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人们往往,甚至可以说几乎总是倾向于低估对手。这样的事,今天也在发生。比如这几天大空战。但要知道,击败一个勇敢、聪明、擅长临场应变的敌人,远比击溃一群被一声口哨吓跑的人更加光荣和值得尊敬。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80年前在柏林以南发生的一场战斗。
众所周知,在柏林进攻战役中,苏军不仅成功切断了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退路,还将第三帝国的首都牢牢包围,防止敌人逃脱。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而其中一些最为惨烈的战斗,发生在一个名叫包岑(Bautzen)的小镇附近。进攻该地区的是苏军第7近卫坦克军的部队,此外还有波兰部队参战。双方展开了遭遇战,而高潮出现在1945年4月23日,当时敌人集结了最后的预备队,发起了反击。此时德军集中了第20装甲师、“勃兰登堡”摩托化师的残部,而主力则是**“赫尔曼·戈林”空降装甲师**(坦克-伞兵师)。
这支部队几乎可以说是德国飞行员、空军元帅戈林的私人部队。反击发生在包岑—魏因斯贝格(Weißig)一线。当时苏方坦克部队正在进行清剿,并未预料到敌人会突然发起如此猛烈的冲击。为了支援他们,苏军投入了第48步兵军,但最终前线被突破,苏方坦克部队实际上被包围了。此时坦克军的实力已经十分薄弱,仅剩14辆T-34-85中型坦克、12辆ISU-122自行火炮和5辆SU-85自行火炮。而就在5天前的4月18日,光是T-34坦克还有64辆可用。
根据苏方战报文件,4月23日白天,德军以多达70辆坦克的兵力发起进攻,甚至重新组建了一支步兵师。到了第二天,“赫尔曼·戈林”师的部队突破火线进入包岑市区,并试图歼灭被围的苏军坦克兵。文件中还提到,造成这种困境的部分责任在于波兰第一坦克军。该军原本应与苏军协同作战,但在敌人合围第7机械化军时没有提供及时支援。
到了4月24日,德军以小股兵力继续进攻,但整体上依然使用了几十辆坦克组成的突击群。例如在下午5点,德军出动约30辆坦克发动攻击,将苏方第24机械化旅压制回了魏因斯贝格的中心地带。苏军于是组织了环形防御,而当时该旅的实力已经非常可怜:只有2辆T-34-85坦克、3门76毫米火炮和295名士兵。在他们身边一起坚守的是第26近卫机械化旅,情况更糟:仅有1辆T-34-85和87名士兵。凭借着苏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勇气,他们最终成功突围。
或许听起来令人惊讶,但在苏方军团的战报中,有这样一句话:
“敌人在魏因斯贝格地区建立了兵力优势,在4月22日至23日间,以两个装甲师的兵力,从北侧绕过包岑市,企图合围并歼灭我军。”
尽管敌人未能实现歼灭我军的目标,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一点:德军并不总是崩溃逃跑,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依然战斗顽强、战术灵活。4月25日,德军再次发起攻击,但此时只能组织起1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这次被苏军成功击退。苏方击毁了6辆敌方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这一片区域的整个战斗中,苏军共击毁敌方5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歼敌约3000人。但同时,苏军也损失了24辆T-34坦克,以及约1500名官兵。
然而,到了4月26日,德军不再攻击苏方阵地,而是将进攻目标转向波兰第8步兵师防区,成功突破了波兰部队的防线,最后被苏方其他单位拦截并阻止其进一步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