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是南美实力较强的一个国家,但该国采购战斗机的过程堪称一波三折。此前就有媒体曝出,阿根廷的战机采购又出了“幺蛾子”,那么他们究竟还会不会选择我们的枭龙呢?
阿根廷空军的更新换代
目前来看,阿根廷空军的装备的确到了不得不换的地步。在20世纪80年代的马岛战争后,阿根廷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空军装备陆续老化失修。目前阿根廷空军的主力战机是IA58攻击机——要知道,这可是一款在现代十分少见的螺旋桨飞机。因此对于阿根廷空军来说,装备的更新换代是头等大事。
阿根廷空军对于下一代主力机型的要求基本上就是第四代战斗机的模板。首先是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电子战能力;其次是飞行速度突破1.8马赫,达到超音速巡航的标准;最后就是具备一定的超视距打击能力,可以兼容世界主流水平的中程空空导弹。
从螺旋桨飞机一下迈到现代的第四代战斗机?不得不说,阿根廷空军虽然落魄了,但还是有几分雄心的。
而现在世界上第四代战斗机的机型倒也十分齐全,从中国的“枭龙”再到俄罗斯的米格-35、美国的F-16,再加上欧洲的幻影、鹰狮,甚至韩国的FA-50,都是属于这个级别的机型。总体来看,阿根廷空军的性能要求并不算高。
但阿根廷空军想要升级装备的难点不在于没有飞机可选,而是在于“口味太挑剔”。作为和英国打过仗的国家,阿根廷对欧洲国家的战机显然是不会考虑的,一旦双方剑拔弩张,欧洲国家有很大概率与英国“穿一条裤子”,直接断了战机的武器供应与保养,到时候恐怕就是白出一笔军费了。
是否考虑“枭龙”?
对于阿根廷空军来讲,除了欧洲的机型“不敢要”,俄罗斯的米格-35也是“不愿买”的类型。原因很简单,米格-35的航电系统是个尴尬的存在,由于俄罗斯在轻电子领域实在拿不出手,因此俄式战机现在已经不再是军火市场的“香饽饽”了。
那么阿根廷空军考虑的机型无非就是中国的“枭龙”以及美国的F-16,韩国的FA-50自己都是组装货,连自产自研的目标都达不到,因此不具备与“枭龙”和F-16竞争的实力。那么阿根廷空军究竟会不会采购“枭龙”呢?
如果拿“枭龙”与F-16对比的话,两者基本属于各有所长的水平。“枭龙”的优势在于造价较低,维护保养成本低廉,航电系统较先进,雷达探测力强。而F-16的优势在于实战战绩亮眼,航程略有优势,超视距打击能力强。
其实这么盘点下来,“枭龙”应该是阿根廷空军更加明智的选择。作为经济状态每况愈下的南美国家,阿根廷的军费支出极为有限,用来采购先进战机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据阿根廷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他们这次给空军的拨款只有6.8亿美元。
一架F-16的造价有多少?全新的机型高达8000万美元,即使是二手的F-16也有2000万美元的身价。这还是单单计算了飞机本身的价格,没有把武器、维护线等其余成本算进去。
而“枭龙”战机在全世界都有物美价廉的名气。一架四代机标准的全新“枭龙”,造价只有2500万美元,而且中国会慷慨地额外赠送飞机的维护线,降低客户的维护成本。
“枭龙”是更明智的选择
如果阿根廷空军拿着这区区6.8亿美元购买F-16,充其量只能进口8架左右,然后用剩余的钱引进导弹、更换部件、维护线等等。但阿根廷的国土面积并不小,达到了278.0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八位,想要用8架F-16完成守护国土的目标,未免有些尴尬。
而购买“枭龙”战机的话,阿根廷至少可以引进24~26架战机,直接新增了一支空军中队,这才能勉强覆盖阿根廷广袤的国土领空。因此如果阿根廷空军是追求实用主义的话,“枭龙”无疑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而且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美国与英国之间终究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上次在英阿马岛战争中,美国坚定地执行了“重英轻阿”政策,甚至公开宣称“美国会确保英国不再经历苏伊士运河战争般的军事战败,保证其在西半球应有的防务义务与大国地位。”
因此如果阿根廷购买F-16的话,需要想一想会不会步入当年伊朗的后尘。伊朗在上世纪耗费重金引进了大批F-14,结果随着美伊关系走向冰点,伊朗进口的F-14很快就成了导弹用一枚就少一枚的“一次性战机”,只能沦为互相拆补零件的“积木空军”。
而进口中国的“枭龙”就不必有这种担忧。中国作为秉行独立自主的大国,不会与任何势力结盟,因此购买“枭龙”可以保证阿根廷空军获得完整而有持续性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