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军占领苏勒达尔,顿巴斯地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局势正在向俄罗斯倾斜;目前俄军和“瓦格纳”雇佣兵开始三面围攻巴赫穆特,阿特木斯克的乌军也已经丢了所有北线阵地。随着战局的发展,俄乌冲突的国际形势也在发生着改变;就在前两天,地缘政治大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改变了对乌克兰形势的看法。
(俄乌冲突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据环球网日前援引彭博社的报道,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峰会期间,基辛格在一次视频发言中表示:“就目前的俄乌形势来看,乌克兰加入北约可能是恰当的结果”;这个观点与他此前认为“乌克兰不应该加入北约,不应该成为西方反俄桥头堡、而是成为连接东西方桥梁”的观点完全不同,对此基辛格解释称,“最初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因为担心由此引发战争;既然现在战争已经爆发,关于乌克兰保持中立的想法就失去了意义”;西方媒体也以“基辛格不再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广泛报道,并且将关注点集中在“应该继续大力支持乌克兰”的议题上。
基辛格此番改弦更张,说明了他终归还是站在美国霸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俄罗斯表现“拉胯”,没有在短时间内解决乌克兰,未能展示“上三常摧枯拉朽的威慑能力”!对于北约来说,以前可能高估了俄罗斯、对俄罗斯战争能力的担忧似乎多余了,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推动北约继续扩张。
二是榨取乌克兰的剩余价值,失去了克里米亚后,乌克兰的战略意义已经被狂砍了一刀,现在的乌克兰已经是满目疮痍,原本欧洲规模数一数二的机械化部队也几乎不复存在,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军工能力也都损失殆尽,进一步刺激乌克兰加入北约,可以坚定基辅“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决心——这就是现在乌克兰的唯一价值:继续消耗俄罗斯的实力。
(基辛格从来都不是和平主义者)
随着西方媒体、智库正在改变看法,俄罗斯也要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乌克兰战场上,虽说近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仍在增加,而且有升级的趋势。尽管德国政府一直不肯在“豹2”坦克问题上松口,但是英国已经允诺提供“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法国也同意提供amx-10轮式突击炮和装甲车,而美国将会提供m2“布雷德利”步战车和“爱国者”防空导弹;这些北约武器的到来,虽然乌军能发挥多少功效还是未知数,但肯定会给俄军带来更多的压力、也会让战争继续拖延下去。
针对这样的局面,俄军的应对策略也很直接:扩军!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国防部日前正式宣布,将从2023年至2026年对武装力量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其中包括将俄军人数增加至150万。俄罗斯在“特别军事行动”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包括缺少填线的步兵、“营级战斗群”的配置不合理等等,因此进行大规模调整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俄军的调整计划也表明,莫斯科已经决心在乌克兰打一场持久作战;事实上,俄军在去年进攻受阻后可能就开始进行战略调整,比如将大量作战任务移交给“瓦格纳”雇佣军组织。
(俄军在军事行动中暴露了很多问题)
俄乌冲突已经给俄罗斯和乌克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欧洲也深受其害,整个国际能源、粮食市场也受到了波及;但是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态度表明,华盛顿不想让战争过早停止,这也意味着乌克兰人民仍然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饱受战争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