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
简单说几句吧。
一、让人想起了一个趣事
自6月4日乌克兰大反攻以来,在舆论场已经看到太多的类似说法了。但是都没有正式回应。
不过,就在6月8日,因一位非常有名的乌克兰大V天天鼓吹乌克兰大捷,就直言这是典型的活在平行空间。并且,还直截了当对他说:
“这样吧,既然这么能吹,咱们可以定一个推进目标,再对其设定一个大概时间。然后,等时间到了,就用事实说话。”
于是,他表示:
“好,那就定托克马克吧。乌克兰反攻三个月内,必定全面拿下该地区。”
而个人则答:
“这个可能性是有,但是微乎其微。时间会证明我的观点”
算算时间,今天已是9月1日,还有两天,乌克兰大反攻就整整持续三个月了。
那么,现在乌克兰大反攻到底推进至哪一步呢?
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相信只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三个月过去了乌克兰离托克马克市至少还有近20公里。
当然,客观说。乌克兰反攻仍在继续。严格来讲,尽管个人的观点被证明是对的。
但是并不意味,接下来,乌克兰无法到达托克马克市。
那么,倘若以8月16日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为限,接下来,乌克兰真的有望短期内到达托克马克吗?
二、乌克兰大概率无法在今年到达托克马克
目前来看,因为普里戈任之死,再加上乌克兰仍在持续反攻,让导致舆论场乌克兰一直在节节胜利。
不过,个人直言,乌克兰大概率无法在今年到达托克马克
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乌克兰已经出现兵力不足迹象,即使现在发起新一轮大规模动员,也无法短期内能够战斗的预备役。毕竟,现代战争不是人海战术就能搞定的。
目前,仅截止8月4日,乌克兰就已经阵亡4.3万人。更重要的是,如果从整体态势图来看,乌克兰在6月4日至8月4日取得领土约占俄罗斯现在控制乌克兰领土的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也为啥最近一个月,越来越多的西方主流媒体和美西官员直接批评乌克兰进展缓慢的原因。
甚至因为这事,乌克兰和美西之间的分歧越发明显。
8月26日,泽连斯基高级顾问波多利亚克直接向美西喊话:“你们评估认为俄罗斯是世界军事第二大国。但是现在你们却现在乌克兰三天内打败这支世界第二的军队?这真的是符合逻辑的想法?"
9月1日,据参考消息报道称,美国媒体《国会山》日报网站8月31日报道,乌克兰国防部在推特上发布的一段新视频中直接不点名批评对一些官员进行了抨击:乌克兰需要的是弹药,而不是建议。
视频中,乌方这样说道:
“看来现在人人都是乌克兰战争的专家。
虽然我们感谢大家的关注,但我们想谦卑地提醒您,如果我们听从了非乌克兰人在2022年2月所说的话,我们将不复存在。不过还是谢谢大家了。但我们需要的是弹药,而不是建议。”
同时,消息还指出:8月29日美国媒体《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官员表示,乌克兰军队存在资源分配不当问题,在东部和南部战线之间过于分散。他们敦促基辅集中精力向南部梅利托波尔推进。
并这样提醒乌克兰人:美国推动战略转变并希望从最新的反攻中取得实质性成果。因为当前美国对援助乌克兰的政治支持正在减弱,拜登当局对乌援助已经接近国会批准的资金上限。
显然,目前,乌克兰已经面临弹药不足,兵力损失惨重,没有制空权,F-16战斗机天天喊即将抵达乌克兰,但是就是迟迟没影的困境
可以说,在这种大背景下,乌克兰要想迅速推进至托克马克,要么就豁出一切,完全不考虑后路,也就是不考虑俄罗斯可能会在乌克兰兵力耗尽之际发起全面反击的巨大风险,将命运完全交给北约和美国。
要么,现在就开始全面动员,以支持乌克兰可以连续高强度反攻至年底。
那么,乌克兰会怎么选择呢?
现在来看,基本可以确定,乌克兰不可能真的按照会美国的设想“战斗至最后一人”,即使乌克兰当局愿意这做,乌克兰民众也不会配合。
何况乌克兰当局看上去也有自己的想法。
9月1日,乌克兰军事频道透露,据乌克兰消息人士援引泽连斯基办公室消息人士的话说,最近在基辅总部,扎卢日内向泽连斯基报告说,尽管在罗博季涅地区取得了“胜利”,但乌克兰军队却没有机会最终突破俄罗斯的防御并到达托克马克。
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认为以乌克兰目前现有兵力不足以突破俄罗斯的防御,收复托克马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建议在秋雨来临前重点扩大罗博季涅-韦尔博瓦耶线上的桥头堡,然后转入防御和加固阶段。随后,等到明年春季之时再继续反攻。届时,进行进行新的动员,建立新的突破旅和预备队,并从西方接收大量军事装备。
显然,乌克兰内部对于当前的军事战略是存在分歧的。至少,并不完全愿意为了美国大选,而不管不顾的一味盲目反攻。
有理由认为,乌克兰当局还是希望能够保留一定实力,这样才能在乌克兰的未来的问题上才有话语权和更多的保障。
此外,从人性角度来看,去年俄罗斯三月围攻基辅期间,一千多万乌克兰人逃离乌克兰,这已经超过乌克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同时,这还至少说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乌克兰离舆论场的全民皆兵还有很远。很多人实际上并不愿意上前线。
说到底,战争比拼是资源、技术和人口。特别是当资源、技术和人口均处于明显优势时,最好的选择其实是成为大国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卷进战争旋涡。
结语
总之,期待早日结束冲突。
备注:乌克兰国防部提到的非乌克兰人,其实是指美国上将米利。2022年2月初,据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称,美国上将米利表示,一旦俄乌战争爆发,乌克兰可能会在72个小时内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