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围攻敦刻尔克(4):权力欲与指挥体系的缺陷

2025年07月09日01:02:03 军事 1391

书接上回,本期将继续讲述为何希特勒下令陆军停止围攻被困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的战争之迷……


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在“停止命令”下达之前德军对围歼包围圈内的联军的设想。根据陆军总司令部的计划,德军的主攻将在包围圈的西翼展开,由装甲部队将联军向东边的B集团军群压缩。用哈尔德的话来说就是“我希望A集团军群充当铁锤.而B集团军群则成为铁砧”。鉴于这两个集团军群的战线即将合拢、为便于指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在5月23日下令,将包围圈西翼的第4集团军连同所有装甲部队转隶B集团军群,由博克统一指挥围歼联军的作战行动。该命令将于24日20时生效。

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围攻敦刻尔克(4):权力欲与指挥体系的缺陷 - 天天要闻

德军B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博克将军,作为德国陆军中资历最老的将军之一,他在法国战役后被升为元帅

其实在许多学者看来,布劳希奇的这道“移交”命令或许和稍早前龙德施泰特版的“停止前进”命令(即23日下午下达的让第4集团军装甲部队暂停的命令)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从“移交”命令的内容来看、龙德施泰特实际被暂时剥夺了装甲部队的指挥权。布劳希奇和哈尔德认为A集团军群的领导层过于保守,从西线战役开始以来,B集团军群师的数量由29个缩减到21个,而A集团军群已经扩大到71个师、而且还包括了所有机动部队。这样一支决定性的力量仍然掌握在龙德施奉特和索登施特恩这样典型的老派军官手里实在是有些浪费,因此陆总和IA集团军群的分歧已然越来越明显。哈尔德在他5月23日的日记里就写道:“A集团军群过去几天的战况发展表明.他们指挥如此庞大的71个师的确是力不从心·的、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而且我认为他们的指挥官和参谋没有足够的生机和活力。”

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围攻敦刻尔克(4):权力欲与指挥体系的缺陷 - 天天要闻

(上图)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将军,由于缺乏反抗希特勒的勇气,在“停止前进”命令下达前后﹐他缺乏担当也不敢过于坚持己见,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权威和职业独立性。

B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倒是对这道命令相当欢迎、他在24日的日记里不禁洋洋得意地写道:“战役指挥权终于交到我一人手中。很遗憾.这个决定没能早点做出、太多浪费的时间本可避免。”但显然,这道命令会刺夺在前期立下了汗马功劳的A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收获最后也是最大战果的机会。龙德施泰特后来在沙勒维尔会议上力主停止前进并在希特勒面前参了陆总一本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利得尔-哈特就对此评价道:“即使撇开个人因素、都很容易评估上述命令对龙德施泰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由于北面合围任务已经转交给了博克.因此很自然,龙德施泰特此时内心里所考虑的更多是南面下一阶段的作战.而不是北面歼灭战的结果。这芬必会影响到他在第二天早上的会议上.也就是希特勒视察其总部之时,对局势的判断。”台湾著名的德国史专家傅宝真教授也认为这道命令“引起希特勒与龙德施泰特的极端不满,故后者出此嫂主意,与元首之意见不谋而合,以致穷寇不追坐失良机”。

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围攻敦刻尔克(4):权力欲与指挥体系的缺陷 - 天天要闻

可是这一“移交”命令在当时就遭到了陆军参谋长哈尔德的反对,他并没有按惯例在命令上签字。在当天的日记里他写下了他反对的原因:“总司令坚持采取这个决定,在我看来,是一种规避责任的行为。他坚持说,要么他自己从不同侧面去协调向被围敌军进攻的两支部队,要么他就将它们都交给博克指挥。在我看来,前一种方法更为自然也更有魄力,但是他却又充满疑虑。他似乎非常急于推脱责任。”战后,哈尔德对此进一步解释道:“但上述举措,还是让人觉得这更像是对龙德施泰特能力缺乏信心的一种举动。鉴于博克极度膨胀的野心,以及其参谋长萨尔穆特不太容易相处的个性,履行这一命令,必定会酿成两个集团军群之间严重的冲突。”

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围攻敦刻尔克(4):权力欲与指挥体系的缺陷 - 天天要闻

因此,后来布劳希奇的这道命令也遭到了一些历史学家的批评。台湾著名历史学家钮先钟教授就对此评论道:“最后,归根结底,一切的问题还是出在布劳希奇一个人的身上,假使他最初勇于负责,自己接管包围会战的最高指挥权,即一切的问题都不会发生。”

当5月24日的沙勒维尔会议上龙德施泰特将上述命令向希特勒汇报时,希特勒震惊之余不禁勃然大怒,因为陆军总司令部事先并没有将这一重要的指挥权变更通知他。他将此举视为陆军总司令部对其权威的公然蔑视。随即他就下令取消了这道命令。根据A集团军群战时日志的记载,当天17点30分,最高统帅部的首席作战参谋格赖芬贝格上校通过电话正式向A集团军群作战处长布鲁门特里特上校下令:“集团军群的重组(命令)尚未生效,因此第4集团军仍然归属A集团军群指挥。”

这一事件成为了希特勒一意孤行、无视陆总的反对意见而下达“停止前进”命令的导火索。第二天,当布劳希奇面见希特勒试图说服他回心转意时,又招来了余怒未消的元首的一阵训斥。哈尔德在他当天的日记里沮丧地写道:“今天,在布劳希奇和元首之间就包围战的下一步行动问题又发生了一次令人痛心的争吵.……由于种种意见分歧,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结果这比战役的整个组织工作本身还使人伤脑筋。”钮先钟教授认为这“虽是一个偶发因素,但却具有极大的冲击作用、若非痛恨陆军总部藐视他的权威,则希特勒的火气也不会有这么大。”因而,也有人将此列为“停止前进”命令的重要原因、美国历史学家诺曼·格尔伯就是其中之一:

希特勒之所以下达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也可能是因为希特勒决心向他的将领们证明,他不但是国内政治上的最高领导者、而且也是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他一再地坚持,不论他们对他存有任何反对的想法,还是绝对要遵从他。他对于那些有意就战略和战术以及对军事事务的了解及判断与他争辩的资深军官的不满愈来愈深……在希特勒蹿升为德国境内纳粹运动的领导者,以及日后成为德国独裁者期间,他经常觉得必须强而有力地展现他的权威,以便向那些反抗他权威的部属证明,他是德国军政的主导者。在佛兰德斯的战役趋于尾声之际,他或许也感觉需要再展现权威。

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围攻敦刻尔克(4):权力欲与指挥体系的缺陷 - 天天要闻

(上图)希特勒和OKW总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左),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中)在一起。作为纳粹上台后重建国防军时精心挑选的两位重臣、前者过于奉承,后者过于顺从,使得德军的指挥权逐渐落入了希特勒一人之手。

许多学者认为、这个因素虽然不足以成为希特勒下达“停止前进”命令的决定性因素、但却是一个促成它的重要诱因。“移交”命令所造成的后果不仅在德军高层内部形成了信任危机、更大的危害还在于破坏了德军的指挥体制。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希特勒在背后的明确支持.龙德施泰特能将哈尔德在25日凌晨下发的补充命令置若罔闻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希特勒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可以看作是他攫取陆军指挥权的一次错误尝试。此外.德军“政出多门”的指挥体系在敦刻尔克战役中所反映出的一个直接恶果就是没有一个统一而明晰的[围剿计划、这对此后的作战影响甚大。


【未完待续……】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以军扩大对黎巴嫩境内空袭范围 - 天天要闻

以军扩大对黎巴嫩境内空袭范围

△以军空袭黎巴嫩北部城市黎巴嫩卫生部紧急行动中心当地时间8日晚间证实,当天以色列国防军在黎巴嫩南部和北部发动一系列空袭。稍早前以色列无人机袭击了位于赛达区南部城镇巴布利耶的一辆汽车,造成一人死亡。
爆料:美航母将“被迫”减至10艘 - 天天要闻

爆料:美航母将“被迫”减至10艘

爆料:美航母将“被迫”减至10艘美国海军学会网站7月7日报道称,由于“约翰·F·肯尼迪”号航母交付延迟,美国海军的现役航母数量将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缩减至10艘。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报道截图报道称,美国福特级航母二号舰“肯尼迪”号的交付将面临
特朗普:将再次会见以色列总理 讨论加沙问题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将再次会见以色列总理 讨论加沙问题

△特朗普(资料图)当地时间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将于当日晚在白宫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其讨论加沙问题。特朗普称,内塔尼亚胡希望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表示,希望能在本周末达成为期60天的停火协议。此前,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面。这是特朗普...
日本这次跟美国谈关税,为何如此硬气? - 天天要闻

日本这次跟美国谈关税,为何如此硬气?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次日本还挺硬气的。就在关税这个问题上,一直在跟美国拉扯。现在,美国已经给日本发了信,说:如果你不答应我25%的关税,或者你敢报复我,你到时候报复我多少,我就加你多少。日本今天已经发了强烈的谴责。
3500点触手可及,千万别脑门发热去接盘高分红股了 - 天天要闻

3500点触手可及,千万别脑门发热去接盘高分红股了

今天所有股民的心情应该都跟我一样吧。这3500点这样就来了?不是,我这账户里面好像都没怎么挣钱,3500点就来了。去年2600的时候,我好像还没亏这么多钱呢。现在3500的时候,我那钱去哪了?这股市涨了这么多点,跟我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这钱到底去了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