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围点打援

2022年06月30日01:40:18 军事 1265


徐向前-围点打援 - 天天要闻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徐向前的围点打援战法。这就是围攻磨角楼,吸打援敌。如果说,这一仗由于有的军领导主张既围攻又打援,犯了平分兵力的错误,因而战果并不理想的话,那么,在鄂豫皖根据地打击国民党军队的四大战役中,徐向前的点打援战法,已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1931年秋,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被打败以后,仍不甘心失败,一面积极布置对中央苏区新的进攻,一面重兵云集鄂豫皖地区,由十多个师增加到十五个师以上。但是,由于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高涨的抗日反蒋浪潮,敌内部矛盾加剧,在鄂豫皖地区国民党军中,自吉鸿昌8月底被迫辞职后,原西北军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也有发展。一时间,蒋介石处在内外交困之中,因而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部署迟迟不能就绪。

就在这时候,即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黄安七里坪宣告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治委员。

方面军成立后,根据鄂豫皖中央分局规定的方针,积极开展外线进攻。在1931年11月以后的8个月时间里,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指战员,连打四仗。


徐向前-围点打援 - 天天要闻

第一仗是黄安战役。战法是:围点打援。

黄安县城是南线敌人靠近根据地中心的最突出的地点,处于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四面包围之中。守敌为国民党杂牌军赵冠英之六十九师,战斗力不太强。但是,师长赵冠英是湖北的地头蛇,奸诈狡猾。他在黄安城里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工事,防御比较严密。

赵冠英部的侧后及后方,尚有敌四个师作援应。黄安以东的麻城,为三十一师驻守;东南方向的宋埠,为三十师驻守;南面的黄陂,为三十三师驻守;西南方向的孝感,为四十四师驻守。红军根据地南部敌人的一线兵力部署,呈“山”字形。

赵冠英战斗力不强,但城防坚固,且有援兵策应。显然,对黄安这股敌人硬攻不利。

徐向前和方面军领导决定:就从敌人的“山”字头上开刀,采用“围城打援”战术,兵围黄安,吸引援敌,野外聚歼,以粉碎南线敌人的“围剿”部署。

战役的第一步,以十二师进攻城西敌据点,以十一师和黄安独立团拔掉城南桃花和高桥河据点,扫清黄安外围据点,切断守敌通向宋埠、黄陂的交通线。

10月11日夜,红军各部队从七里坪出发,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分别向敌据点发起攻击或准备打援。经10天战斗,拔掉了敌人外围据点,并歼麻城、黄安、宋埠的援敌一部,胜利完成了第一步的战役计划。

战役的第二步随之展开,即紧缩包围圈,吸打援敌。徐向前认为,围点打援的目的,着重在打援。这是战役过程中的关键性阶段。

徐向前的具体部署是:以黄安独立团配属于第十二师,紧缩对黄安守敌的包围,以第十一师与黄麻赤卫军配置于黄安以南,宋埠、黄陂以北的大小峰山、五云山、嶂山地区,筑成三道阵地,准备打援,以第三十团为总预备队。

黄安守敌为恢复与宋埠、歧亭的联系,改变被包围的处境,连续组织向南出击,均遭到红军回击。两次战斗,红军俘敌千余。敌人一出来就遭打,不出来则被困在城里,有耗无补。敌机前来投粮,则往往投到红军的阵地上,饥饿的敌人跑出来抢粮,又遭到红军杀伤。赵冠英急得团团转,频频告急救援。

果然,红军围城不到10日,援敌就来了。

一天,红军获得情报:宋埠葛振山三十师两个旅企图经永佳河向北增援。

敌人被调动起来了,徐向前十分兴奋,当即决定:以十一师部队诱敌深入,待敌进入主阵地前,集中兵力从两翼迂回包抄,予以歼灭。

12月7日,红军十一师以三十三团在大小峰山迎敌,稍一接触,便又撤至五云山、周家坳一带之第二阵地。敌占桃花店后于8日拂晓进攻周家坳。十一师部队予敌杀伤后,又撤至嶂山的第三阵地。敌人见红军节节后退,于是便一路进击,待进入红军主阵地嶂山地区后,埋伏在两翼的红三十团、三十一团向敌发起猛烈反击,将敌一个团大部歼灭,余敌连夜逃回宋埠。

敌第一次增援遂告失败。

接着,敌人组织第二次增援。这一次,敌人以四个旅的兵力,从宋埠、歧亭之线,分两路向黄安增援。敌人来势猛,兵力多,徐向前则决心把口袋张大一些,大胆放敌进入第三道阵地--嶂山、寨山地区,集中红十一师主力、黄麻赤卫军和总预备队,实施两翼包抄,围歼敌人。

12月19日,两路敌人并进到嶂山地区。20日,敌人在优势火力掩护下,猛攻红军嶂山阵地。红三十一团五连,因疏于守备,敌一度突破前沿阵地,逼进红十一师指挥所。如果敌人得手,下一步将直接危及红军总部安全。在此情况下,身为总指挥的徐向前,亲自带上总部手枪营,火速赶到前沿阵地,调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配合第三十三团从嶂山以东王家湾向敌右翼包抄,总预备队第三十团向敌左侧迂回,第三十二团协同第三十一团由嶂山正面向敌猛烈反击。

这是一场恶战。山上山下,敌我相搏,杀声震天。周围群众及赤卫军、游击队也群起参战,呐喊之声,震动山谷。经半日血战,红军反击成功,歼敌两千多人,战局得以扭转。

翌日晨,红军兵分两路,向敌出击,进逼宋埠,彻底打垮了敌人的这次增援。

敌援兵被击溃后,赵冠英已无路可逃,山穷水尽,只有束手待毙。于是,徐向前决定走第三步:总攻黄安,解决点上的敌人。

12月22日上午,红四方面军总部以“列宁号”飞机飞临黄安上空。敌人原以为是给他们空投物资来了,纷纷跑出工事,准备抢东西。结果得到的是一些宣传品和两颗大炸弹。红十二师三十五团乘敌混乱之机,一举攻下城北的课子山。入夜,总攻开始。三十五团从城西北角,首先突入敌阵地。敌师长赵冠英见城已破,组织了一个“敢死队”,让一个随从装扮成他的模样,骑着他的大白马向外跑,而他自己却化装穿上大褂,利用夜暗,偷偷从西门溜走了。只是,赵冠英溜出西门,刚到河边就当了俘虏。

黄安战役历时43天,共歼敌1.5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徐向前成功地运用“围点打援”战术,第一次取得攻下敌人由整师兵力设防之强固据点的重大胜利。


徐向前-围点打援 - 天天要闻

第二仗是商(城)潢(川)战役。

1932年初,当全国人民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三省而掀起抗日高潮的时候,国民党却加紧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在鄂豫皖区,敌重兵集结于豫东南地区。其中,曾万钟第十二师位于潢川地区,一部置于城南商潢公路上的北亚港;蒋介石嫡系汤恩伯第二师及唐云山独立三十三旅,当于北亚港东南商潢公路上的傅流店、豆腐店、汪家集一线;陈耀汉第五十八师主力位于商城,一部置于城北商潢公路上的河凤桥;戴民权第四十五师位于固始地区,与商潢之敌互为犄角。敌人的企图是:首先控制大别山北麓商、潢、固地区,以商潢公路为骨干,南经商城以南的地区、麻城东北区直至麻城,构成一条隔离地带,以分割我鄂豫边和皖西两块根据地,便于在“围剿”中各个击破。

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领导决定,集中力量,在商、潢地区突破,夺取商城,使根据地东西两部连成一片。战役的第一步:“腰斩”敌第二师。

1月19日,红军首先向北亚港之敌发动进攻,歼敌一部,接着,占领了豆腐店、江家集、仁和集、河凤桥等地。敌第二师及独立三十三旅仓皇逃往潢川,红军完全控制了商、潢间的全部公路,同时切断了商城与固始间的联系,使商城之敌五十八师陷于孤立状态。

商城工事坚固,兵力集中,不利强攻。徐向前决定“围城打援”,对商城围而不攻,伺机在商潢公路附近运动歼灭来援之敌。

徐向前以一部兵力,拉出了进围商城的架式。还没有来得及攻,敌援兵就来了。

2月7日,聚集潢川之敌3个师另一个旅共19个团,分路出援商城。右路为第二师、第七十六师,夹商潢公路前进,左路为第十二师及独立第三十三旅,经潢固大道之高店南下。徐向前连夜将部队主力调往豆腐店一带高地抢构阵地,担任正面阻击,另调三个师的兵力置于左右两侧,担任两翼迂回包抄的任务。

2月8日,战斗打响了。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的红十二师,顽强地顶住了敌人的进攻。担任迂回任务的红七十三师由东面向敌迂回,歼敌一个团,继遭敌阻击。红十、十一师从左翼迂回成功,包围了敌汤恩伯第二师和曾万钟第十二师两个指挥部,一下子切断了右路敌人的后路。

敌人顿时混乱起来,纷纷夺路而逃。红军乘势展开猛烈反击,一气追到潢川附近,共歼敌4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汤恩伯的第二师是蒋介石的嫡系,此次遭到歼灭性打击,汤恩伯因此而被撤职。

敌援兵溃败后,商城守敌十分恐慌,连夜弃城突围,逃往麻城。红军遂克商城。

商潢战役是继黄安大捷后的又一重要战役。徐向前在该战的第二步作战中正确地采用了围城打援战术,打败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不战而克商城。


徐向前-围点打援 - 天天要闻

第三仗是苏家埠战役。这一仗,取得了鄂豫皖红军创建以来空前的大胜利。战法仍是:围城打援。

商潢战役后,红四方面军在固始地区稍事停留后,决定东进打击敌人,向东扩大根据地。

这时敌人的部署是:皖西敌陈调元部在六安霍山一线部署了 12个团,以苏家埠为枢纽,沿淠河东岸构成一线防御。同时,敌二线兵力尚有3个师另2个旅,布于合肥、潜山蚌埠一带,距六安、霍山都比较远。敌一线和二线之间,空隙很大。

面对上述敌情,徐向前的部署是:红军主力三个师,全部东渡淠河,从侧后分别包围六安、霍山之间的韩摆渡、苏家埠、青山店,吸打六、霍来援之敌。

3月21日晚,徐向前率部秘密渡过淠河。随即以第七十三师围攻青山店,其余部队向北激进。第二天上午,第十师行至茵草洼,与苏家埠出援青山店之敌两个团遭遇。红军当即向敌发动猛攻,将敌击溃,乘胜包围了苏家埠。第十一师继续北进,在六安独立团的配合下,完成了对韩摆渡的围击。

三天之内,徐向前指挥部队完成了分割包围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之敌的计划。

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后,徐向前并不着急攻。他认为,第一,敌据点均筑有坚固工事,我军火力不强,硬攻损失必大,划不来。尤其是苏家埠,寨墙高二丈,厚一丈五尺,环墙筑有九个三丈高的碉堡,居高临下,火力密集;寨壕深一丈,宽三十米,壕外设有竹围等防御设施,宽达七八十米。该地是六安与霍山之间的一个硬钉子,我强攻很难取胜。第二,更重要的是,我军围点的目的,在于打援。霍山敌人兵力不多,出动的可能性不大;六安敌人众多,是我吸援击敌的主要方向。因此,徐向前在指挥部队继续围点的同时,以少部兵力布于霍山以南监视该城之敌,而以红十一师的三十一团、三十二团布于六安至韩摆渡、苏家埠之间的严岗头、樊通桥一线,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准备打击六安方向的援敌。十二师二十九团为总预备队。

到了3月31日,援敌果然出动,敌四十六师师长岳盛碹鉴于形势危急,乃组织六安、霍山两地敌人同时出援,企图南北夹击红军,解救被围敌军。但是,敌人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从六安出援的敌4个团,在飞机掩护下,曾突破红军马家庵、平头岗阵地,其先头部队直插苏家埠东北的凉水井、桂家坟一带。危急面前,徐向前当即命令围困苏家埠的第十师对敌人严加封锁,务必防止敌人突围;同时,火速命令总预备队第二十九团投入战斗,与担任阻援任务的第十一师从东西夹击,将窜入凉水井、桂家坟一带的敌一个团全歼,活捉其团长陈培根。余敌一部窜入韩摆渡,一部仓皇逃回六安。

南面霍山出援的敌警备二旅,在十里铺地区被红七十三师击溃。战斗中,青山店敌乘红军七十三师打援之机,冒死突围,也大部被歼,其余窜入苏家埠。

六、霍援敌遭此打击后,已无力再援。苏家埠、韩摆渡守敌被围一月,弹尽粮绝,十分恐慌,携枪投诚者日益增多。

在围困敌人时,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为使据点内上万居民免于饿死,红军与敌军达成协议,先后将上万饥饿哭泣的男女老幼接出,由红军政治部门和地方党委妥善安置,表现了红军高尚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敌人已处于岌岌可危之中,敌四十六师师长岳盛碹连连向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呼救,陈调元只得频频向蒋介石告急。

4月下旬,蒋介石任命第七师代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第七师5个团,十二师2个团,五十七师2个团,五十四师4个团,连同警备一旅两个团,共15个团2万人,从合肥大举增援。

敌人来了这么多,打不打?徐向前和方面军领导认为:援敌数量虽多,但远道师疲,士气低落,我则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因而有打破敌援兵的可能。

于是,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决定:留下两个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分别继续围困苏家埠、韩摆渡。集中两个师的主力,在六安以西的樊道桥、戚家桥一线依托有利地形,布阵待敌。该地丘陵起伏,林木茂密。中有陡拔河横贯南北,是运动歼敌的好战场。随即以七十三师布于樊通桥以东地区构筑工事担任正面阻击;十、十一两师主力布于七十三师两翼伺机迂回包抄;以七十三师一个营和六安独立团至陡拔河以东,佯作抵抗,诱敌深入。5月1日,诱敌部队与敌接触后,边打边撤。敌先头第七师主力第十九旅尾随红军,渡过陡拔河,向红七十三师阵地猛攻。红军利用工事予敌以重大杀伤后,向敌发起猛烈反击,敌军大乱。适逢连日大雨,河水猛涨,遭红军沉重打击的敌十九旅仓皇后退,不明情况的敌后续部队继续前涌,陡拔河两岸敌之人马自相践踏。红七十三师乘势冲杀,敌中弹落水者无数,第十九旅大部被歼。

河西岸的敌后续部队,见先头旅失利,慌忙抢占老牛口、婆山岭高地,妄图继续顽抗。这时,红军左右两翼部队,已完成从敌侧后迂回包抄的任务,将敌完全包围。徐向前遂发出总攻击令,红军的七个团与游击队、赤卫军多路突击,向敌猛烈穿插、分割、围歼,并突入敌纵深,一举摧毁了敌指挥系统,活捉了敌总指挥厉式鼎。至下午5时,结束战斗,2万多敌军全部被歼。

战斗中,苏家埠、韩摆渡守敌曾几次冒死突围,均被红军围城部队堵了回去。援敌覆灭后,该两据点的敌人外失援兵,内无粮弹,在我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也全部缴械投降。苏家埠守敌缴枪时,还举行投降仪式,在大广场上把枪摆得整整齐齐;官兵列队迎接红军。

这次战役,历时48天,红军共歼敌3万余人,生俘敌总指挥厉式鼎以下官兵1.8万余人,缴获步枪1.5万余支,机枪250挺,山炮4门,迫击炮40门,电台5部,手提式驳壳枪千余支,军用品无数,解放了淠河以东广大地区。

胜利是空前的。

在这次战役中,徐向前进一步运用“围点打援”战法,调动敌人于运动中加以消灭。围困苏家埠时,红军一直坚持了40多天,终于调动了大批敌人来援。在优势的敌人面前,徐向前镇定自若,指挥部队以逸待劳,并实行有力的迂回战法,从而迅速地全部歼灭了敌人援兵,并迫使困守的敌人全部投降。


徐向前-围点打援 - 天天要闻

连打三个胜仗以后,红军乘胜利之威,解决第四仗就十分顺手了。

红军在苏家埠地区作战期间,敌张钫第二十路军进驻潢川,趁隙南犯,进占我双柳树、仁和集地区,修筑工事据守,并准备继续向前推进。徐向前回到商城得悉这一情况后,立即决定歼灭双柳树、仁和集之敌,收复潢川、光山南部根据地。

6月12日,徐向前先以师出光山南部,牵制郜子举新编第十二师;另以十一师秘密插到光山以北、潢川以南的璞塔集、彭店地区,割断潢川守敌与双柳树、仁和集之敌的联系,准备打援;而以十二师进攻双柳树,以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进攻仁和集。因敌人的防御体系被我突然割裂,使双柳树、仁和集被围之敌陷于孤立,仅5天时间,战役即胜利结束。总计歼敌正规部队8个团和反动民团一部,毙、伤、俘敌近万人,缴枪7000余支。

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中旬,徐向前连续指挥四次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次战役,总计歼敌约6万余人,其中成建制被歼的正规部队近40个团,敌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尚未展开即被粉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迅速扩大红军主力发展到两个军六个师,还组建了四个独立师和一个少共国际团,地方武装、赤卫队也发展到20万人以上,创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四次战役的胜利,战法的正确运用十分重要,甚至能对战役战斗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四次战役中,黄安、商潢、苏家埠战役,主要的战法是“围点打援”。通过这一战法,达到了大量消灭敌人的目的。

为什么要实行“围点打援”?徐向前回答:情势所迫,逼出来的。他是这样具体认识这一问题的:

“我们要执行外线进攻的方针,但兵力少,装备差,‘乞丐和龙王比宝’,比不起。敌人优势装备,我们缺乏。我们的装备很落后,没有大炮,炸药极少;手榴弹有些,大都是土造的马尾手榴弹,杀伤力很小,扔到树上都掉不下来。敌人深沟高垒,凭坚固守,像黄安、商城、苏家埠的城墙,又高又厚,还有吊桥、城壕、栅门、炮楼、城垛子,防得严严实实,象铁桶一般。我们缺乏攻城的火器,攻得动吗?如果硬叫部队去爬城,那得死很多人。硬攻不行,就动脑筋,想办法,办法是‘围点打援’,野战歼敌。我军的装备固然差,攻城力量不足,然而,却长于运动,长于野战。于是依托根据地先用小部兵力把突出、孤立的敌据点围住,死死围上若干天,敌粮断炊断,自然告急救援。估计敌援兵从哪个方向来,我主力部队便预先选好战场,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以逸待劳。援兵开来,运动在野外,立足未稳,正好给我以歼灭之机;消灭了援兵,守敌人心惶恐,不战自乱,我军可趁势解决点上的敌人。事实证明,‘围点打援’乃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的重要战法,运用得当,能收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之效。”


徐向前-围点打援 - 天天要闻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 天天要闻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场上,四野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之一,为加快促进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在战略追歼阶段,第43军与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衡宝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此举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战争冲击波,科技世界的重塑与变革。近期战火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点燃,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地理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无声革命。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首先,我们看到了无人机技术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