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这个“90后”干警很有活力

夜晚的监管区静悄悄,间或有对讲机里指挥中心轮巡的声音。刚完成报岗的省第一女子监狱干警丁燕盯着面前的监控屏幕,她很清楚,夜间是重点时段,她一刻也不敢松懈,集中精力观察着情况。

把责任担起来

丁燕有点挂心刑罪犯李某的情况。

这是个刚入监的罪犯,性格敏感,心理负担特别重。看到监控中辗转反侧的李某,丁燕和同事交代了两句,决定去监舍看看她的情况。

“李某,你怎么还不睡?”

“丁警官,我睡不着,我害怕……”

“丁警官,我还有10年刑期,我真的看不到头,我该怎么办?”说着,便抓住了丁燕的手。

李某投入改造后,总是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不愿融入环境,不愿接受改造,总是感觉孤立无援。丁燕认为,改造罪犯并不是“高精尖”的学问,主要是“对症下药”,此时的李某需要一双手,拉住她!

于是,丁燕伸手拍了拍李某的肩膀,安抚她情绪的同时,适时进行引导:“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你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与家人团聚,你有任何的困难,都可以第一时间来找警官……”

丁燕静静地倾听李某讲述自己的困惑烦恼,她知道,此刻,倾听也是最好的教育。两个小时的谈话结束夜已经深了,李某看起来也比较轻松释怀。回到执勤室的丁燕将这次谈话记录在执勤记录本上后,起身拿起李犯的档案,细细研究接下来的改造对策。

夜还很长,她在思索,如何把“一人一策”的改造方式和“预案式”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才能够让李某的改造更上一层楼……

把担当做出来

担当、奉献这样的词,丁燕时常写在笔记本上,却从不会在嘴里提,因为她觉得说出来有点“肉麻”。但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却是齐刷刷地“有担当”。

过年、国庆节这样的长假,丁燕总是主动申请留下来值班执勤,她说“我不是在奉献,我没有羁绊,做我自己能做的罢了”;值班执勤、监区会议、与罪犯谈话,时常会打破她的休息计划,她却毫不在意。作为分监区长,她“时时放心不下”,觉得只有在监区心里才踏实。平日里,罪犯改造有困难、劳动技能学习得慢,她就手把手教,让罪犯掌握一技之长。把担当践行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在教育改造服刑罪犯的一点一滴中,丁燕说,这就是她履行监狱人民警察责任的方式。

把经验传下去

2022年,丁燕有了个新身份:“师父”。按照监狱“传帮带”的传统,她收了个“徒弟”。徒弟邢珑瑜刚毕业就考到省第一女子监狱,之前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丁燕第一次带徒弟,总怕有教不到的地方,于是就把自己会的全都教给邢珑瑜。每一条监狱规定,她都认真讲解、告知“徒弟”背后的意义,除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她也会去向监区的同事请教,怎样迅速融入角色、提高业务技能,之后她再事无巨细教导自己的“徒弟”。即使是在外出差,丁燕也会拜托监区的同事帮忙带徒弟……

现在,邢珑瑜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把生活亮起来

工作之余的丁燕和许多“90后”一样,爱旅游,从新疆的戈壁滩到杭州的西湖再到敦煌的莫高窟,她走过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她也爱看书,《山海经》这样的奇异经典是她的最爱。下班后,她偶尔还喜欢和朋友一起打手游,在“8小时外”尽情享受生活,是她为工作充电的最好方式。

作为分监区长,丁燕还在不断学习如何协调与平衡,面对未来,她信心满满。对于工作的意义,丁燕思考了很久,对她而言,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改造好监区的罪犯,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尽一份力,这或许就是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坚守、每一次奉献的意义。


来源:云南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