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高官不断示意愿意与中国展开对话,甚至有人公开表达了访华的愿望。然而,这种热情与中方的冷淡反应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今年2月初,美方故意炒作所谓的"气球事件",导致美国务卿布林肯推迟了原计划于2月初开始的中国之行。此后,中美高层的沟通陷入停滞。最近,包括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内的多名美国官员公开寻求与中方对话,然而中方一直没有积极回应。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没有表现出真诚的对话意愿。
据报道,三月中旬,沙利文曾表示,他本人和美国政府都期望中美领导人在未来几周进行通话。然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时表示,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强调美国应该展示诚意,采取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尽管汪文斌提出这一观点,一些美国官员仍然只是口头上示意愿意对话,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改善中美关系。这种美国的"装样子"让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感到不满。崔天凯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如果美国没有诚意和平等的态度,对话就没有多大意义。
崔天凯的话道出了中方冷漠回应美方对话请求的核心原因,即美国没有表现出真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长期得不到中方积极回应的美国官员在崔天凯发声后改变了口风,这反映出他们也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综合国内外媒体报道,美国务卿布林肯最近在七国集团外长会上表示,中国必须表现出继续与美国接触的意愿,并称期待美中两国关系取得进展。然而,这番话语显露出美国的霸道姿态。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表达了访华和对话的意愿,但在演讲中无端批评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称中俄伙伴关系表明中方对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方案不够认真。耶伦还将中美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联系在一起,宣称美国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愿意在经济方面付出代价,并表示美国不会在国家安全方面向中国妥协。这些发言无疑印证了美国没有真诚对话意愿的观点。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并非完全不愿与中国对话,因为双方的对话有助于美国的利益。然而,美国固守僵化的冷战思维,害怕在某一方面输给中国,因此不愿采取任何有利于中美关系的行动。在他们看来,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等同于有利于中国。这也让人不禁想起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提出的一个建议,即需要更具灵活性。
据了解,在中美关系陷入困境后,基辛格多次发表意见,称美国不能与中国进行"无休止的对抗",并强调处理地缘政治问题需要"尼克松式的灵活性"。他还指出,华盛顿和北京已经是能力相当的对手,不应指望中国接受西方的观点。
总的来说,中美之间的对话问题远不只是简单的政治姿态,而是牵涉到双方的诚意和灵活性。只有双方都表现出真诚和灵活性,中美关系才能够取得进展。希望未来双方能够摒弃冷战思维,为促进全球稳定与繁荣共同努力。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