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政和:专家基层传递健康,群众“近”享专业服务

近年来,南平市政和县致力于破解县域群众就医不便的难题。2023年至今,政和县紧紧围绕南平市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构建“分级统筹、双线并进、网格兜底、社会参与”的基层医防融合多方协同机制,引进省市一流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能力扎实提升;做实做细“一网统管”,实现急危重症高效救治;家签履约有约更优约,实现慢病管理有效延伸;大力倡导“院家协同”,实现健康素养同步提高;嫁接帮扶资源与健康网格,实现优质资源全面渗透的基础上,以“三张处方”深化医防融合,全力推进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兜牢全民健康服务“一张网”,力求为县域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防融合健康服务。

医防融合的核心,在于“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

在“未病先防”方面,政和县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倡导,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文件精神,始终致力于普及健康知识、控烟、促进心理健康、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多方面的行动,旨在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围绕着乡镇常住人口减少、青壮年人口外流、留守老人健康素养有所欠缺等难点、痛点,政和县总医院各成员单位以节假日等青壮年群体返乡为契机,发动“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通过入户宣传、用药指导等多种方式,院家协同,在向青壮年群体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协同提高“一老一小”——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的健康素养。政和县总医院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系列健康提醒,使县域群众能够便捷地获取健康咨询,防范近期流行的传染病等。通过健康素养的同步提高,推进“未病先防”。

在“既病防变”方面,政和县总医院依托“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逐步推进专科化评估与社区化管理相结合。

患者住院时接受专科医师的专科化病情评估,制定诊疗方案。出院后由全科医师、村医、护士、网格员协同,对患者进行社区化管理,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日常治疗的依从性,也督促慢病患者定期返院评估疗效、安全性。通过慢病管理的有效延伸,实现“既病防变”。

同时,慢性病群体的“三张处方”——“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基于专科医师对群众健康状况的正确评估,运用智能化慢病管理系统抓取签约群众健康数据生成的个性化慢病健康处方、专科医师根据群众慢病情况适时调整的慢病用药处方、全科医师针对日常随访情况建议群众接种的成人疫苗处方,则贯穿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全程。

三者有机结合,实现慢病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协同并进。

据悉,自2023年县级医院专科专家下基层以来,累计服务群众28000余人次,其中为行动不便的高龄、失能、长期患病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送医送药服务3600余人次,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2024年,政和县总医院从三家县级医院中遴选一批中医、康复、妇幼保健专科专家22人充实到“4+n”全民健康服务团队,以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治未病”、妇幼保健服务需求。

4月1日,政和县总医院组织召开2024年政和县全民健康县级专科专家下沉服务推进会,对县级医院专科专家下基层“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全科和专科如何协作、钉钉打卡考勤”等内容进行岗前培训,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工作要求。一是县级专科专家要服从安排,认真履职,动态掌握挂点片区签约居民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等情况;二是县级专科专家要实行钉钉打卡签到,走乡进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三是各基层分院要积极宣传县级专科专家服务的典型案例、先进事迹,为全民健康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专家基层传递健康,群众“近”享专业服务。政和县总医院将继续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就医的便捷性、获得感,进而促进县域群众健康水平的持续提高。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