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文件曝光!指使恐怖分子袭击印度人的,竟是印度政府自导自演

[浮云]印度克什米亚地区的枪响彻底打开了印巴之间的“潘多拉魔盒”,两国的枪火对峙也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巴基斯坦方正式宣布准备对印度展开全面攻击。

很多人沉浸在了两国的战争中,已经遗忘了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份文件曝光,震惊了全世界,克什米尔袭击的背后竟然是印度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印度到底在谋划着什么?这份文件真的是真实的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印度的魔鬼计策

克什米尔造成20几位平民的死亡,印度也为此发了怒,人人都以为这是一场由恐怖分子组织的丧心病狂的袭击,无数人谴责这“非人”的行为,印度发出强烈谴责,就连巴基斯坦也准备将此事调查到底。

没想到巴基斯坦的调查刚进行了一半,印度就已经开枪了,而且还把巴基斯坦的水源给断了,所有人都以为是莫迪气的已经失去理智,没想到这一切的背后原来是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局,并且不需要巴基斯坦上套,只需要印度做出一点点的”牺牲“就够了。

在5月1日,一份印度的绝密文件在社交平台爆火,核心内容说白了,就是印度情报部门打算亲自下场,导演一出“恐怖袭击”的大戏,地点就挑在最敏感的克什米尔,目标还是当地的印度民众。

这一手玩下来,再把脏水稳稳地泼向老对头巴基斯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一场潜在的军事冲突扫清障碍,换句话讲,就是用自家人民的性命挑动两国的战争。

连行动时间都精确到了美国副总统访印的那几天,就等着在克什米尔搞个震惊世界的大新闻,最好是伤亡惨重,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全球目光,这可真是把人命当成了政治博弈的筹码,冷酷得令人咋舌。

栽赃嫁祸的“艺术”

为了把这口黑锅严丝合缝地扣在巴基斯坦头上,计划制定者们可真是煞费苦心,他们打算伪造武器的序列号,确保能跟巴基斯坦军火库里的记录对上茬,更绝的是,还准备动用高科技,利用AI算法生成足以乱真的热成像视频,制造巴方人员行动的“铁证”。

就连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加密通讯记录,都计划用高级加密方式伪造出来,这一套“证据”组合拳下来,真是把能想到的空子都堵上了,光有“物证”还不够,如何让全世界都相信这套说辞才是关键。

文件里就写得明明白白,印度方面打算通过自家信得过的媒体,再联手德国之声这类国际媒体,把这些所谓的“猛料”散布出去。

社交媒体的战场当然也不能放过,要找那些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统一口径,编造“跨国圣战网络”之类的故事,把巴基斯坦彻底打造成恐怖主义的策源地,在国际上把它孤立起来,这舆论战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还没完,克什米尔的恐怖袭击,在整个计划里头,仅仅是第一步,印度方面的如意算盘是,袭击一旦发生,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必然会向东部边境集结,以防备印度可能的军事报复。

这么一来,巴基斯坦西部防守力量可就空虚了,印度便可以趁虚而入,对巴基斯坦的能源大动脉天然气田、交通枢纽等要害部门下手,这一招,就叫“双线危机”,一下子让巴基斯坦首尾难顾,疲于奔命。

玩火自焚的印度

其实印度被指利用这类手段也不是头一回了,很早之前印度就被曝出为了破坏中巴经济走廊,印度在背后偷偷资助一支武装组织,唆使他们袭击中方投资的项目,瓜达尔港就因此屡遭袭扰。

有意思的是,这次泄露的文件里,据说还特别“关照”我国,让他们在搞袭击时手下留情,千万别对中国项目造成致命打击,免得彻底激怒中国,引火烧身,这份“体贴”,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也能看出印度对我国确实有几分忌惮。

不过印度政府费这么大劲,究竟图个啥呢?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转移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你想想看,莫迪政府眼下正头疼呢: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失业率节节攀升,农民抗议此起彼伏,日子并不舒坦。

这时候,在外部搞点事情,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老百姓的注意力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恼,转移到所谓的“国家安全”上去。

有数据显示,以往发生类似恐袭事件后,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能飙升近四成,民众对经济政策的不满则能相应下降两成多,这招“乾坤大挪移”,玩得可真是炉火纯青。

回想2019年的普尔瓦马恐袭案,当时印度也是一片群情激愤,随即对巴基斯坦发动空袭,高高举起了“反恐大旗”,但事后,越来越多的信息浮出水面,显示当时的情报存在严重瑕疵,印度政界也有意无意地掩盖了一些真相。

这次机密文件的泄露,无疑又给印度的“假旗行动”黑历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印度这套操作,又是情报机构赤膊上阵,又是利用非国家行为体充当“白手套”,在国际法的天平上,这妥妥地沾上了“国家恐怖主义”的嫌疑。

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所谓的“混合战争”手段,一点点蚕食巴基斯坦的主权,最终妄图改写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政治版图。这种藏在阴影里的野心,其实很多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声嘶力竭地高喊反恐,努力将自己塑造成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却很有可能正是某些恐怖活动的幕后黑手,如此一来,它苦心经营的国际公信力,恐怕要大打折扣,道德形象也难免碎落一地。

或许现在,新德里的一些决策者还在懊悔不已,当初怎么就没把那份要命的文件锁进保险柜的最深处呢?但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不过最可笑的还要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正面对决,可能印度想着自己有从不同国家“乞讨”来的高端军事武器,和巴基斯坦对打肯定不会输太多,不能说碾压也是64开,但没想到一场空中对打直接给印度打了一个0封。

苦心积虑了这么久的阴谋结果却被强硬手段直接打回去了,印度怎么可能不着急呢,只不过如果真的像前文分析的那样,印度开打是为了挽回民心,那现在“认输”民心只会更差,现在就看莫迪要如何收场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