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基金经理塌房,蔡嵩松遭投资反噬,基金圈暴露三大问题!

又一个“明星”塌房,这次是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

“昔日明星基金经理、顶流中的顶流蔡嵩松,涉及行贿受贿,相关案件近期已经开庭”的消息震惊资本市场。

2023年9月29日,诺安基金在官网宣布,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已脱离全部在管的基金产品、离任原因为“个人原因”。没想到再次见面是以这种方式。

蔡嵩松一战成名的关键还是搭上了半导体的周期,还有他大胆的all in操作。2019年下半年,半导体景气周期到来,蔡嵩松管理的基金获得95.44%的超高回报率。2020年,该基金回报率39.1%。

然而,经历了高光时刻后,他也遭到了押注式投资反噬。蔡嵩松的代表产品之一诺安成长混合,在2022年全年亏损129.3亿元,管理费为3.76亿元。

蔡嵩松出事暴露出基金圈一些问题,主要有三种:

一是抬轿子。“基金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通常新发基金会把自己内部老基金的持仓股再买一遍。龙头标的数量有限,买其他个股不如继续推高自己的老基金,这也导致新基金发的越多,基金重仓股涨得越多。

二是押注式投资。这种偏执某单一赛道的押注式投资在市场行情突变时面临巨大风险。押注式投资的基金经理往往有“赌徒”心态,尤其在“结构性牛市”行情中这种操作出现较多,。一旦赌赢了,基金收益率可观的同时,也让基金经理名利双收,其名下的其他老基金也会大卖。

三是挂羊头卖狗肉,即公募基金重仓股与基金名称并不相符。一些基金经理为了考核期内的基金收益率以及自身排名,常常会跨领域选股。

由于资金密集的行业特征,金融行业的贪腐案件涉案金额往往巨大,动辄上亿元。在蔡嵩松之前,已有不少基金经理“出事”,多家基金公司被点名。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未来监管工作的重点要突出“两强两严”,“强”是要“强本强基”,“严”就是“严监严管”,依法从严监管市场,依纪从严管理队伍。此次对公募基金行业的驻场检查和异地交叉监管,与近期监管层对证券基金行业“严”字当头的监管定调一脉相承。

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在监管规范下已逐渐走向成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被异地证监局驻场检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也有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