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俄运输机上74人全部遇难事件,为何如此重要?

1月25日,新华社: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民众躲在防空洞内避难

一、俄运输机上74人全部遇难事件,为何如此重要?

其实,这既关乎前线战士的尊严,也事关后方的民心。

杀俘不详,并不是玩笑。

更重要的是,这还涉及一个重大问题——正如俄罗斯驻南非大使馆所说:

如果上述情况属实,则意味着袭击的策划者希望使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任何谈判变得不可能。

换言之,鉴于眼下,特殊的时间节点和敏感性,这起事件的突然爆发,其实是和平的沉重一击,正在击破很多人关于3年内结束战争的期盼。更让人忧心,全球地缘政治的加速演进,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更大的破坏或冲击。

特别是能源市场、金融秩序以及贸易全球化,注定会遭到明显冲击。

甚至,一旦美西,不再满足于口头威胁,而是在行动层面,悍然没收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那么,后果将难以估量.......

何况俄罗斯已经公布对等报复的手段,也就是准备好没收名单,并对没收美西资产进行评估——俄专家表示,对等报复模式下,至少可以没收美西288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

也就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起事件,已经完全具备了历史事件的意味——这可能是布恰事件翻版,也可能是波兰边境导弹爆炸事件的重演。但不管怎样,接下来三个月,战争很可能会再次升级。

二、俄国防部宣称乌导弹击落俄运输机导致65名乌战俘遇难:但乌克兰立场为何如何微妙?

目前来看,乌克兰媒体已经纷纷改口。

乌克兰官方声明,也被法新社评为“措辞谨慎”。

甚至,认真看完,不难发现,乌克兰竟然承认了俄罗斯确实有通过航空方式运输战俘,以及24日双方确实达成了换俘协议。

并且,并没有正面回应65名乌克兰战俘死亡以及乌导弹击落俄伊尔76运输机?


于是,一时之间,乌克兰在舆论场正在遭到群嘲。

那么,乌克兰为何要如此回应?

难道就不能按乌克兰宣传者的意思,干脆全部否认吗?

有分析指出,乌克兰媒体媒体纷纷改口,当然是因为事关重大。但根本原因则很可能乌克兰官方,甚至是美西方面的施压。

至于乌克兰官方声明为何又“措辞如此谨慎或微妙”?

答案很简单,这起事件,并非普里戈任坠机死亡事件。

换言之,俄罗斯不仅迅速在公布了相关遇难名单和坠机现场,而且还第一时间要求召开联合国安事会,并呼吁启动国际调查

这意味着,如果有需要,俄罗斯完全有可能允许各国代表团前往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坠机现场,并通过DNA等系列手段,要求各国独立核实“乌克兰战俘死亡”以及“乌导弹击落俄军机”的细节和真相。

坠机现场

但这样一来,纸终究会包不住火,进而可能引发系列不可控的后果。也就是说,是否要走到这一步,取决于国际层面的政治博弈——

它可以很重要,就像布恰事件那样,打断俄乌和谈进程,彻底冻结俄乌谈判,也就是宣告俄乌战争正式步入长期化.....

2022年4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访问乌克兰布恰镇

但同时,它也可以选择冷处理,不撕开盖子,就像波兰边境导弹爆炸事件那样,尽管许多学者专家直呼俄罗斯和北约全面冲突在即(主要依据是北约第四条、第五条以及北约认为远比俄罗斯强大),但之后的事态发展却有点波澜不惊的既视感......

其根本原因是尽管土耳其和乌克兰达成高级共识纷纷宣称是俄导弹在波兰境内爆炸并造成两名波兰农民死亡,但美国总统却在24小时后火速“澄清真相”........

当然了,战局虽然没有剧烈升级,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标志着:俄罗斯和北约的明争暗斗已然更加激烈。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6日,央视新闻:拜登——发生在波兰的爆炸事件是由乌导弹造成的

因此,综合判断,这起事件,应该可以视为:俄乌冲突再次迎来重大转折——“朝鲜模式”正在远离,“三家分晋“模式的可能性开始明显升高。

也就是冲突有可能持续五年以上,最终结局可能是:

俄罗斯豪取八州,其中一些州将会作为前沿缓冲区;

东欧四国代表欧盟意志收回历史领土,这对于欧盟也是一个不错的交代。

至于基辅,则很可能变相加入北约,也就是得到北约31国的安全保障承诺。

当然了,这只是合理推测,事情可能并没有那般糟糕。

1月23日,亚洲时报:美欧正在制定一项新的乌克兰政策,布达诺夫将被任命为乌军总司令,乌首都将迁至利沃夫

结语

总之,期待早日结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