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韩国总统尹锡悦在发言时的一个细节,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与吐槽。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激活韩国、日本、中国三国合作是实现东盟+3国合作新飞跃的跳板”。
韩国媒体将这段话单独拎了出来,指出尹锡悦表述中“韩日中”的顺序,而非韩国惯用的“韩中日”。此事在韩国国内引起广泛争议,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自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总统办公室的官员已改用“韩日中”而非“韩中日”的表达顺序。
韩联社进一步求证此事,韩总统室官员回应称,由于韩方与美国、日本进一步深化关系,推进协调合作,基于这一考虑,有意识地调整表达顺序,将以往的“朝美”改为“美朝”,将“韩中日”改为“韩日中”。
韩国国内舆论对此不以为然,表示这种语序读起来既生疏又尴尬,甚至有网友辛辣地讽刺道:“干脆改成日韩中”。
对于韩国的小肚鸡肠、寡廉鲜耻虽已是见怪不怪,但能够自轻自贱到这种地步,属实令人咋舌。
之所以这么说,需要对这两种语序进行简单的剖析。首先是“朝美”改为“美朝”。众所周知的是,朝鲜与韩国互不承认彼此主权,两家的宪法都认为自己是半岛唯一合法政府,在内宣方面,也有“统一”的呼声。
换句话说,无论是朝鲜看韩国,还是韩国看朝鲜,从历史渊源追溯,双方确实是一家人,有着类似“同胞”、“家人”的情结。正是出于这种情感,韩国往日在表述对美、对朝关系时,通常将朝鲜置于前,即常见的“朝美”。
如今尹锡悦政府以深化对美合作为由,将美国置于朝鲜之前,是否意味着韩国已经淡忘了“同胞情结”,自甘沦为美国操持半岛局势的猎犬呢?
其次,中国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宗主国,自古以来便庇护周边国家,并向之辐射正面影响,韩国便是获益者之一。
如今中国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其国家体量与国际影响力几乎可以说是坐二望一。
综合此两点考虑,韩国往日通用的“韩中日”语序可以说是合情合理。
可尹锡悦政府强行将约定俗成的“韩中日”改为“韩日中”,无外乎韩国舆论会为此炸锅,甚至大感莫名其妙。毕竟日本在殖民半岛时期,曾犯下累累血债,堆砌尸骨如山,半岛至今仍响彻着劳工与慰安妇的血泪控诉,韩国将这样一个仇国,置于中国之前,是否有忘恩负义、背弃历史之嫌?
自从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外界便普遍推测韩国会倒向西方,只是没有想到它以一种近乎奴颜屈膝的方式,毫无底线地迎美媚日。在半岛局势、劳工争议以及核污染水排海的问题上,韩国以一种吮痈舐痔的丑态,无责任、无廉耻、无道义的逢迎他国,实在是刷新了外界对于韩国的认知。
当然,无论你是“韩中日”还是“韩日中”,对于中国来说,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充其量也只能满足韩国保守政治势力敏感而脆弱的心理而已。
俗话说得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既拦不住,索性也只能随它去了。这句话用于形容尹锡悦政府,再是适合不过。中韩关系固然重要,但在尹锡悦政府执政期间,两国关系难有实质性发展,与其在这上面耗费无谓的时间与精力,不如抽调相应的资源,大力发展两国民间交流,推动与在野势力的沟通协作方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