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频频出手促进俄乌和平进程之际,欧盟大声疾呼要全力军援乌克兰,并提出了一项涉及8000亿欧元的军援方案。只可惜现实比较拉胯,“8000亿欧元”方案的开头并不顺利。
根据法新社于近期的报道,“8000亿欧元”计划的第一步,是欧盟国家需要在2025年向乌克兰提供价值200亿至400亿欧元的关键武器。可欧洲诸国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此计划遭到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反对。
随后欧盟决定缩减对乌的军援计划,原来要在2025年提供数百亿欧元关键设备,变成了向乌克兰专注提供炮弹。他们要向基辅运送价值50亿欧元的200万发炮弹。
可以说,此变化让欧盟丢尽了颜面。尤其是美国正在着力促进俄乌和谈的背景下。但欧盟也没有办法,他们全力支援乌克兰的出发点,还是在于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缘对抗。其实现在看来,实现俄乌和平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乌克兰承诺放弃加入北约,同时承认被俄罗斯侵占的领土,双方就可以不打了。
至于美国援助乌克兰的钱要怎么还,那是美国与乌克兰之间的纠葛。可即使乌克兰答应了俄罗斯的条件,欧盟也不能答应。因为一旦乌克兰答应了对方的停战条件,意味着纵容了俄罗斯的“侵略诉求”。对于欧盟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完整的欧洲安全架构,范围从大西洋到黑海。
这种战略规划不仅仅是针对俄罗斯,也隐含摆脱对北约的依赖,改变“美国主导”安全的现状。尤其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对欧洲诸国的公开指责,还有特朗普嘲讽英国首相“没有我们你们能打得过俄罗斯?”,都让欧洲人意识到美国并不会永久帮助自己,如果再不摆脱现状自己就是美国摆上桌子的菜品。
更何况乌克兰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是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缓冲带,其主权完整直接关系到欧盟的地缘安全。若乌克兰失守,难民潮、极端主义渗透等问题将冲击欧盟内部稳定。欧盟通过援助乌克兰还可以增加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最为现实的是,军事援助可以推动欧洲诸国的本土军工产业。波兰等一些国家通过向乌克兰输送武器,间接刺激了军工产能和技术升级。
尤其苏联解体之后,欧盟诸国的国防工业持续萎靡。各国都注重经济附加值更优的导弹,对传统炮兵的重视程度日益下降,无论是炮弹产能还是库存都十分稀少。俄乌冲突之前,谁也没有想到炮兵依旧是现代陆地战争的中坚力量。乌克兰每天数千枚155毫米炮弹的消耗,让西方诸国都捉襟见肘。
即使在2023年,欧盟想要在一年时间里向乌克兰援助100万发155毫米炮弹。半年过去了产能只完成了30%。可以说,如果战火真的烧到了欧盟腹地,他们的陆地战争也会面临无炮弹可用的窘境。本次8000亿欧元的军援计划也是挽救他们自己的机会。
欧盟军援乌克兰,就是在救未来的自己。因此我们看到,即使美国促进俄乌和平,欧盟诸国也不愿意。
无奈的是,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东欧关注安全,依赖北约;西欧关注经济,不想惹恼俄罗斯;南欧干脆就是掏不出钱……
这种内部的分歧使得欧盟在制定对乌援助政策时难以形成统一且强有力的行动,限制了援助的规模和范围,目前能拿出炮弹援助的项目也是一种妥协的结果。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让欧盟自己相当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