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道,欧盟贸易与经济安全专员舍甫科维奇(maros sefcovic)在2025年3月25日到访美国,会见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
为了避免同时与中美两大经济体陷入贸易争端,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两手准备”的策略:先派遣高层代表前往美国谈判,以求缓解美欧贸易摩擦;若谈判破裂,再转向中国,寻求中欧经贸合作的退路。
这种策略虽试图平衡两方压力,却暴露出欧盟在国际舞台上所面临的复杂局势。
美欧贸易谈判:底气不足的强硬姿态
美欧关系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急剧恶化,“美国优先”政策成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障碍。
为了应对美方的极限施压,欧盟起草了一份反制关税清单,试图以此向美国展示强硬姿态。
欧盟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将推迟至4月中旬统一实施
然而,这份清单的生效时间被推迟,再度显示欧盟的犹豫不决。
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近日赴美与美国商务部长及贸易代表展开谈判,此行的目标是避免贸易战全面爆发。
然而,欧盟内部对美政策的分歧却让谈判更显复杂。
法国尤其受困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威胁,其酒类出口产业几乎无法承受额外关税压力。
在谈判桌上,欧盟的筹码显得不足。
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姿态让欧盟不得不在策略上步步妥协,而这种妥协能否换来美方让步,仍是未知数。
中欧经贸关系:退路背后的矛盾
若与美国的谈判破裂,冯德莱恩的策略将转向中国,希望通过加强中欧经贸合作来缓解压力。
根据《报告》显示,中欧双边经贸投资合作势头良好。
2022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尽管如此,欧盟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审查与技术转让条件却引发了中方的不满。
谢夫乔维奇在访华前表态称,欧盟希望建立“公平贸易环境”,但背后的真实意图是通过强制性政策塑造中欧经贸关系。
这种单方面的做法与“公平竞争”理念相去甚远,甚至可能阻碍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与此同时,中国对中欧经贸合作的态度一直保持开放与务实。
中国不仅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许多欧盟国家投资的主要来源。
然而,如果欧盟不能端正与中国的合作心态,其所谓的退路可能成为又一个难以捉摸的选择。
欧盟的困局:内部分裂与外部压力
欧盟内部的分裂是其在国际谈判中一再失利的重要原因。
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成员国在对美政策和对华合作方面态度不一,让欧盟的集体外交显得步履维艰。
法国在美欧贸易战中的态度反复,德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让其表现更为谨慎,而西班牙则倾向于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成员国利益的不一致,使得欧盟所谓的“集体利益”难以协调。
欧盟高层虽然喊出了“战略自主”的口号,却无法真正实现经济与外交上的独立。
冯德莱恩的两手策略虽然试图兼顾中美两方,但政策执行中的犹豫与分裂让这一策略的效果打了折扣。
未来展望:何去何从?
欧盟的“两手准备”策略反映出其在全球贸易博弈中的谨慎态度。
然而,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可能难以长久维持。
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欧盟若持续妥协,可能失去更多议价能力;而在与中国的互动中,如果继续强制性政策,中欧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
专家指出,欧盟需要重新审视其“战略自主”理念,打破对中美的路径依赖,转向更加独立和务实的经济政策。
同时,欧盟内部成员国必须加强协调,确保所谓的“集体利益”能够真正落地。
冯德莱恩领导下的欧盟正处于关键的历史节点。
如何平衡中美压力,如何解决内部分裂,将决定欧盟在未来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当前的困局虽复杂,但也为欧盟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策略与定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