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13日下午,希特勒乘坐的“福克-沃尔夫200”型运输机,在一队“Me—109”型战斗机的护送下,从斯摩棱斯克起飞,3小时后降落在腊斯登堡。
希特勒专机的顺利降落,惊呆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卡纳里斯。
就在3小时前,已经有人把一个装着两个酒瓶样的炸弹包裹,放在了希特勒的专机上,并启动了引爆装置。
然而,炸弹并没有爆炸。于是,这些幕后的人感到十分的沮丧:“闪电计划”失败了!
1939年9月的一天,纳粹德国军事谍报局截获了英国情报机构向其所有情报网站发出的一个“戟”宇的密码。
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海军少将卡纳里斯由此得出结论:英国参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中午,卡纳里斯来到收音机旁,收听伦敦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
12时15分,收音机里传来英国首相张伯伦微弱而悲哀的声音:
“我在唐宁街10号内阁会议室向你们讲话。今天早晨,英国驻德国大使向德国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如果英国政府在11点钟得不到德国准备立即从波兰撤军的答复,我们两国就将处于战争状态。
我不得不告诉你们,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得到这样的答复。出此,我国同德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卡纳里斯关掉收音机,迅速向他分布在欧洲各地的3000多名谍报人员,发出通报,通知他们,德国与英国还有法国已经处于交战状态。
随后,他召集局本部全体人员会议,在检查了谍报局的战争部署后,向属下提出了忠诚的警告,要他们不要做出类似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来。
待大部分人员走后,卡纳里斯对自己的几个心腹说:“战争开始了,德国可能会遭到失败,也许是灾难性的失败。可如果希特勒取得了胜利,那将是更大的灾难。所以,我们谍报局的工作,应该是不要使得战争延长一天。”
几个人会意,点头赞同。
1887年的第一天,卡纳里斯出生于德国北部多特蒙德市郊的一个十分富有、有权有势的铸造厂主家庭,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崇拜英雄,经常对外声称,自己是19世纪希腊独立战争时的英雄康斯坦丁诺维奇·卡纳里斯的后裔。
1905年,年仅18岁的他考进了德国海军的摇篮——基尔海军学院,在那里,卡纳里斯显示出他那出众的智力,除了学业出色外,超凡的语言天赋是他的强项。
他流利地掌握了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还有俄语。在一次远航南美的时候,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又学会了西班牙语。
基尔海军学院的毕业证,把卡纳里斯送进了德意志帝国的海军,他被分配到“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上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卡纳里斯先是被任命为舰上的情报官,不久又被升任副舰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卡纳里斯所服役的“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随同由德国海军中将冯·施佩率领的德国海军东亚分舰队在太平洋海域作战,虽然他们一度取得过可喜可贺的胜利,但这些胜利也终于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卡纳里斯
为了消除心头之患,英国海军派来了几艘战列舰对付他们,在1914年年底的福克兰群岛之战中,英国海军击沉了除“德累斯顿”号之外德国东亚分舰队的所有战舰。
卡纳里斯的好运并未维持多久,第二年3月,幸免于难的“德累斯顿”号在智利领海被英国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和“肯特”号撞见,短暂交火后重创自沉,最终也没能免于被击沉的命运。
卡纳里斯和所有的船员被俘后被关押在智利的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岛上。
这时,卡纳里斯的间谍天赋发挥作用了,他设法从岛上逃上了智利本土,身无分文的他,搞到了一匹马,骑着它狂奔了数百千米,接着,又拿出了登山运动员的本事翻越了高不可攀的安第斯山脉,从而逃进了亲德国的阿根廷境内。
在阿根廷的首都,卡纳里斯混上了中立国荷兰的海轮,自打他从那个荒岛上逃出来算起,经过两个月的辗转奔波,他传奇般地又返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德国。
当他最终回到柏林时,他这段万里逃脱的经历,引起了他所隶属的德国海军情报部门的极大注意。
当年5月,卡纳里斯被晋升为海军上尉,出任德国海军部的联络官,年底,他受命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当时西班牙是欧洲的一个中立国家,协约国和同盟国在西班牙的谍报战异常激烈,为了加强在那里的力量,德国海军部派卡纳里斯去西班牙进行谍报工作。
卡纳里斯由一名德国海军的军官变成了一名隶属于德国海军的军事间谍,他的第一个间谍任务是在当地德国军官的指导下,负责监视直布罗陀海峡中协约国军舰的活动情况,并从中搜集敌国海军的相关情报。
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表面上是中立国,但是,它们暗中是倾向德国的,德国的潜艇常常在它们的港口补充供给。
德国情报机构要卡纳里斯完成的这个任务,其实是对他的一次实习考核。
没过多久,卡纳里斯就接到通知,他在西班牙的使命结束,马上返回德国海军部,接受新的任务,卡纳里斯踏上了去往德国的火车。
很不幸,在途经瑞士和意大利交界处时,他被意大利人给扣留了。
意大利人认定他是一名德国特工,准备把他转交给法国当局。
意大利人虽然认定他是德国特工,但没当他是一个什么重要人物,所以,对他的看管并不是很紧,卡纳里斯不愧有间谍的天赋,意大利人一不留神,泥鳅一样的卡纳里斯,就从他们的指缝间溜走了。
1916年3月,卡纳里斯又被派往西班牙,这一次,他和日后的死对头、英国王牌间谍斯图尔特·孟席斯开始了第一次针锋相对的较量,这时他们两人还只不过是德国和英国在西班牙的普通间谍。
十多年后,他们两人则分别成为德国和英国各自的情报部门首领,在“二战”中,这一对冤家对头明争暗斗,打过无数次交道。
英国军情六局局长孟席斯
而这次在西班牙,初露头角的他俩展开的是一场兵与兵的交锋。
这件事的起因,是一封被英国人所截获的德国电报,这封电报是德国海军驻马德里谍报站发给德国海军部的,原来,卡纳里斯刚到西班牙不久就身患重病,马德里的德国谍报站要求派一艘潜艇,来把卡纳里斯接回国治疗。
截获了这份电报的英国海军部大喜过望,命令两艘正在这一海域活动的英国潜艇做好出击准备,只等前来接卡纳里斯的德国潜艇一到,便把它,就地击沉。
为此,英国海军部命令孟席斯领导的驻马德里间谍小组,严密监视卡纳里斯的动向,以便及时掌握他登艇的时间和地点,只有这样,才能对前来接他的潜艇进行拦截。
接到英国海军部命令的孟席斯立即安排手下的特工紧密监控卡纳里斯的行踪。
但是,英国人这一次的劳师动众又徒劳了一场,卡纳里斯虽然不知道英国人正在对他撒下一张网,要像捞鱼一样把他和接他的德国潜艇一网捞住,但间谍的天性,使他的行踪披上了神出鬼没的色彩,化了装的卡纳里斯,乘一艘小渔船溜出了港口,在外海踏上了接他的德国潜艇,扬长而去。
孟席斯在与卡纳里斯的首次交手中,卡纳里斯先得一分。
希特勒上台后,由于卡纳里斯在“一战”期间的良好表现,在新组建的国防部中担任德国陆军部长的副官一职。
战后的德国,党派众多,主张纷纭,卡纳里斯认为只有希特勒的纳粹党执政才能重振德国,因此积极参加德国国内的纳粹党活动,并结识了纳粹党的二号人物戈林,通过戈林的举荐,希特勒认识了他。
从此,卡纳里斯利用自己手中关于德国军队情况的情报资源,全力支持希特勒上台。
1935年,希特勒任命卡纳里斯为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并授予他海军上将的军衔。
卡纳里斯身材矮小,守口如瓶,神色总是紧张但又热情认真,他的举止常常是彬彬有礼,待人慈善,诚恳,工作上既谨慎又顽强,卡纳里斯一双蓝色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他见多识广,能说6国语言,而且说得都非常好。
卡纳里斯是一个让人非常难以理解的人,他既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希望德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但又不满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和清洗军队,对德国在战争中能否取胜,他也持怀疑的态度,到后来,卡纳里斯明确树立了反对希特勒的思想,他便在背地里,尽最大的可能拆希特勒的台。
在希特勒准备入侵西欧时,这个被称作“黄色方案”的入侵计划,被卡纳里斯让军事谍报局的办公室主任汉斯少将透露给了英国方面。
并向英国方面暗示,一旦“黄色方案”实施,德国国内就将发动一场政变。但是,由于这个计划在罗马时,不知被什么人给泄漏了出去,希特勒立刻命令党卫队进行了调查。
由于卡纳里斯的防范措施较好,才没有被发现,后来,希特勒不断地改变“黄色方案”,共改变了28次之多,其中有15次被卡纳里斯的军事谍报局透露给了西方。
因为“黄色方案”变化得太快、太多,结果使西方对卡纳里斯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被认为是希特勒通过军事谋报局,有意搞的情报工作。
反对希特勒的人员不止卡纳里斯一个人,在希特勒刚刚当上总理时,军队中的确有一些高级将领对希特勒表示了不满。
纳粹德国军队参谋总长贝克将军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他是一个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对希特勒及他领导的纳粹党极不信任。
在同希特勒会面时,他曾对希特勒说,他接受高位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支征服别国的军队,而是要建立一支能够保卫德国的军队。
希特勒反驳他说,军队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仗,就不可能建立起一支具有存在价值的军队。为了和平而作准备的军队是不存在的,军队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赢得战争。
贝克将军提醒希特勒,他自己曾经向兴登堡总统立下誓言,不把德国带入另一场战争。
临走时,他又预言性地提醒希特勒说,新的战争成为多条战线上的冲突,德国就将灭亡。
对希特勒持反对态度的德国将领还有:陆军总司令瓦尔那·冯·弗里奇;国防部长瓦格那日冯·勃洛姆堡陆军元帅;外交部长康斯坦西·充·牛顿特等,他们都向希特勒表达了各自不同意发动战争的想法。
但是,疯狂的希特勒是不会听他们的建议的,希特勒意识到,这些将领都很不愿意发动战争,他认为,这些将军是他实现伟大理想行动的绊脚石,从内心里已经生成了清洗军队的设想。
后来,这些当面反对过希特勒的将领,都遭到了清洗。
一天早晨,“电台监察人员”在全国各地挨家挨户地检查,让每个人都要准时收听收音机的广播。
德国的民众听到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知名人士倒台,德国全国都为之感到震惊,就连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听了,也感到惴惴不安。
之后,希特勒完全建立起拥护自己的政府和军队,向侵略战争迈开了罪恶的脚步。
希特勒的做法让一些人感到了不满和愤怒,那些被迫走向幕后或侥幸留在原位置上的人,开始了一次秘密的行动。
1942年11月7日,盟军“火炬”计划实施,从卡萨布兰卡到布日伊,在一个巨大的弧形的作战范围内,开始登陆。
起初,希特勒并不知道盟军的进攻方向,直到11月8日凌晨,希特勒才确切知道了盟军的意图,他感到十分的震惊。
“火炬”行动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是什么原因,使得德国没有一点可靠的情报来源,通知德军事先进行准备呢?
盟军大范围的军事调动,德国已经发现,只是并不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这样的报告还是有的。
战后发现,当时主要针对美国和英国的德国谍报局汉堡站站长赫波特·维曼奇已经从第一流的情报来源得到了一份准确而及时的报告,报告说,盟军部队调动的那个目标是法属北非。
而这个报告,当时是以十万火急的密件的形式送到最高统帅部的,这个报告哪去了?谁也不知道。
卡纳里斯是谍报局最高领导者,他表示,他也不知道,并显得似乎有些无动于衷。
德国的高级指挥机关这才相信,卡纳里斯向他们提供的情报是多么的糟糕。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怀疑他反对希特勒的。
随着战事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将不会取得胜利。
在苏联战场上,苏联人誓死保卫列宁格勒和捍卫斯大林格勒的坚定信念,以及顽强抵抗的勇气,使得德国在苏联战场上快速推进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在北非,盟军也越来越明显地占了上风,那种失败的情绪,已经悄然在德国内部蔓延开来。
1943年初,希特勒的宏大的战略在各地遭到了不断的失败和威胁、在战争越来越偏向盟国的时候,希特勒身边,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准备刺杀他的人群。
贝克将军曾对卡纳里斯说,决定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随着希特勒不断的打败仗,我们的人就不断地在增加。
1943年2月,机会终于来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的陆军元帅鲍罗斯率领残余的9万多人向前苏联红军投降时,像以往一样,希特勒又将失败归咎于鲍罗斯,并说他应该自戕,不应该让敌人活捉。
希特勒身边的将领们,对希特勒都感到了愤慨,“闪光计划”的实施者认为行动的时机已经到了。
希特勒
克鲁格按照特来斯科夫和施拉勃伦道夫的建议,宴请希特勒到他的司令部驻地斯摩棱斯克访问,希特勒答应了。
于是,卡纳里斯和奥斯特假装为谍报局的差事去访问克鲁格的司令部,为“闪光计划”作最后的安排。
“闪光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枚炸弹藏到希特勒的私人飞机里,待他从斯摩棱斯克回来时引爆。
特来斯科夫和施拉勃伦道夫一起制造了炸弹,他们把炸药包弄成两个方形的克瓦特酒的样子。要让炸弹爆炸,只需要按动一个小小的按钮,一个小瓶子就会被打破,里面的腐蚀酸就会流到一根拉住撞针的金属线上。
一切准备就绪,希特勒如约来到了斯摩棱斯克,克鲁格和特来斯科夫在机场迎接了他。
午餐的时候,特来斯科夫走到希特勒的一个随行人员身边,请他将两瓶酒带给柏林的斯蒂夫将军,随行人员满口答应了。
午餐过后,希特勒与克鲁格又谈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话,然后就准备动身回腊斯登堡。
在他登上飞机时,施拉勃伦道夫启动了炸弹的引爆装置,装着腐蚀酸的小瓶子被打碎了……
炸弹没有爆炸,飞机完好无损地降落在腊斯登堡,“闪光计划”的人们不由得目瞪口呆,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计划破灭。
总之,他们丧失了一个好机会。后来,据希特勒的驾驶员说,当时他们离开斯摩棱斯克后,就碰上了云层和湍流,为了不让希特勒感到不舒服,他就驾驶飞机飞到了较高的高度,这样,放着炸弹包裹的行李舱的温度急剧地下降,把腐蚀酸冻上了。
希特勒侥幸逃过了第一劫,“闪光计划”的失败,并没有阻止反对者刺杀希特勒的脚步。
1944年7月20日,风和日丽,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然而,在纳粹德国,又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案件,一个年轻的反希特勒的军官集团,在这一天暗杀希特勒。
德国后备军参谋长施陶芬贝格在希特勒东部战场的司令部“狼穴”的会议室中,他将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皮包放在会议桌下靠近希特勒座位的地方,由于皮包被人无意之中移动,所以,当炸弹爆炸时,没有达到目的,希特勒只受了一点轻伤。
虽然两个暗杀计划都成为泡影,但行动却震惊了德国和世界,因为这标志着希特勒已是穷途末路。
德国军队不仅在东部战场上节节败退,败局已定,而且,希特勒在国内也失去了人心,以致到了被人谋杀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