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全球杰出人才GTI在疫情期间足足火了一年多,当时对于境外申请人来说只有家庭团聚、商业、和GTI三个类型可以申请。配额也从5000个提升到15000个,最后到本财年又骤降到8500个。而技术移民自去年8月恢复部分申请直到现在完全恢复境外通道,不但翻倍了名额,还降低了不少要求。
GTI不香了吗?是,也不是。近1年的GTI申请明显节奏放缓。申请要求虽然没有明显提高,但获批效率大打折扣。经过澳洲移民律师的分析,主要有3个原因。
1,作为一个诞生不久的签证类型,GTI早期申请会比较容易。随着申请案例增加,澳洲移民局也在逐步规范和提升申请要求。
2,因为官方对GTI的申请要求叙述比较简易,造成了很多没理解GTI逻辑的申请人盲目递交申请。
3,虽然GTI的政策也在不断增加申请领域,但毕竟已经吸收了近3年的杰出人才,目前并不像初期那样求才心切了。所以对相当一部分的申请人来说,高效审理可能不再是GTI的标签了。
本届技术移民政策各州面对境内和境外的申请人都大放水,个别州还开通了PHD毕业生技术担保通道。这样也不但可以分散GTI的申请压力,还能维持GTI的高标性和小众化。那GTI和技术移民到底区别在哪里呢?到底能不能互通呢?
上文提到GTI的审理效率有所降低,申请范畴却越来越大。申请难度表面看没啥区别,不过由于GTI是线条很粗的申请类别但审批时却十分在意细节,经常会发现很多有成就或高学历的申请人很自信最后却没有结果。
从对全球独立人才申请人的背景要求上来说个性化非常强,并不是谁的收入或者工作岗位职级高或者在职的平台更大就有更高的胜率。不然GTI也可以去设个EOI打分就好了。整体性合理性包括对澳洲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申请人成就的累计和出处等都是考虑因素。
关于GTI和技术类的区别其实显而易见,技术类是打分制度,高分的申请人更具有优势。因此凑高分是最紧要的。既然有EOI分数筛选制度,也就意味着这是一种量产的类型。澳洲70%的移民都由技术大类组成也证明了这一点,人才类GTI强调的是个人显著成就,因此是个性化非常强的一个申请逻辑。
所以如果你的背景可以申请GTI,但同时又符合技术移民要求范畴内确实可以同时考虑。反之即使你的技术移民EOI分很高,但是领域不对,成就不清晰,还是无法被GTI认可的。
从申请工作量来说一个GTI的申请准备耗时一般是技术类的2倍。如果你还在按照GTI看似粗犷的申请要求给自己做背景那建议早点掉头。毕竟很多人确实只符合技术移民申请,很多人是为了免英语,为了不找澳洲工作而去赌GTI的申请这种可行性会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