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大选将至,立总统开始对大陆示好,台当局担忧的事情要来了

众所周知,身为欧洲国家的立陶宛,过去一段时间对美国可以算是言听计从。特别是该国总统瑙塞达上任之后,一度在台湾问题上屡屡触及中方底线,导致两国关系急速降温。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中立外交关系的降级,立陶宛在经贸层面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因此,中国民众对这个欧洲小国的印象是非常差的。

但是随着12日立陶宛将进行总统大选,7日开始提前投票。正争取连任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这边开始出现了风向转变的迹象。据外媒报道称,瑙塞达日前表示,他认为位于维尔纽斯的“台湾代表处”仍应依据国际标准使用“台北”,并表示这项调整可以传达立陶宛希望“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信号。

立陶宛在2021年11月允许台湾外交部以“台湾”为名在首都维尔纽斯设立代表处后,中国大陆随即对立陶宛实施反制措施,包括限制立陶宛商品进口。显而易见,在立大选来临的背景之下,瑙塞达开始因此面临立陶宛国内反对派的压力了。毕竟立反对党对于执政党疏远中国大陆的路线是极度不满的。这也是他们在竞选之中,用来反制瑙塞达的重点议题。此外立陶宛政体为半总统制,总统大选采取绝对多数制,若第一轮没有人得票率过半,两周后将举行第二轮决选。此次大选共有8人竞争,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瑙塞达现在开始考虑调转方向,对中国大陆示好,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瑙塞达是否会落实“改名”计划,我们还需要观察下去,毕竟立陶宛一直以来做事情都有些反复无常,但尽管如此,对于立陶宛这样的变化,台当局这边已经有了强烈反应。据台媒报道称,针对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提出改变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的名称,以便化解与在大陆之间紧张关系的说法,台外事部门回应表示,尊重立陶宛总统大选期间该国国内各方意见的表达,并希望各界了解有关名称是双方的共识。期盼台立未来持续扩大合作领域,并深化双边情谊及民主伙伴关系。台学者李大中则指出,立陶宛想和和中国大陆朝更缓和的方向前进,双方可能已达到一定程度谅解或默契,台当局需要对此保持警惕。

不难看出,台当局这边在有意提醒立陶宛,不要做出修改名称的举动来“讨好”中国大陆,台当局和立陶宛才是长久的“伙伴”。然而,民进党这边越是这样说,其实越表明了他们内心的慌乱与心虚

肉眼可见的是,在赖清德520正式就职之前,台当局所谓的寻求国际合作,正在变得步步维艰。前有巴拉圭表示,如果无法“证明”与台湾“维持邦交”符合巴拉圭的国家利益,巴拉圭面临与中国大陆建交的“压力”会与日俱增。现在一度以“挺台”面目示人的立陶宛,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台当局怎么不慌张呢?

毫无疑问,如果这样的氛围持续下去,产生的连锁效应,将是台当局最害怕的事情。目前,台当局仅剩下12个所谓的“邦交国”,而且这里面还有许多国家都在观望之中,一旦整体风向变化,他们开始下定决心,那么赖清德接下来4年里的压力是不言自明的。甚至不乏有“邦交”彻底清零,成为超越蔡英文的存在。那个时候,绿营只会陷入更加的被动境地之中。随着大陆促统行动的加速,我们相信这样的日子已经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