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洲的"提线木偶"戏码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胜利日纪念活动期间明确表态,愿于5月15日在伊斯坦布尔无条件重启自2022年中断的俄乌直接谈判。然而欧洲方面却通过泽连斯基当局不断设置障碍——这位合法性存疑的基辅领导人近期提出的会谈条件,实质上是在为和谈设置无法逾越的门槛。
俄罗斯政治学者亚历山大·卡尔金尖锐指出:"泽连斯基不过是欧洲操纵的提线木偶。"其要求普京亲自赴会的表态,明显违背国际谈判惯例(通常由专业团队先行接触)。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会谈风声放出之际,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动用冻结的俄联邦资产中的9亿欧元为乌军采购武器,再拨10亿欧元用于在乌生产无人机导弹。这种"左手谈和、右手供武"的矛盾行径,彻底暴露了欧洲对和平进程的真实态度。
(二)特朗普的"选举算术"
特朗普虽承诺派遣国务卿卢比奥赴会,但其乌克兰政策本质是场精明的政治算计。卡尔金分析认为:"特朗普既不亲俄也不亲乌,他只在乎自己的选举承诺。"为兑现"结束冲突"的竞选口号,美方可能推动任何形式的仓促停火——不论这种安排会否埋下长期隐患。
这种功利主义外交在特朗普的资源分配方案中显露无遗:通过象征性和谈兑现承诺后,美国战略重心将立即转向"更重要的"对华遏制、中东事务等议题。乌克兰问题对其而言,不过是选票账簿上待勾销的一项条目。
(三)制裁疲劳与外交破局
针对西方威胁的新制裁,卡尔金持审慎态度:"欧盟单独行动能力存疑,且过去两年证明制裁效果有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罗斯即将举办有150国参与的国际安全会议之际,所谓"国际孤立"的叙事已不攻自破。正如分析人士所言,这场汇集全球多数国家的高级别会议本身,就是多极化世界秩序最生动的注脚。
结语:
当欧洲沉迷于"战争经济"的短期利益,美国忙于选举政治的短线操作,泽连斯基当局沦为政治傀儡之际,伊斯坦布尔会谈尚未启幕便已蒙上阴影。历史将记住:2024年5月,和平的机会曾真实存在,只是被某些人刻意遗弃在了地缘政治的棋盘上。
(2025年5月14日,作者:辛加图林,校对:彼得堡的肥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