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2022年06月30日07:26:35 军事 1579

文/姜苏行云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我父母的婚姻是常见的老一辈军婚模式。当年,两人经熟人介绍相亲结缘,然后在部队缔结了婚姻。

我的父亲姜儒琳是江苏淮安人,17岁就从华中建设大学参加了新四军,父亲为了解放战争浴血奋战,参加了众多著名战役,比如,孟良崮、开封、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父亲都打过,并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立下了多个战功。建国后他由老部队二十三军入第三炮兵(南京)学校深造,成绩优异毕业留校,被组织派往锦州炮兵学校任战术教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尉军衔连职干部。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17岁投笔从戎的父亲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年轻英俊的父亲

我的母亲邱凤云是辽宁锦州人,年龄比父亲小八岁,按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择偶标准衡量,这桩婚姻也是好姻缘,他俩年貌相当。父母南北相隔千里之遥,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在锦州这里相遇,是命中注定的姻缘。

父亲是从解放战争硝烟中走过来的幸存者,对自己能活到胜利的这一天很是庆幸。觉得自己活着不仅仅是自己活着,还是替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活着。所以对生活充满了加倍的热爱和珍惜,对家庭也很是爱护和包容,家里的事情都是母亲说了算,父亲一心扑在军队建设上,家里的事情一概不操心,孩子和家务全部丢给母亲操持。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是一对怨偶,过日子总是吵吵闹闹,父亲是军中硬汉,有些大男子主义。母亲是勤俭持家的好主妇,但也是挑剔的女主人。父亲做事总是不合母亲心意,母亲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和父亲吵嘴。比如,父亲买个什么东西啦,母亲总会挑出来点儿毛病,父亲干个啥事情,母亲总是会马后炮挑他毛病,事先不提醒他也不拿出预案来,母亲总是以打击父亲和他对着干为压制父亲的手段。母亲持家的秘籍就是秉着其娘家的家训,我姥爷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就是:“当家不可一日无权,不可一日无钱”。所以,母亲结婚后就要当家掌权和管钱。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相伴一生的父母

母亲是锦州人,当时父母结婚按东北风俗要给女方彩礼,母亲说起当年的彩礼轰动乡邻还沾沾自喜。母亲一直理直气壮地认为她年龄比父亲小八岁,嫁给父亲这个军官,娘家就是要跟着沾光的,贴补娘家是应该应份的事情。据母亲说,结婚第二天她二哥就上门来借钱盖房子,还狮子大开口要60元钱。我的妈呀!那个年代60元钱那是天文数字啊!母亲说刚结婚自己娘家哥哥就上门要钱,她实在羞愧的没法和父亲开口(因为母亲心知肚明,娘家根本不打算还钱的,再说也还不起),可是,她二哥待着不走,没法子只好告知父亲。父亲二话没说找战友们借钱,给他二哥凑够了60元巨款拿走了。


还有一次,母亲的三妹考取了沈阳农学院大学本科。那个年代,读大学也很奢侈啊!姥爷重男轻女不让她继续读书了,我三姨哭得死去活来,姥爷让她自己筹学费生活费才可以求学,因此又被娘家派过来找父母借学费。然后 ,四妹考取了师范学校,也不时的来父母这里要资助,然后,父亲不断的资助她们两个求学,平时放暑假还要来锦州玩几天住下来吃喝,还要买换季的衣服,母亲对她的娘家可是巴心巴肺的贴补,貌似母亲娘家人比赛似的来啃父母的小家庭。哎,父亲这个小军官可真够受的。

据母亲说,那时流行穿红毛线衣和呢子大衣,在当时很时髦拉风,父亲也给母亲置办了这些时髦的行头,我的两个姨看到后说喜欢的不得了,母亲就和父亲商量打算把红毛线衣和呢子大衣分别送给两个妹妹。父亲当时就很不高兴,说是母亲一点也不在乎他的心意,母亲看到父亲真生气了,就没有敢把父亲的心意送给她的两个妹妹。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父母和两个读书的妹妹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放暑假了,两个读书的妹妹来部队


现在回想起这些往事我都特别心疼父亲!父亲可真是够累的啊!感觉母亲处事没有边界,把娘家人放在首位,把自己的亲丈夫放在脑后。仗着丈夫对她的疼爱和大度宽容,贴补她娘家一点都不顾自己的小家,貌似看上的只是父亲的军官地位和高薪待遇!

后来父亲调往宣化炮兵学院工作,离开了锦州炮校,母亲说其中一个因素也是父亲为了离她娘家人远点,母亲自己也被娘家折腾的决心要逃离锦州了。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英俊帅气十足的父亲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父亲和战友们留影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我从小就个性十足,有些小叛逆

我从小到大一直看着母亲成天因为家务事和父亲闹意见,我看到父母吵吵闹闹一辈子,我发誓不要这样的婚姻,决不像母亲这样过日子,我害怕一地鸡毛地争吵,觉得财米油盐过日子很世俗。自以为父母的婚姻里只有烟火世俗,没有爱情浪漫。

我的爱情观和婚姻观都是来自于文艺小说,我想象的爱情一定是一见钟情的邂逅,一定要有那种心动的感觉,轰轰烈烈的爱情,飞蛾扑火般的绚烂,要像三毛与荷西,罗丹与卡密儿那种刻骨铭心的婚姻与爱情。一定不是那种相亲由别人介绍的,像父母这种平常的婚姻。可是,母亲总是训斥我说:你胡扯什么,看书看中毒了,成天看乱七八糟的小说,脑子看坏掉了。

我对母亲的训斥很不以为然。令我感到很奇怪的是,现实生活中虽然父母这对怨偶,一天天吵吵闹闹的,意外的是,父亲对母亲的评价仍然很高,夸母亲是贤妻良母。母亲对父亲也是很满意,说父亲勇敢有担当,个性耿直刚强,善良大方,是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丈夫、好父亲。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父亲和两个姨妹及妹夫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父母和我们

父母亲年轻时工作忙,教学训练任务重。我从小就被父母送到全托幼儿园,中学就住寄宿学校,高中毕业18岁不到就插队去当知青,后来抽调上来工作在外地,多年后好不容易才调回父母身边,又到了晚婚出嫁的年龄,我可能一个人独立生活漂泊惯了,所以对大家庭生活不适应。我或许因为看书太痴迷了,对爱情就有了很浪漫的幻想,对父母爱情这样的模式就认为太平凡普通了,甚至还很庸俗。所以我很不认同父母物色的人选,还有些逆反心理,让他们不要操心我的事情。

现在自己经历过爱情和婚姻后,对爱情和婚姻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不同于年轻时的认识,看到父母一同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和命运的起起伏伏,无论是经历了命运的低谷还是经历了生命的戎耀,夫妻一生相伴不离不弃,晚年相互照顾,真的是令我发自内心的感动!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父亲和战友们

(未完待续)

姜苏行云│ 来世婚约60年(上) - 天天要闻

作者简介:

姜苏行云,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教育系统工作30余年;部队大院子女;从父随军 17年;从夫随军13年;写作初心是为了记录《塞外宣化炮兵城的故事》父辈的、吾辈发小的、生命成长的物语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 天天要闻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场上,四野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之一,为加快促进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在战略追歼阶段,第43军与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衡宝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此举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战争冲击波,科技世界的重塑与变革。近期战火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点燃,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地理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无声革命。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首先,我们看到了无人机技术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