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海军参谋长:中国航母没实战经验!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6月17日,中国第3艘航空母舰“福建号”正式下水,这标志着人民海军进入“三舰客时代”。

看到下水这一幕时,我感到十分激动。当初还在部队服役时,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照片的内容是一个穿着65式军装的老人,踮着脚参观美国航母上的设备,当时我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老人是当时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将军。那个时候我们的海军、我们的国家都还很落后,作为海军司令的刘华清将军为了实现解放军现代化可谓是操碎了心。

庆幸的是,在一代代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军人的努力下,如今的中国海军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海军的世界第二大海上力量,这三艘航母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像我们的邻居印度,他们就觉得中国航母下水没啥可吹嘘的。在福建舰下水的当天,印度媒体《亚欧时报》就采访了曾做过印度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前海军副参谋长,问他对中国新下水航母的看法。这位老兄讲了一些中国航母目前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我这边简单总结下他的观点,大概归纳为三点:

  1. 航空母舰内部问题,航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不同的部门,包括舰载机、火炮、防空、机务维护、后勤、气象等,所有部门协同工作,比较复杂。中国要想完全磨合还需要时间。

2、舰队配合方面问题,在不同海况下,航母与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等其他水面舰艇如何协同作战,这里面要学的东西有很多。

3、他觉得中国航母没有实战经验,在这方面印度却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印度远胜于中国。

对于他所说的前两个观点,我还是较为认同的。从辽宁舰算起,我们海军装备航母的时间还不到十年,这其中不论是航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还是与编队内的舰艇配合,我们都经验尚浅,不过目前我们航母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磨合。但对于最后一点,我只想骂一句,就这水平还当参谋长呢?

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军队已经与伊朗进行了8年的战争,实战经验那是相当丰富,而美军自越战之后已经很几十年没有打过大规模的战争了。按照实战经验来说,美军一定打不过伊拉克军队,可结果却是伊拉克军队战败。美军凭借着代差的武器,只用了很少的损失就歼灭了伊拉克军队10万人。所以一旦武器出现代差,就算是你有再多的实战经验也就没有什么获胜的可能,好比弓箭能打过机枪吗?

至于航母使用上的经验,我们也在逐步积累。要知道中华民族有个优秀的品质就是脚踏实地。比如,“辽宁”号航母就是原先苏联“瓦良格”号航母的续建成果。那次成功的续建,证明了我们已经具备了独立建造航母的一切条件和能力。但我们并没有直接建造直通甲板的弹射型航母,而是选择再建一艘“山东号”也是巩固也是检验我们自行建造航母的能力。

至于中国航母的规模问题,我们也打算遵从科学的三三制原则,即1/3的航母用于部署,1/3的航母用于维护维修,1/3的航母战斗巡航。也就是说,三艘航母是保持对某一特定战略方向部署兵力的基本需求。以目前三艘航母的状态而言,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需求所要求的条件。比如,“辽宁号”是现今唯一具备作战能力的航母。“山东号”服役至今仅两年多,还处于战斗力养成的周期之内,“福建号”刚刚下水,言战斗力尚早。

我海军舰艇发展 一直秉承“小步快跑”的传统规律。“小步快跑”指的是“小批量生产,快速迭代”。

国产航母也在遵循着这个规律,“山东号”的优势是:成熟平台可以快速形成战斗力,技术风险较低。因此,“福建号”之后的下一艘航母,大概率是其电磁弹射航母的继承与改进,其关系类似“山东号之于辽宁号”。考虑到“福建号”只有8万吨级,且是常规动力,显然达不到理想状态,主要用于验证大型航母设计和相关技术,是为建造更大的航母而准备。所以下一艘航母很可能是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

小批量生产也是为了让我们的解放军能随时保持有必要的兵力,用于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对于海军和航母而言,如今最现实的需求就是扩大规模,增强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这种需求下,我们的第4艘航母必将是根据“福建”舰的使用经验,做出的改进型。预计到2030年之后,中国海军将迎来心目中理想的航母,届时就可以进入每隔4-5年下水一艘航母的批量建造状态。

当下的中国,在造船领域的状态非常好,不论是民船还是军舰,都在开足马力大量建造。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是美丽国不可能比拟的。随着海军实力的增强,未来我们也将有能力维护我们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