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建于1953年的海珠广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轴线与滨江景观带的交点,是广州第一座城市滨江广场,因位置上靠近海珠石而得名。1963年和1982年,海珠广场和广州解放纪念像以“珠海丹心”入选羊城新八景。
海珠广场聚集了第一届广交会场馆、第一座全国最高建筑、广州解放纪念像等优秀现代建筑,承载着广州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城市精神。(资料图)
中央党校教授向春玲:
坚持“四个自信”实现伟大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使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的中国梦。具体来说,就是要全面实现现代化,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今我们已经开启了现代化的新征程,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中国梦。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虽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们对要实现的现代化的目标,已经有了明确的道路,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我们越走越开阔,这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加强了各种制度建设,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深入改革的过程中也促使我们的制度越来越成熟,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断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把文化自信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解丽霞:
让理想信念教育成为社会风尚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之源。坚定理想信念关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持、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关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时代诉求与价值追求。
一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夯实理想信念之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坚持理论创新中夯实信念之基。
二是强化干部党性教育,补足精神信仰之钙。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坚持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强基固本、凝心铸魂,把党性教育贯穿党员干部培养全过程。
三是坚持知信行的统一,确立安身立命之本。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理想信念不是拿来喊空口号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于梦江、陈文杰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俊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