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号,人口开始负增长了……

文|杨国英观察


预料之中,


又在预料之外。


刚刚,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其中,2022年全年人口出生956万人,人口死亡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千分之六,正式进入负增长区间。


尽管,过去5年,我国人口整体呈净增长减少的态势,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已经相对明确。


但是,没有人预料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相关专业机构的预判,原本我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是在2028年左右。


现在,人口负增长比机构预判足足提前了5年。


现在,也是1962年以来全国的首次人口负增长。


人口加速迎来负增长,这绝对是一个重磅信号!


这预示着,我国已经正式迎来人口危机。


这预示着,在人口负增长加速到来之后,未来10-20年,整体上我国人口都将处于负增长区间,偶一年份的人口正增长未来将极为罕见。


我个人判断,未来10年,我国累计人口负增长大概率会高达1500万人左右。


这是因为,我国人口当下已经正遭遇少子化和老年化的双重压力。


一是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晚婚甚至不婚,少生甚至不生。


二是现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超过2亿,已经占比我国总人口约14.2%,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接近美国(低于欧盟和日韩),但是,这一比例远远超过近乎所有新兴发展经济体——比如,印度65岁以上老人占比仅为5.64%,越南约为8%。


由此可见,在少子化和老年化的双重压力之下,未来10-20年,我国人口欲想转负为正,事实是极度困难的。


那么,有没有有效的刺激手段呢?


直接的刺激手段是有,但是,效果都不会太大。


比如,对生育政策全面放开,再比如,提高生育补贴、提高育儿和教育补贴等。


但是,事实上,只要冷静推敲,这些刺激手段的有效性都不会太明显。


从2015年开始,我国正式放开二胎政策、之后又放开三胎政策,这些生育政策的放开,其对人口增量刺激的有效性,极为短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迟,这一有效性正在加速收敛。


二胎政策放开后的第一年,是刺激最有效的一年,该年(2016年)全国新生儿为1786万人,相比2015年增长了100多万人。


但是,在2016年之后,刺激有效性逐年下滑,无一反转。


以数据为例,2017年全国新生儿为1723万人,2018年开始明显下降为1523万人,2019年为1465万人,2020年再一次明显下降为1202万人,2021年为1062万人,2022年全国新生儿正式跌破千万(为956万人)。


这说明,有较强生育意愿1975-1985年区间的中年人,在生育政策放开后,该生二胎和三胎的,差不多都已经生了。


而85后、90后,即便已婚了、也有较强的生育意愿,也大都不敢都生,因为,相比1975-1985区间的中年人,85后、90后普遍没有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房价高速增长的红利。


经济压力,是决定生育意愿的最核心因素。


那么,给予生育人群、尤其是多生育人群更多的政策补贴呢?


这从日韩等的经验来看,支付更高的生育补贴、更高的育儿和教育补助等,事实上效果是有一点,但是并不明显——其效果仅仅能缓减人口负增长的压力,但无法有效扭转人口进入正增长。


其原因也很简单,贫富的差距、经济的内卷,本身就已经让每一个成年人疲于奔命,又有什么欲望多生孩子呢。


再说,当一个成年人(或准爸妈)在自己的现实世界中,看不到更美好的未来,这自然会形成不希望未来孩子也看不到更美好未来的潜意识,既然不希望未来孩子也看不到更美好的未来,那还不如不生呢?


这是任何一个固化社会的必然,贫富的差距和经济的内卷,这不是生育补贴、育儿和教育补助可以改变的。


所以,回到源点,首先我们要冷静面对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


更好的生育福利制度,这仅是必要条件。


更合理的再分配制度,这显然更为重要。


当然,如果一针见血的话,最重要的还是楼市政策。


早在两年前,我就建议,应尽快给予90后更优惠的福利购房政策,而不仅仅针对所谓的人才。


注:一个年轻人,只要在一个城市缴纳社保满足5-8年(不同城市门槛可以调节),这就说明他(或她)对这个城市做出了贡献,那么,只要他们步入婚姻,就可以给予更优惠的福利购房政策,比如,按总房款进行补贴,或者,总价和房贷利率进行较大幅度的政策补贴。


但是,对于享受过福利购房政策的年轻人家庭,未来如果购买二套房,可以设定要求先退还之前享受过的政策补贴(具体时段的资金成本可以免除,但享受过的政策本金应该退回)。


最后,再谈一谈今天的资本市场。


1,婴童概念走低,洪兴股份跌停,孩子王、爱婴室、美吉姆、实丰文化、澳洋健康等跌超4%。


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2022年人口情况,全年出生956万人,死亡1041万人,人口减少85万,是1961年以来第一次人口减少。2022年,确认到了转折点,人口正式负增长。


低经济增长、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基本上可以确认新生儿断崖式下跌的趋势难以改变。在大趋势面前这些婴童概念标的未来业绩难言乐观。


如果这些企业不积极转型,按照国内企业内卷的特性,后面可能面临着江河日下的局面。


2,半导体板块全天领涨,佰维储存20cm涨停、博通集成涨停、艾为电子涨超10%,乐鑫科技、帝奥微等多股涨超5%。


今天是春节前倒数第三个交易日,大盘表现乏善可陈,而半导体板块却一骑绝尘、全天领涨。


半导体板块当前的普涨是否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个想象:2022年整体承压的半导体板块,进入2023年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然而,半导体板块2023年能否有较好的表现,还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半导体产能的集中释放,如果2023年半导体产能远大于市场需求,那么半导体板块整体仍然承压;二是半导体下游终端的需求情况,这要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消费者的信心,但眼下全球经济在2023年仍是前景黯淡。


3,昨晚报出,1月11日,国美控股股东黄光裕以每股0.1209港元的均价再出售约10.05亿股,持股比例由13.32%降至10.79%。今天国美零售收跌5.22%。


最近一年,国美可谓是负债缠身、负面消息不断。令投资者更为吃惊的是,黄光裕不仅没有没有困兽犹斗,反而开启了一路卖卖卖的模式,持股比例从2021年底的60.98%,一直减持到现在的10.79%。


换句话来说,国美现在的表现,在A股的话妥妥被*ST,成为如假包换的垃圾股。作为垃圾股,国美还有想象的空间吗?


家电行业是与房地产周期息息相关的,而今年政府对房地产业显示出了舍我其谁的决心。在这种决心带动下,如果房地产还能再涛一波,说不定国美也能被爆炒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