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重大进展触动美印神经,一夸一贬心怀鬼胎各有用心

2022年06月29日15:28:06 军事 1380

本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顺利下,并开始系泊试验的消息传遍全球。这无疑触动了美印等国军方及军事专家的敏感神经,引发各国媒体的密切关注。

福建舰重大进展触动美印神经,一夸一贬心怀鬼胎各有用心 - 天天要闻

本人注意到,这一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美方从专家到新闻媒体,较少发现有对福建舰的贬低之词,而是大多数表现出肯定与重视的态度。

例如: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简称CNN),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就这样写道:“福建舰”不仅是中国迄今为止体积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的、实力最强的一艘航空母舰,而且还是“中国军备建设王冠上一颗8万吨级的璀璨明珠”;随着“福建舰”的下水,中国海军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美国的其他媒体也有类似的报道。显然,这次美媒的报道相当客观真实。但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这次美媒以夸张的口吻报道福建舰下水,有制造“中国威胁”的本意,也有捧杀的意味在其中,这是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福建舰重大进展触动美印神经,一夸一贬心怀鬼胎各有用心 - 天天要闻

然而,在南亚的印度,对我国福建舰下水却是另一番情形。据印媒报道,印度军事专家普拉卡什对中国福建舰下水评论称:“中国远未掌握美国、英国和印度海军花费数十年时间来获得的复杂航母作战经验。毫无疑问,中国人正在穷追猛赶,因为他们深知中国与印度和西方海军在此方面的经验差距!”

看到没有,印度人是在炫耀他们操控航母的时间远远久于中国呢?其意明显是贬低中国!

在此,我不得不说,这种认识真的是过于肤浅!

是的,印度拥有航母的历史比中国的确要长得多。据史料记载,印度是亚洲最早拥有航母的国家,1957年,印度从英国买来了一艘名为“大力神号”的尊严级航母,并对其进行了改造,重新命名为“维克兰特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印度海军的实力。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 ,印度凭借此航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福建舰重大进展触动美印神经,一夸一贬心怀鬼胎各有用心 - 天天要闻

但是,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时过境迁,印度至今还是靠购买获得航母。他们唯一的国造航母历时二十多年,至今都没能入役交付海军,排水量也不过是四万吨左右。

说到航母的作战经验,听起来好像不假,但是,实际上这是一句自欺欺人的鬼话!请问: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具备完整的航母作战经验?有吗?

就拿拥有11艘现役超级航母的美国来说,也是没有航母作战经验的!由于美国海军航母数十年来就没有遇到过不相上下的对手,也没有过航母编队与他国在海上作战的经历,谈何航母作战经验?

福建舰重大进展触动美印神经,一夸一贬心怀鬼胎各有用心 - 天天要闻

印度航母还是在1971年时与巴基斯坦有过作战经历,至今50多年了,印度海军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这样的经验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有何作战经验可谈?

即使拥有11艘超级航母的美国,也可以说他们没有完整的航母作战经验。数十年来,美国将航母开到热点地区主要是起威慑作用,还有就是将航母停在接近陆地的海域对陆地目标发射导弹或者起降战机对陆地目标进行轰炸。实际上,由于没有真正实力的对手,这种所谓的作战经验与实弹演习没多大差别。

由此看来,所谓航母的作战经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在这里,将所谓战争经验作为衡量航母有没有战斗力的指标是很牵强的。实际上,只要平时加强训练,配合进行必要的实战化演练,就一定能获得应有的战斗力,从而完成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福建舰重大进展触动美印神经,一夸一贬心怀鬼胎各有用心 - 天天要闻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 天天要闻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场上,四野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之一,为加快促进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在战略追歼阶段,第43军与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衡宝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此举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战争冲击波,科技世界的重塑与变革。近期战火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点燃,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地理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无声革命。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首先,我们看到了无人机技术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