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回忆长津湖战役:麦克阿瑟指挥荒唐,志愿军攻击时像原木滚动

2022年07月02日08:25:11 军事 1672

这是《铁血长津湖》系列的第24个故事!

1951年4月11日下午3时,美国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杜鲁门总统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与声明。

4月19日,回到美国的麦克阿瑟发表了题为《老兵不死》的演讲。

当天,美国的各大报纸第一时间刊登麦克阿瑟国会演讲的消息:

“老兵不死——听了麦克阿瑟的国会演讲,民主党这一边没有一个人不是热泪盈眶,而在共和党那边,也没有一张脸上是干的。”

此时,参加长津湖战役的美军陆战1师的许多伤员,早已经自东京回到了美国继续疗伤。

看到当天的报纸后,长津湖战役中冻掉了三个脚指头的陆战1团2营军士伯奇,打电话给陆战7团2营E连的排长杨西中尉:“今天的报纸新闻,你怎么看?”

杨西道:“民主党也好,共和党也好,这些人都是用我们朝鲜战场上保险金的税养活的。”

“民主党这一边没有一个人不是热泪盈眶,而在共和党那边,也没有一张脸上是干的。”伯奇又重复了一遍报纸上的文字。

杨西道:“我想,这些眼泪是给麦克阿瑟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对日作战的出色表现,而绝不是他在朝鲜半岛的表演,绝不是!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的指挥十分滑稽,甚至有些荒唐透顶,因为他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研究东方中国的专家。长津湖的战斗是一场噩梦,上尉,在我有生之年,我绝不想再回到那个鬼地方。”

美军回忆长津湖战役:麦克阿瑟指挥荒唐,志愿军攻击时像原木滚动 - 天天要闻

麦克阿瑟

伯奇又打电话给冻掉了七个脚指头的陆战1团3营G连士兵汤姆,询问其看了当天的报纸没有。

汤姆诙谐地说:“上尉,你该问我解冻了没有?”

还没等伯奇吭声,汤姆又冒出了一句:“上尉,我已经活过来了,我做梦也不想回到那可怕的地狱中,去再次集合了。”

从这一刻,伯奇产生了采访幸存的队友,写一本《在地狱中集合》的念头。

一年后的1977年12月25日,84岁的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去世。

这一天恰好是圣诞节,也是陆战1师撤退到釜山的纪念日。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的1951年3月5日,史密斯离开了朝鲜战场,回到美国加州的彭德尔顿兵营任司令,1953年7月晋升升为中将,负责指挥美军大西洋舰队海军陆战队,1955年9月1日退出现役后又被封上将 。

退役后的史密斯专注于自己亲历战争回忆录的写作,历经十八年于1973年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

回忆录出版之后,陆战1团2营上军士伯奇访谈史密斯时问:“先生,你如何看待我们当年的对手——中国志愿军?”

史密斯重复了自己回忆录里的一句话:“长津水库战斗,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

得到史密斯去世后的伯奇,越发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于是加快了《在地狱中集合》一书的写作。

美军回忆长津湖战役:麦克阿瑟指挥荒唐,志愿军攻击时像原木滚动 - 天天要闻

史密斯

1978年新年过后,按照此前列出的名单,伯奇接连访谈了剩下的一些陆战队员。

伯奇问黑人士兵托瓦:“听说你被俘过,你对中国军队的印象如何?”

托瓦开口道:“中国军队十分仁慈,我逃走的那一天,其实他们发现我了,他们完全可以击毙我,但他们没有开枪。”

伯奇问:“这是为什么?”

托瓦道:“我手中没有武器,也或许,我为他们与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之间传递了一番信息。”

伯奇又问:“那你为什么又跑了回来?”

托瓦道:“中国军队没有吃的,被俘后只能吃土豆,而他们的士兵连土豆也不管饱,高级指挥官也是如此。我只想离开朝鲜这个鬼地方,回到美国的家中!”

伯奇访问陆战7团2营E连军医克雷普尔时,他还经营者自己转业后开的一家诊所。

克雷普尔对长津湖战役的记忆,仍停留在柳潭里的1282高地战斗过的1950年12月28日那天拂晓:“那名身材要高出我的中国军官,完全可以击毙我,但他没有开枪,或许是卫生兵的袖章救了我一名。”

经克雷普尔介绍,伯奇也访谈了参加过柳潭里1282高地战斗的E连士兵费尔茨。

曾谎称自己蛋蛋受伤的费尔茨,此时不但早已结婚,而且还和妻子生育了七个儿女。

伯奇临离开的时候,费尔茨又说道:

“还有一件事,先生。假如我的儿子或孙子和我当年一样去当兵打仗,我不希望他在杨西中尉指挥的排服役。杨西中尉占领了比别的排多一倍的阵地,打死了比别别的排多一倍的志愿军,但是损失也比别人多一倍。也许这就是陆战队的战斗风格,但是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或孙子这样。”

经陆战7团1营营长戴维斯介绍,伯奇也访谈了陆战7团1营B连排长李超英中尉。

美军回忆长津湖战役:麦克阿瑟指挥荒唐,志愿军攻击时像原木滚动 - 天天要闻

李超英

人过中年的李超英告诉伯奇,自己有过两次婚姻,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他当年开水果店的父母早已经去世,自己目前还是靠当年的战争保险金活着。

伯奇也再次访谈了陆战1团团长普勒上校。

1965年伯奇第一次访谈时,还是现役上将的普勒朝他说:“你解冻了吗,上尉?”

望着当年自己的部下伯奇,已经退役的普勒抢先问道:“你还没有解冻了吗,上尉?”

随后,普勒便是长时间的沉默,而对于当年的长津湖战役只字不提,直到马丁有些感慨地离去。

最后,伯奇访谈了陆战1团1营A连连长连长巴罗上尉。

此时的巴罗,已经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7任上将司令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巴罗回忆水门桥南侧的1081高地战斗说:

志愿军穿的是棉布军装,是一种大的、像长裤一样的裤子,适合所有人的尺寸。人穿进去,用一根绳子绕在腰上,随后再把棉袄穿上,棉袄的构造和颜色与裤子相配。

志愿军的衣服是浅黄色的。他们没有钢盔。他们有一个下拉式耳罩,你可以把它拉下来绕着你的耳朵,再绕着你的脖子。

无论我们吃过了哪些苦,志愿军吃的苦都要比我们多得多。他们的脸上和手上有冻伤的痕迹,呈现蓝色,蓝黑色,世界上没有人比中国人更习惯于不适和痛苦。他们没有抱怨,他们只是接受了命运。

离开真兴里时,我带领的A连整整223人,但1081高地战斗过后,A连的伤亡了135人,减员超过了一半。A连所在的陆战1团1营,也伤亡了372人。

而1081高地上的志愿军,全部勇敢阵亡或冻死在阵地上,他们没有一个人投降。

这一年的春天,伯奇出版了《在地狱里集合》,但几乎没有什么社会反响。

1981年1月20日,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的里根,在其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讲说:“长津水库战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经典战斗之一。”

此话一出,长津湖战役又成了美国朝野内外、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

美军回忆长津湖战役:麦克阿瑟指挥荒唐,志愿军攻击时像原木滚动 - 天天要闻

里根

当天夜里,一家报纸的记者抢先采访了《在地域里集合》的作者伯奇

记者:里根总统在其就职典礼上称长津水库战斗是战争史上的经典战斗之一。我想你同意这种说法。

伯奇:美军打过许多血腥残酷的战斗,但长津之战的确是一个经典战例。

记者:你认为长津战斗在陆战队史上有独特地位吗?

伯奇:我参加陆战队时,陆战队员被称作“老布雷德”。现在,长津水库战斗的生还者被称作“冷布雷德”。而我们要想离开长津水库,全凭自己杀开一条血路。

记者:有文章将长津战役与二战塔拉瓦战斗相提并论。那一仗也有大约一万五千名陆战队参战,伤亡大概也有七千多人。你怎么看这两仗?

马丁:两者有可比之处,但在长津我们还要与天气做斗争,而且我们不是攻击一个岛,而是已经被六个中共师完全包围。仅此一点,长津战役就独树一帜。

记者:你对长津战役最强烈的记忆是什么?

伯奇:1965年,我第一次去弗吉尼亚拜访路易斯b.“胸脯”普勒中将,他见我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解冻了没有,上尉”,事隔十五年,他提到的第一件事是寒冷。当我撤出古土里,在日本的一所海军医院醒来时,我对自己说:“请再也不要让我去那样冷的地方了!”

记者:很难想象在那种寒冷中的战斗。

伯奇:当时我前胸的口袋里有一支自来水笔,墨水结冰,笔裂开了,水壶里的水也都结冰了,我们必须不时拉动M—1步枪枪栓以防被冻住。无论白天黑夜,冷极了!

记者:最低气温是多少?

伯奇:零下54度,而不是有人说的什么零下40度。一天早晨吃麦片时,上面浇了热牛奶,我走了30英尺左右坐下来想吃的时候,牛奶已经冻成了一块冰疙瘩。我回国读大学时查到一份资料,北朝鲜1950年的冬天是自1888年首次记录来最冷的。严寒像刀子一样刺骨。

记者:你们如何生存?

伯奇:我在衣阿华州的暴风雪中长大,但我从没见过长津那样的冬天。你能相信下雪时打闪吗?我就多次在雪中见到了闪电。我们只有盼望天晴。因为雪停天晴时,我们的F4U海盗战斗轰炸机才会支援我们。没有F4U海盗战斗轰炸机,任何人休想离开长津水库。

记者:步行的伤员要参加战斗吗?

伯奇:我见过一个陆战队上尉,一只眼蒙绷带,一条裤腿破烂不堪,手拄一根迫击炮瞄准杆,走在部下的前面。我还记得一个年轻的陆战队员被弹片打在脸上,卫生员给他治疗时,一挺中国进队机枪开火,两人四周的积雪和泥土乱飞,这个伤员只是向山上挥了挥拳头,嚷道:“你们想杀我就杀,但是别想把我吓死!”

记者:问个无聊的问题,在这样的天气中你如何方便?

伯奇:这个问题不荒唐,你也不是第一个这样问的。我们要一直等到下午3点左右“白天的热量”,然后尽力解决。

记者:这么冷如何战斗?

伯奇:我们的自动武器许多都被卡住了,榴弹炮必须不时射击才能正常工作。所有车辆都要一直运转才不会冻住,一旦熄火可能就无法启动了。而中方的机枪子弹在四周乱飞,这是我无法忘怀的噩梦。

美军回忆长津湖战役:麦克阿瑟指挥荒唐,志愿军攻击时像原木滚动 - 天天要闻

美军陆战1师官兵

记者:你自己会因为你们在长津被困而责怪谁吗?

伯奇:是的,我要为我们所处的困境,责备第十军的高层和麦克阿瑟的司令部。许多星期前,陆战1师就报告在山中发现中国军队。我们杀了一些也俘虏了一些,但那些“后方的家伙”不相信我们的报告。因此我要为我们的苦难而责备军长阿尔蒙德少将及他的参谋部。他把由第7师一部所组成的第十军特遣队派到长津水库东岸,而没有适当支援或联系手段,这支部队实际上被消灭了。

记者:在这次灾难中,麦克阿瑟将军起了什么作用?

伯奇:日本高层官员之前已向麦克阿瑟讲过,不要在那片山区发起冬季作战。他们统治过朝鲜多年,了解让陆战1师和陆军第7师的一部孤军深入长津水库附近是多么危险。

记者:战斗中医护人员表现如何?

伯奇:医务兵和医生一如既往地出色。那些海军医护人员不得不在恶劣条件下实施救护和动手术,被打死的可能性很大,医护人员都是英雄。我要提到一件事,因为天太冷,受伤时血不会流出来。血被冻住,救了许多陆战队员的命。

记者:你对师以下指挥官怎么看?

伯奇:我们的指挥极其有力。长津战役后期,我已经十分疲劳了,当我发出命令后,我要求部下重复,因为我不能肯定我是不是真的下了那条命令。陆战队二战老兵邓肯当时在长津做杂志社的摄影师,他问一个士兵,若有愿望的话会是什么,那个人回答“给我明天。”这就是长津的生存之道。新的一天开始时活下来,然后祈祷明天也能活下去。

记者:你曾有过打不下去的感觉吗?

伯奇:我从未感到我参与的是一场无望的战斗。我当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下来,但我知道中国军队困不住陆战1师。

记者:陆战队员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吧?

伯奇:陆战队的自豪感来自于自身的功绩而不是吹嘘。我们有兄弟情,要像陆战队的样子跳出陷阱,否则我们根本无法离开。

美军回忆长津湖战役:麦克阿瑟指挥荒唐,志愿军攻击时像原木滚动 - 天天要闻

长津湖战役攻击中的志愿军

记者:能谈一些具体的吗?

伯奇:这些事能写满你的笔记本。照明弹照亮了中国士兵,他们穿过积雪覆盖的土地一波又一波冲来,就像是一根根原木在移动,不!中国士兵的攻击,像一片片会走路的树林。最后,我们与中国士兵拼起了刺刀。我总是在想第二年春天时,长津地区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我在天亮后战斗停止时,见过堆积得像木料堆一样的中国士兵的尸体。

记者:死里逃生的事,你经历过吗?

伯奇:一天早上我看到一个陆战队员正吸烟,一颗子弹正好把香烟从他的嘴上打飞。我突然感到我左脚长统靴松了,一颗子弹打断了鞋带,而我低头看时,我的水壶从腰带上被打掉。一天深夜,我刚从睡袋中爬出来,一支中国人的冲锋枪开火,大约在我的睡袋上射了20枪。羽绒乱飞!

记者:怎么看中国士兵?他们是好战士吗?

伯奇:我个人不认为他们是战术优秀的战士,但他们特别守纪律且能吃苦。寒冷夜空中的喇叭声,中国士兵向我们的阵地一波波涌来时的叫喊声——这些场面和声音我永生难以忘记。

记者:激战多数发生在夜晚,对吗?

伯奇:对。中国军队的战术是在夜里最冷最黑时突然出现。我们总是听到在周围的山上传来一声喇叭,然后是我们右边的山上又一声,接着是左边再一声。真是吓人!

记者:你自己遇到过肉搏战吗?

伯奇:啊,天哪,有过!我记得有个中国士兵一拳打在我冻僵的鼻子上。我抓住了他,咬掉了他的耳朵。真的,我咬掉了他的一只耳朵,然后杀了他。

记者:肉搏战很多吗?

伯奇:上帝,是的!我们必须要人对人地和中国人打。这是最危险的战斗。两个星期的十四天中,我们面对几乎无法打败的敌人拼命地日夜战斗。而其中的事十一天里,有十一人获得国会荣誉勋章。陆战队员获得国会荣誉勋章极其困难,这足证明与中国人战斗的惨烈程度。

记者:你们有空投吗?

伯奇:空投是天赐之物。如果没有C119空投食品弹药,尤其是空投巨大的桥梁组件,重建一座在古土里以南被毁坏的桥梁,满载着伤员尸体和设备的车辆一辆也出不去。这座桥横跨一座深谷,道路一边是数千英尺的悬崖,另一边是数百英尺的绝壁。上帝,空投是天赐之物!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用降落伞的绸子做了条彩色围巾。

美军回忆长津湖战役:麦克阿瑟指挥荒唐,志愿军攻击时像原木滚动 - 天天要闻

美军陆战1师官兵

记者:对这一战的回忆总会困扰你吗?

伯奇:我能忍受糟糕的往事,也珍视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一个陆战队员一只眼被打出来挂在脸上,他还是带领手下对敌人做了一次反击,这种事迹在长津战斗很常见。我现在相信我对未来负有责任,让年轻人有机会了解过去,这很重要,不是对我,而是对未来的人们。

记者:你希望年轻一代知道并记住你们在长津的经历吗?

伯奇:绝对希望!我希望下一代不要忘记他们的父辈在北朝鲜的经历。不是我们的那些英雄事迹,而是要了解一群弟兄并肩与数量远超我们的敌军和严酷的天气战斗,作为一支战斗部队冲出长津。中国军队受命消灭陆战1师,但他们没有成功。我们内心有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那就是陆战队精神。

记者:你如何评价自己?

伯奇:我是幸存者。回忆那些没能生还的战友令我悲伤,知道我们做了正确的事也让我满足,自豪与哀伤交织在一起。我很高兴活了下来。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那些衣衫破烂,被冻伤的陆战队员长途跋涉离开长津。参加过长津之战令我自豪。

记者:你看到的哪些行为你认为是杰出的英雄行为?

伯奇:我们当时很少有人能说清英雄行为的特点。只有在事情过去后,在文明社会的舒适生活和自己安全的家中回忆时,才有了英雄主义的特征。我们那时忙于为生存而战不能评估英雄行为。这是长津英雄的特点——身为英雄时却不自知。懦弱行为很容易分别,英雄行为因为太普通而不易区别。拖着冻僵的双脚一路杀回去本身也是勇敢行为,但无人因此授勋。把战争浪漫化是愚蠢的。我不同意战争伟大的说法。但是,必须要有一些有信仰的人,愿意为那些信仰而战斗,并在必要时牺牲于它们。

记者:你在长津时最渴望的是什么?

伯奇:活着出来,活着回家!

文字源自本人书稿《铁血长津湖》,媒体转载须经授权,侵权必究

┃戈未央:作家(非虚构领域),抗战流亡学生子弟,长津湖战役烈士后人。

┃《踏不灭的薪火》国家图书馆收藏,据此拍摄的纪录片列为对台交流项目。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淄博舰启航参加汤加海军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 - 天天要闻

淄博舰启航参加汤加海军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

据微信公众号“东海舰队发布”消息,今天(15日)上午,中国海军淄博舰携高邮湖舰,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启航赴汤加参加该国海军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 “任务准备完毕,请示启航!”上午10时许,任务指挥员向东部战区海军领导报告后,海军淄博舰、高邮湖舰驶离码头。甲板上,任务官兵精神抖擞,整齐列队,挥手告别。 根据...
前方叫苦,后方挽尊,美海军称“与胡塞战斗是二战以来最激烈战斗” - 天天要闻

前方叫苦,后方挽尊,美海军称“与胡塞战斗是二战以来最激烈战斗”

【观察者网/文 山猫】如果从去年10月19日,“卡尼”号驱逐舰首度在红海拦截胡塞武装从也门向以色列发射的无人机算起,美国海军在红海针对也门武装的战斗已持续249天,从12月18日美国正式官宣启动“繁荣卫士行动”计算,也已满整整180天。但从收效上来说,至今仍不见胡塞武装对红海的打击强度有明显的降低,就在今天(15日)...
到底是北约东扩,还是东欧西靠? - 天天要闻

到底是北约东扩,还是东欧西靠?

学了一个新名词啊,跟大家分享一下,叫做东欧西靠。啥意思?有网友跟说我,这俄乌战争根本不是北约东扩导致的,事实上不是北约东扩,而是东欧西靠。 按照这个网友的逻辑,北约根本不想东扩,而是东欧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