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和B-2一直以来被视为美国军事技术领先全球的代表作,有美国专家甚至认为,这两款若共同发起冲击,即使是中国的防空系统也将不堪一击。事实果真如此吗?
美国的技术力量
F-22和B-2是美国现役的两款隐身军用飞机,前者为战斗机,负责争夺制空权,后者为战略轰炸机,负责远距离投射大当量武器,包括核武器。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具备优秀的隐身设计。
F-22的外壳采用了低可视化隐身涂层,可以大幅降低机身雷达反射面积。而且它在隐身的基础上,仍保持了优秀的空中机动性,最大速度超过2.2马赫。此外,凭借AIM120空空导弹的超视距打击能力,F-22可以在150公里之外对6个目标同时发起锁定打击,和普通四代机的理论交换比均保持在15:0以上。
如果说隐身战斗机尚有中俄的五代机可以相提并论,那么B-2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其地位堪称独一无二。B-2的外形是极具科幻色彩的三角飞翼式结构,周身涂遍了特殊石墨复合涂料,不仅吸收高频雷达波,还可以吸收红外侦测射线,把隐身做到了极致。
而且B-2的航程极远,可达1.8万公里,理论上只要从美国本土出发,可以打击全球任意地点。2001年,美军B-2跨越3.5万公里的距离,对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实施了打击,验证了它惊人的远距离投送能力。
可以说,F-22和B-2都是美国现阶段军事技术的最优秀结晶,也是美国技术力领先全球的象征。不过,这两款先进机型若是要强行突破中国的防空体系,多少还是有些不自量力。毕竟,现在的中国和30年前的中国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中国的“火眼金睛”
既然F-22和B-2最大的技术优势在于“隐身”,那么,中国防空系统有没有破解这一优势的手段?答案是有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吴剑旗经过多年艰苦的技术攻关,研发出了隐身技术的克星:米波稀疏阵列合成雷达,以及与之配套的反隐身AI算法。
一般来说,隐身战机最大的技术手段就是大幅降低自身的雷达反射面积,例如F-22,它的总雷达反射面积仅有0.0002平方米,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数字。但这并不意味着隐身战机的反射信号真的就消失了,只要雷达的精度够细,可以捕捉到某片空域最细微的电磁变化,那么隐身战机同样会露出马脚。
吴剑旗的米波合成雷达就是这样一款先进的反隐利器,其中,以最新型号JY-26米波反隐雷达的效果最好。它的雷达波频率远超普通雷达,功率也高了一个等级,在对指定空域进行探测时,可以捕捉一丝一毫的微妙变动。
而且,该款雷达还加持了反隐身AI算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将隐身战机反射的微弱信号放大。在双重检测下,即使是F-22和B-2这样的空中幽灵,也难逃JY-26的“火眼金睛”。
而且JY-26米波合成雷达的性能相当充裕,在超大型有源相控阵列的帮助下,它最多可以同时跟踪500个空中目标。想要用大规模机群营造“漏网之鱼”的战术,在JY-26面前无疑是很可笑的。
中国的防空力量
能看到隐身战机只是一个开头,中国防空力量不仅需要“看得见”,更要“摸得着”。在这个方面,陆基防空导弹系统“红旗-9”完全可以担此重任。其实在红旗-9亮相之初,外界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中国的这款红旗-9,究竟是不是俄罗斯“萨姆-12角斗士”的翻版?
但红旗-9很快就用实力回应了这些质疑。2007年,土耳其军方举行了一次防空系统竞标,中国的红旗-9与美俄的防空导弹都参加了这次竞标,而且也在土耳其军方的监督下进行了打靶竞赛。
红旗-9理论上可以对125公里范围内的一切空中目标进行打击,因此在打靶时,中国技术人员信心满满。最终结果也证明了中国对红旗-9的自信:红旗-9不仅九发九中,而且还有两枚导弹接连命中同一目标,打出了双重连击。
而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有一发偏靶、两发脱靶,俄罗斯的“萨姆”导弹更是打出了三发脱靶的尴尬成绩。通过这次国际公开比武,红旗-9的防空性能再无任何质疑,成为了世界公认的顶尖防空系统。
在JY-26米波合成雷达以及红旗-9防空系统的密切配合下,中国的领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领空。目前,中国已经在南海的岛礁大量部署了红旗-9防空系统,有效起到了震慑周边小国的作用。
有趣的是,在红旗-9大量入驻南海后,原本在南海附近多次搞“模糊飞行”,在中国领空边界跃跃欲试的美国战机基本销声匿迹,再也没有活跃的迹象。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美国空军对自己的自知之明——若是F-22和B-2强行向中国领空发起冲击,恐怕等待它们的只会是有来无回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