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他是那个家庭唯一的儿子,肩负着对三个妹妹的责任。当接到参战命令时,他心怀忧虑,不敢将此告知父母,却毅然决定写信给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妹妹,希望她能理解并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即使他不幸牺牲。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妹妹的回信完全颠覆了他对战争的看法。15岁的妹妹在回信中坚定地说:“哥哥,你太懦弱了!仗还没打,你就想着死。打仗当然会有人牺牲,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牺牲的。你要想着活下来!即使不幸牺牲,那也是作为一名军人应尽的本分。”
这封回信深刻地改变了这位士兵对战争的看法,他甚至都没有写遗书,因为他决定要活下来,不管发生什么。
这位士兵就是韦昌进。
一、从家中的“放牛娃”到一名炊事兵的蜕变
韦昌进,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1965年11月。童年时,他的父亲因患慢性肝炎而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于是韦昌进帮助父亲赶牛、放牛。他的身体瘦弱,力气小,无法与同龄人竞争,这导致了他强烈的自卑感。然而,唯一让他感到自己比别人强的是学习,尽管没有考上大学,但他完成了高中学业。
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学习杀猪卖肉的手艺,但韦昌进却坚决不学。他的内心渴望成为一名军人,但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和支撑家庭的顶梁柱,他的父母强烈反对。村里的退伍老兵前来劝说他,告诉他军队生活的苦楚,但他仍然执着。最终,他在1983年10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穿上了军装,进入了部队服役。
尽管他的体重只有87斤,但他的高中学历引起了领导的关注。起初计划让他成为通信兵,但由于恐高症,这个计划被放弃。最终,由于他的勤奋和努力,他被安排去团后勤处学习做面包,成为一名炊事兵。
二、写信交待后事,妹妹的回信改变了一切
1985年1月,他所在的部队接到前往云南前线的命令。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他和战友们的心情复杂。他特别担心自己的家人,却没有勇气告诉父母。于是,他写信给妹妹韦海燕,请求她如果自己不幸牺牲,能够照顾父母。
然而,妹妹的回信却出乎他的意料。妹妹坚定地鼓励他,认为他过于悲观,还没有开始打仗就考虑死亡。她告诉他要坚强,要想着活下来。这封回信改变了他对战争的态度,让他决定要活下来,不论发生什么。
三、坚守六号哨位,迎来生死考验
他所在的部队被派往那拉战区进行防御作战,而他所在的六连历史上并没有获得过荣誉。但六连的战士们立志改写连队的历史,他们请求领导将八个最危险的高地分配给他们。
1985年5月中旬,部队分批进驻阵地,他所在的三排九班负责左6号高地,相对来说是防御位置较后的。在一次晚上的战斗中,他们面对清晰可见的敌人进行了激烈的交火,成功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然而,战斗并没有结束,六连需要夺回211高地的1、2号哨位。于是,他提出要前往111高地,一个比较危险的哨位,来参与战斗。最终,他和战友们被派往111高地,准备面对更激烈的战斗。
四、生死时刻,坚守六号哨位
1985年7月19日,敌人以强大的兵力向那拉战区的各个前沿阵地进攻,六号哨位成为首
六、英雄的家庭:坚守初心,家庭和爱情的力量
除了在军旅中的英勇表现,韦昌进的家庭故事同样充满温情和坚韧。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肩负着照顾父母和妹妹的责任。然而,家庭并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反而成为他坚守初心的源泉。
在家乡,他是那个被人们称为“放牛娃”的男孩。由于父亲患有慢性肝炎,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年幼的韦昌进便帮助父亲照顾家中的牛群。他的身体瘦弱,力气有限,无法和同龄人竞争。这种境况使他埋下了自卑感的种子,但唯一令他感到自豪的是他的学业表现,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尽管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但韦昌进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军人。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的决定并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村里的退伍老兵曾劝说他不要入伍,告诉他军营生活的艰辛,但韦昌进的决心坚不可摧。最终,他如愿以偿,于1983年10月穿上了军装,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不久之后,他成为了一名炊事兵。尽管并没有成为通信兵,但韦昌进依然全情投入,勤奋工作。他的坚韧精神和执着态度让他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炊事兵,同时也为退伍后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坚守初心,为国家和军队立下赫赫战功
韦昌进的军旅生涯注定不平凡。1985年,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了赴云南前线轮战的命令。面对即将到来的战斗,他充满了忧虑,特别是作为家中的独子,他对战争充满了恐惧。他为了照顾父母和妹妹,写信给妹妹,希望她能够照顾好家人,如果他牺牲了,妹妹要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然而,妹妹的回信改变了他对战争的看法。她鼓励哥哥勇敢面对挑战,不要轻言放弃生命,要想着活下来,因为作为一名军人,这是他的本分。这封信让韦昌进深刻地认识到,不仅要为了家人,还要为了国家和使命而战。
在云南前线,韦昌进所在的连队面临着严峻的战斗任务。他们被派往最艰苦、危险的那拉战区,负责防御作战。尽管他所在的连队历史上没有获得过令人自豪的荣誉,但他们志在必得,决心改写连队的历史。团领导同意将最危险的八个高地分配给他们,包括111、211、140、142、145、146等阵地。
八、战场上的英雄:坚守六号哨位,不屈不挠
1985年5月,部队开始进驻阵地,面临着来自敌人的强烈攻击。韦昌进所在的三排九班负责守卫左6号高地,虽然在全连战斗队形中相对靠后,但他们也准备迎接战斗。
不久后,敌人发起了第一波进攻,而韦昌进和战友们迎战了他们。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攻击,克服了战场初次见敌的恐惧。
然而,敌人并没有罢手,对于失去的211高地的1号和2号哨位,上级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虽然原本由六连负责防守,但因为人手不足,上级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五连。争夺这两个哨位的战斗变得日益激烈,涉及了五连、七连、九连、一连、三连以及597团的连队,但一直没有占领。
与此同时,六连所在的111高地也经历了伤亡不断,所以从四连抽调了更多的人员增援。韦昌进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