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徐向前唯一的儿子徐小岩出生。
彼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儿子出生之后,徐向前既激动又担心,竭力在动荡的时局中护得妻子与儿女周全。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如他的父亲一般,也有了一番不俗的成就。
作为元帅之子,徐小岩自幼也没有得到多少特殊待遇,只因父母同样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他25岁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后赴加拿大留学,归国之后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汉字计算机。
求学之路
徐小岩出生两年之后,我国历经多年的战争与奋斗,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时局稳定下来之后,人民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1955年,我国召开第一次授衔仪式,徐向前位列十大元帅之一。作为开国元帅的儿子,在人们看来,徐小岩的人生之路会顺畅许多。但实际上,徐向前元帅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更不允许孩子仰仗他的身份地位谋私利。
元帅与妻子忙于工作,也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徐小岩到了上学的年纪便被送往寄宿学校就读。在八一小学就读的大多是战士的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到了周末时便会有许多人开着小汽车去接送孩子。
日子久了以后,徐向前元帅觉得如此做法并不好,不利于培养孩子养成艰苦奋斗的习惯。于是在他的号召之下,前去接送的小汽车越来越少,大部分孩子还是要靠步行回家。当时徐家距离学校足足有几十公里,徐小岩也只能走着回家。
除了要求孩子学习吃苦耐劳之外,徐向前元帅也十分支持孩子学习新鲜事物。徐小岩后期投身科技研究,也是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在选择学业时,选择了走上科研之路。当时我国科技尚处于起步阶段,做科研没有太多经验可参照,无疑是一条不好走的路,但徐小岩还是毅然决然地投身了科研行列。
他刻苦学习,于25岁那年进入清华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又远加拿大留学,留学归来时,他已然带回了一身本领。
科研有成
从加拿大留学归来,徐小岩已取得计算机硕士学位。但要亲自着手研究汉字计算机,他还得从头开始。
当时,在我国并没有汉字计算机,徐小岩及同事所做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只能向外国借鉴经历。当年在第二炮兵某研究所,徐小岩和同事们夜以继日苦心钻研,才实现了第一代汉字计算机的“从无到有”。
当时光是为了找到可借鉴的材料,徐小岩就想了很多办法。手头上能借鉴的材料不多,且由于翻译的人并不懂计算机,在翻译时遇到的专业名词翻译得并不是很准确,徐小岩借鉴起来也不太容易。
那段日子里,为了能参考准确的外文书刊,徐小岩需从北京北郊赶到西郊。路途较远,徐小岩唯一的出行工具只有一辆自行车。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能骑着自行车在两地之间奔波。作为元帅之子,且是归国高知人才,本可以用更便捷的出行工具如小汽车。但徐小岩也十分简朴,在尚能骑自行车抵达的地点,他还是骑着出发了。
为了鼓励儿子及同事们努力拼搏,研制出我国的计算机,徐向前元帅还曾为研究所写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横幅。对于儿子的支持始终体现在精神方面,徐元帅曾历经无数生死攸关的战争,更懂得奋斗的意义,也始终以此鼓励着儿女。
最终历经徐小岩和同事们的努力,我国第一代汉字计算机顺利研制了出来,结束了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空白。
清廉自强
因立下功劳,徐小岩在41岁时被授予上将军衔,58岁又晋升为中将。他的功勋虽不及父亲,但也十分不得了了。
受父亲言传身教,徐小岩也养成了清正廉洁的作风。昔日徐向前位列十大元帅之后,常有人去拜访,提着礼物前去,都会被徐向前严厉拒绝。他素有布衣元帅之称,熬过许多苦日子之后,身居高位也十分痛恨腐败的行为。
在此影响之下,徐小岩也有了“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他还强调“升官发财应往别处”,不该出现在干部行列中,应坚决践行清廉之风。
生来为元帅之子,徐小岩身上始终笼罩着父亲的光环。他个人的奋斗,最终击破了“只能靠父亲”的传言。一步一个脚印,从少将到中将,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