展示了中国在南海地区成熟的军事应对策略。本次任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军方在复杂场景下的冷静与专业。
理性与强硬并存的国际话语
尽管菲方试图通过舆论将事件包装成“大国欺压”的故事,但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行动完全合理合法。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是从历史依据,还是国际法解读,中方始终占据主动。如果菲律宾不擅自侵入黄岩岛,中国自然不会采取驱离行动。中方一贯主张通过谈判与合作解决争端,但对非法挑衅行为,绝不妥协。
未来格局展望
可以预见,中菲围绕黄岩岛以及南海其他争议岛屿的博弈还将持续。与此同时,外部力量的介入也不可小觑。美国近年来深化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借助军事基地、联合军演等方式直接涉足南海争端,对菲律宾采取所谓“保护政策”。然而,靠外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将本已复杂的南海格局推向更进一步的紧张。
对于中国而言,南海主权维护是“大国核心利益”。无论菲律宾如何挑衅,中国都将保持既定立场,利用综合国力与舆论引导确保南海局势的稳定大局。
结语
菲方利用飞行视频炒作中国“危险行为”,表面上试图吸引国际注意力,实则反映其对南海主权争端的无力感。中国这次多轮反制,则再次表明维护主权的坚定态度,以及在现实操作中的冷静与精准。事实证明,挑衅者始终无法从规则和道义上站稳脚跟,而真正的强者,则是以实力捍卫正义。
正如中国回应南海争端的一贯表态:黄岩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捍卫主权的底线永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