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明了核动力潜艇航母,为何不发明核动力飞机?不是造不出来

2022年10月11日06:53:03 军事 1130

人类一直都想要利用现有的资源,研究出跟现金的载具,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最初的核反应堆是相当大的。因此,第一次使用核能的尝试自然落在了最大的运载工具上:船。美国CVN-65企业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

核动力企业号具有很强的续航能力,如果更换一次“燃料”,可以在额定功率下昼夜连续航行10年。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数字。

人类发明了核动力潜艇航母,为何不发明核动力飞机?不是造不出来 - 天天要闻

企业号的案例中,使用核能的好处被完美地展示出来,简单地说,高功率和长续航时间。众所周知,飞机是一种耗油的交通工具。人类历史上最长的飞行时间是波音777-200LR,它的连续飞行时间只有17个小时,这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并不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飞机消耗这么多燃料,核能又有这么强的续航能力,为什么不把两者结合起来呢?

核动力飞机是有的,核动力火箭是有提出概念,但是一直没有实验。

冷战期间,这种飞机在美国和苏联都有设计的。在美国,最著名的项目是NEPA / ANP和冥王星。NEPA / AN于1946年推出,并于1951年完成。而冥王星是从1957年到1964年间进行设计施工。这些项目的目的是在保留飞机所有的正常功能的情况下,制造一个核发动机,以推动飞机正常运转。

1955年,美国第一架带有核动力的飞机NB-36H进行了飞行。总共进行了47次飞行,总时长超过200小时。结果发现这架飞机在空中留下了一条放射性的痕迹,在空中悬浮了很长时间。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如何保护机组人员免受辐射。尽管采取了当时可以采取的所有措施,机组人员仍然受到超过人体耐受限度的辐射量。

人类发明了核动力潜艇航母,为何不发明核动力飞机?不是造不出来 - 天天要闻

而且在五六十年代,苏联进行了30多次核动力飞机试飞。是由苏联对图95改进,将核反应堆装在弹仓里,周围用铅和塑料隔层屏蔽核辐射,后来苏联进行了进一步实验,即图199飞机,计划于1965年首飞,但是后来遇到了技术相关问题,该项目终止。

那么美苏当时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现在没有人在做核动力飞机?

个人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首先最大的是安全问题,大家每天都能看到各种飞机的安全事故,如果核动力飞机一旦发生坠毁,导致核泄漏,除了飞机上的人员外,会对地面造成不可预估的核污染事故。无论多么安全的飞机,都不能保证永不坠毁。

基于安全的技术问题,大家都知道,即使目前地面的核设施也会遇到各种事故造成核泄漏,别说在飞机那幺小的空间内,辐射、降温等等一些列技术问题。可能很难在机舱那幺小的环境下完成这些技术问题。

人类发明了核动力潜艇航母,为何不发明核动力飞机?不是造不出来 - 天天要闻

航空百年的发展,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的飞机技术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无论在经济性、安全性都稳定了。所以不会有公司在贸然去做核动力飞机,除非核动力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随清洁能源的发展,未来更趋向于新能源航空技术。火箭也是相同的道理。

核反应堆很难小型化吗?2008年,美国少年泰勒·威尔逊(Tyler Wilson)在自己的车库里成功建造了核聚变反应堆,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实现核聚变的人。尽管他的反应堆不能发电,但这直接证明了把核反应堆做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难。在美国军方最新的竞标中,可达10兆瓦(MW)的风冷发电,重量不到40吨的移动核电站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取代柴油发电机器。核反应堆小型化技术已被证明是成熟的。

除了前苏联科学家,西班牙的设计师们也很忙。据说,第一架核动力客机已经由西班牙设计师奥斯卡·维尔马设计完成,该飞机设计可搭载250名乘客,速度为3马赫,据说一枚核燃料可以在空中停留数月,永远不能着陆。但这架飞机目前还在蓝图中,可能永远不会建造。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时刻准备出征,他们把被褥装入行军背囊 - 天天要闻

时刻准备出征,他们把被褥装入行军背囊

暮春时节,记者走进正在野外驻训的空军某部宿营地。班排宿舍内,“豆腐块”不见了,每张床上只放了一个行军背囊,被褥、床单等物品均收入其中,个人战斗携行具则整齐摆在床下。“内务设置越简约高效,战备状态越贴近实战。”该部领导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深入学习新修订的共同条令中“内务设置应当根据不同战备状态统一...
总台记者观察丨哈马斯释放美以双国籍士兵 以方坚称未承诺停火 - 天天要闻

总台记者观察丨哈马斯释放美以双国籍士兵 以方坚称未承诺停火

据以色列多家媒体12日报道,以国防军已于今天中午暂停对加沙地带的炮击,准备为哈马斯释放以色列士兵艾丹·亚历山大开辟“安全走廊”。据以色列陆军电视台消息称,亚历山大已于当天晚些时候在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被释放。以色列士兵艾丹·亚历山大在美国新泽西州长大,拥有美国以色列双重国籍,被认为是扣押在加沙地带的最后...
《士兵突击》从装甲步兵团到A大队,对许三多真的是好事吗? - 天天要闻

《士兵突击》从装甲步兵团到A大队,对许三多真的是好事吗?

在《士兵突击》最开始的许三多,人家是在702团服役的,从最早的红三连草原五班再到钢七连的三班,后续独自留守钢七连长达一年多的时间,直到后续成功通过演习又来到了A大队,成了一名A大队的特种兵,看起来,许三多也完成了自己的逆袭,可当我们冷静下来
WS-15发动机量产破局!西方生产线关闭潮背后:中国新突破 - 天天要闻

WS-15发动机量产破局!西方生产线关闭潮背后:中国新突破

从歼-20量产看高端制造突围……当美国《航空周刊》披露歼-20年产能突破48架、远期总产量或达四位数时,这个数据引发的震动远超军事领域本身。作为全球第二个实现第五代战机规模化列装的国家,中国航空工业展现的不仅是装备迭代速度,更揭示了高端制造
中美六代机进入白热化!蒙布战机成技术风向标,有何深意? - 天天要闻

中美六代机进入白热化!蒙布战机成技术风向标,有何深意?

珠海航展的清晨薄雾中,1号馆东南角的银色战机轮廓在塑料布下若隐若现。这个被外界称为"角落明星"的歼-10CE展示区,意外成为了国际观察家解读中国航空工业进阶路径的密码本。当观众们聚集在航展中心区观摩主力机型时,这款低调的出口版战机正以独特方
今日立夏,“不怕立夏雨淋淋,就怕立夏一日晴”,晴天是啥预兆?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不怕立夏雨淋淋,就怕立夏一日晴”,晴天是啥预兆?

​2025年的立夏是5月5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45度,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气温明显升高,万物进入生长旺盛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夏不仅是一个节气,更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智慧和民间习俗。其中,“不怕立夏雨淋淋,就怕立夏一日晴”这句农谚尤为引人深思,它揭示了立
德军高级将领签名照 - 天天要闻

德军高级将领签名照

本文旨在:追忆、解读、揭秘二战历史,绝无宣扬纳粹主义精神或其它意图,请勿曲解。希特勒以下数十位纳粹德国军政要人名人签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