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湾区!首个“一点两办”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南沙揭牌

3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下称“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广州市南沙区正式挂牌成立,并与深圳福田、珠海香洲建立“一点两办”合作共建模式。

这是继2020年江门市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启用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广东省设立的第二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全国首个以“一点两办”合作共建模式开展工作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将进一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东实践。

“一点两办”打造国家立法“直通车”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介绍“新增基层立法联系点情况”时表示,南沙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承载着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广东自贸区最大片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战略使命。

2015年6月,南沙区人大常委会成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此后建立了较好的工作基础,并辐射港澳。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王衍诗等19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请求在广州南沙设立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立法联系点的建议。2023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式批复确定广州市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广州市南沙区正式挂牌成立。(图源:南方+)

南都记者从揭牌仪式现场了解到,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肩负着为国家立法提供湾区经验、向国家立法机关反映湾区立法诉求的重任。为畅通民意渠道,创新探索了“一点两办”合作共建模式,即在广州南沙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深圳福田、珠海香洲设立办公室,合力形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作格局。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以“一点两办”合作共建模式开展工作的基层立法联系点。

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剑表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将以“一点两办”的合作共建模式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工作,打造高水平的国家立法“直通车”。同时将与广东省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携手并肩、共同擦亮广东“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金字招牌”。

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以“一点两办”的模式合作共建,在深圳福田、珠海香洲设立办公室。(图源:南方+)

“我们将携手深圳、珠海,原汁原味反馈湾区民众的意愿声音,为国家立法工作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提供有力支撑,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东实践。”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广东广州南沙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李德球表示,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将运用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个平台,以法治建设的扎实成果为基础,以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优势,以涉外纠纷解决丰富实践案例为窗口,用南沙力量书写立法民意征集的“湾区注脚”,通过不断丰富和拓展新时代民主立法实践,努力打造基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模范样本。

构建港澳立法征询网络

据介绍,目前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已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建立畅通的工作渠道。同时积极构建立法意见征询网络,将利用好广州地区内的省、市高校、人民团体、各专业行业协会为主体的立法联系单位,并建立以港澳企业、港澳学校、港澳协会、港澳热心人士等组成的港澳立法征询网络。

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认为,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以及市场主体,在面临三个法域的机制对接、规则衔接不顺畅的问题时,能够通过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反映到全国人大,从而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我们成立了一个粤港澳跨境公证协作中心,就是为了帮助在南沙居住的港澳人士或者企业,在遇到家事或者投资等法律问题时,建立三地法律实施的衔接和合作机制。在跨境法律服务方面,我们办理了很多真实具体的案例,可以把遇到的普遍问题总结成书面材料,提交到基层立法联系点。”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系单位代表、南沙区公证处主任雷杰峰向记者介绍,作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单位,南沙公证处将发挥法律专业和面向基层单位、服务群众的优势,计划组织发动公证行业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组成固定联系团队,参与立法联系点开展的各项工作。

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络员、南沙域外法查明中心副主任林启迪表示,中心将在提供域外法律服务的同时,充分收集境外法律服务从业者、境外引进人才和港澳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与法律专业相关的讨论,积极反馈基层的声音。

“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广泛带动香港和澳门居民积极参与国家立法,推动港澳更好融入祖国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走深、走实、走细。”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伍劲松说。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要立足“一国两制三法域”的湾区特色,扎根湾区、辐射湾区、服务湾区,创造性地把联系点各项工作落实好、把作用功效发挥好,真正搭建起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参与国家立法的“直通车”“连心桥”。

把基层声音“原汁原味”传达给最高立法机关

2024年是首批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获批后的第十个年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共45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6500多个。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通过多种方式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为广大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平台和载体,为立法机关提供了大量的可行性、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对此,南沙区人大代表、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宋经理莫璐怡体会颇深:“比如无人驾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道路安全责任划分和产品责任机制方面,亟需进行制度、立法上的创新。这几年我们作为企业代表多次参与过相关的立法调研,不断与国家和省市立法机关进行交流,分享国内外无人驾驶领域相关法律的进展、行业的前沿动态、企业面临的困难,表达对政策和立法的诉求。”

莫璐怡相信,通过南沙立法基层联系点,可以更加畅通与各级立法机关的沟通和联系渠道,精准传达行业的声音,“期待未来能够在立法层面上做出突破创新,助力无人驾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层立法点打通了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如何调动提高基层群众对国家立法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建议,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主动联系利益相关方,寻求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借助专业律师的辅助,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进行梳理和初步的合法性审查。同时,对被采纳的建议提出的群众予以表扬,并广为宣传,激发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的积极性。

“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实际上能够让最原汁原味的基层的声音直接传达到最高立法机关。”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接受采访时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有助于针对基层存在的客观问题作出专门立法,这种优势无可比拟。

数据显示,自2023年3月以来,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就27部法律草案和立法规划稿已征求群众意见、建议9394条。基层立法联系点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国家立法、地方立法集中民意、汇聚民智的渠道和方式,这一成功实践被写入2023年新修订的《立法法》,开启了立法联系工作的新篇章。

统筹:南都记者 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王瑜玲 吴璇

视频:郑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