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宣布动员30万预备兵力后,俄罗斯近日又爆出即将大规模征兵的传闻。有人质疑,即使传闻是真的,这些新兵又有什么战斗力?我人民解放军在40年前便已经给出了答案,新兵照样能打胜仗!
20世纪70年代的解放军,由于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落后,部队武器装备建设不足,不得不维持一支较为庞大的军队。但中国幅员辽阔,陆上威胁众多,尤其是面临来自苏联的沉重压力,数以百万计的陆军依然难以满足国防需要。
甲种和乙种之分
解放军当时采用了甲种、乙种编制,甲种部队基本齐装满员,12000多人,拉出来就能打仗,乙种部队实行简编,平时以生产、施工为主要任务,人数只有甲种部队的一半,需要经过大规模扩编和训练才能投入实战。
于是,中央一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便开始对参战的乙种部队进行扩充。据统计,1979年对越作战的29个师当中,只有8个师是原先的甲种部队,其余均由乙种部队升级而来。
除了从其他部队抽调的骨干官兵外,刚刚入伍的新兵才是补充兵源里的大头,有些师的步兵连一半以上是新兵,军事技术、战术素养等方面显然比不上甲种部队。
这也是解放军在参战初期,伤亡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新兵的技战术不熟练、战场警惕性不高、不懂得保护自己,导致了无谓伤亡。
可如果就此认为新兵打不了仗,那就大错特错了,解放军的新兵绝不是国民党的壮丁,他们怀惴着保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梦想和豪情,经常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战斗力,甚至还有新兵在干部老兵伤亡时主动站出来,指挥大家取得了战斗胜利。
赤手空拳立大功
2月17日,云南边防13团奉命歼灭越南老街境内的新官之敌。边防13团以1营为主要参战兵力,加上蒙自军分区独立营的2个连和3个民兵连。
新官守敌大约为1个加强连140多人,混编有公安屯和民军,以119、180、178高地为核心,构筑了近百个地堡和射击掩体,还能得到后方的增援。
凌晨1点30分,边防13团1营开始偷渡红河,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顺利登上南岸。7点35分,解放军用大炮唤醒了沉睡中的越南士兵,战士们随即扑向敌人的各个阵地。
越军主阵地的工事十分巧妙,使解放军受到多方向的火力打击,攻势很不顺利,主攻的1连因为连长受伤后送而暂时陷入了停顿,只好退守4号高地。
1营命令民兵炮连开火,争取压制住越军机枪火力点,但这一带地形极其复杂,多轮炮击都没能将敌火力点清除干净。营长与几名连长一商量,决定组织爆破手,炸开进攻的通道。
很快,11名爆破手分成多路,向敌阵地摸过去,其中就有贵州籍新战士方人民。方人民1月份刚刚参军,军龄还不足半个月,这种危险任务本来是轮不到方人民这种新兵的,是他自己主动请缨,营长又见他为人机灵才批准的。
方人民带着1个炸药包和6枚手榴弹,利用地形向前一步一步跃进,若是被敌人发现,就扔1枚手榴弹,趁着烟雾逼近到敌火力点的死角,最后再把炸药包塞进去,把敌火力点炸上天。营长趁机下令全营冲锋,夺取了敌主阵地。
取得人生第一次爆破成功,端掉第一个敌地堡后,方人民的胆气更壮了,竟然赤手空拳地向前搜索过去,全然不把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放在眼里。
当方人民来到一棵大榕树下,忽然听到悉悉索索的轻微说话声,附近有敌人!经过仔细辨认,他发现大榕树根部有一个洞,说话声就是从中传出来的,洞口半露着一截枪管。
方人民蹑手蹑脚地绕到树洞侧面,猛地扑上去抓住枪管,不等里面的敌人反应过来,便已经把枪拽了出来,是一支AK47步枪。方人民随即调转枪口,朝着洞里打光了整整一匣子弹。等了一会儿,确认洞里没了动静,方人民这才探出脑袋查看,里面躺着三具敌尸。
方人民因炸毁敌地堡、空手夺枪毙敌三名,战后被授予一等功。而新官战斗全歼守敌134人,其中毙敌123人,俘敌11人,而我军牺牲20人,负伤25人。
新官战斗很能体现我军与越军的特点,越军虽然兵力少,但基本上是打过仗的老兵,实战经验丰富,又有地形和工事作为依托,是块很不好啃的骨头。
解放军的边防13团1营,有很多像方人民这样的新兵,入伍不到半个月便上了战场,难怪骄横的越军敢自称一个可以打三十个中国兵。可方人民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新兵照样能炸掉他们的地堡、掏他们的洞!
新兵挑大梁
同样是在2月17日,同样在云南前线,方人民他们刚刚结束新官战斗之际,正在越南境内纵深地区激战的14军一部,面临的处境更加危险。
121团3连1排奉命夺取,越南发隆以南1336高地西南无名高地。此时天色已黑,又是在茂密山林中穿行,2班走着走着发现自己与排主力失去联络,孤军深入了敌后。
2班长王文华决定继续向无名高地前进,配合排主力完成任务。无名高地上的敌人很警觉,发现2班后集中火力进行拦阻。班长王文华和副班长杨进雄先后负伤,全班被敌人的机枪火力压制在一块大石头下。
2班只剩下2名老兵和5名新兵,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军心随时有可能涣散。这时候,新兵杨道纶挺身而出:“请大家相信我,我来指挥全班战斗,我们只要人在,就能拿下无名高地!”
现在站出来指挥,扛起的是战士们的生命、战斗的胜负,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不是升官的好机会。杨道纶是1月份刚入伍的新兵,关键时刻却敢于挑起了大梁。
虽然是新兵,杨道纶对作战指挥并不陌生,他将7人分成3组,两名老兵各自带一组,从左右两翼包抄上去,他自己和同日入伍的新兵梁正树担负最危险的任务,从正面进攻,吸引敌人的火力。
大家分头行动,杨道纶、梁正树一步步逼近敌人,子弹不断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幸好天黑,无名高地的斜坡又有点陡,到处都是大树和藤蔓,使子弹始终没能打中二人。
杨道纶发现前方有一条石缝,便带着梁正树拼命往上爬。爬到石缝顶部一看,侧面有6名敌军正在射击,杨道纶接连扔出几枚手榴弹,将他们全部炸死。
然后,杨道纶占领这一有利位置,把班里另两路战士接应了上来,继续向山顶攻击前进。天开始蒙蒙亮,迷雾从密林深处升起,敌人只能对着这片白茫茫的雾气胡乱开火。
杨道纶灵机一动,战前听首长们说,这一带的越军有很多能听懂中国话,不要被他们给骗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反过来骗他们?我们现在在暗处,敌人在明处,他们心里更害怕。
杨道纶让大家一起打出一梭子,制造出准备大举进攻的假象,自己则扯开嗓子大喊道:“1班向右,3班向左,赶快进攻,不能放跑一个敌人!”
他带领全班一跃而起,一口气攻下了敌人的第一道堑壕。越军肯定听到他的喊话了,以为解放军主力上来了,不但没敢反扑第一道堑壕,还丢下各自阵地四散奔逃。
趁此机会,2班占领了敌主阵地,开始搜索残敌。杨道纶又用手榴弹炸死躲在草屋里的5个越军,还活捉1个敌兵,肃清了无名高地,转入防守。
2班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能够夺取无名高地,可以说主要归功于杨道纶的临危不乱,果断组织剩余战士重新编组和战斗,机智勇敢地消灭敌人,完成了上级赋予2班的任务。
接下来的防守战斗中,杨道纶指挥全班打退敌多次反扑,使无名高地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他本人直到被敌炮弹炸伤,才被抬下阵地送往后方。
入伍半个月的新兵杨道纶,指挥全班击毙敌人22人,伤敌4人、俘敌1人,缴获各种枪支21支和子弹4000余发的优秀战绩。战后,昆明军区授予2班“猛虎班”荣誉称号,杨道纶个人被41师授予一等功。
方人民和杨道纶,是新兵中的突出代表,他们的表现和战绩丝毫不逊于老兵,更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人物,使爱军习武、为国奉献的解放军光荣传统得到了完美传承。
甲种、乙种编制的弊端已经引起解放军的高度重视,80年代随着国家战略思想的转变,甲乙种编制开始全面取消,并对训练体制进行大幅度改革,使解放军逐步变成一支现代化的精兵。
当然,每一位踏进解放军军营的新兵,首先要培养的,是高昂的战斗意志,就像方人民和杨道纶等前辈那样,勇于承担责任,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生命不息、战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