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两国频繁的外交往来成为了瞩目之焦,比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比如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访华,短短的时间内,美国两大重量级的人物都来访华,这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重要,中美频繁的接触动态,更是引发了国际间的一阵轩然大波。让人惊讶的是,俄罗斯也坐不住了,普京突然宣布期待再次访华。
然而,相对于普京的热切,中国似乎态度略显冷淡。中俄关系一直都是战略合作伙伴,为何出现这样的态势转变?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前不久,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秘书佩斯科夫在一场记者会上透露,普京对于再次访华翘首以盼,并已经计划好了行程。尤其是在提及当前是中俄两国筑牢友好关系的大好机遇时,他表示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其实,俄罗斯驻华大使已经透露,普京或将应邀于10月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出席,也就是说,到时候中俄双方是能碰面的,而且距离的时间也没多久了,普京这么急哄哄地想要访华,无疑不是在让中国为难。
所以,中国外交部对此回应很保守,甚至稍显冷淡。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虽予以回应,但却明确表示,今年确实会在中国召开国际合作论坛,但时间并未确定。言外之意就是,希望俄方不要这么着急,等到该论坛召开了以后,中俄再针对访华进行明确商讨。
这并不是中国对普京访华的抵触,而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今年年初,中俄两国已经就多个领域达成了合作共识,双方频繁的往来表达了充分的认同和期待。然而此时再次进行交流,如果没有着急处理的重启事务,显得有些匆忙。相反在年底的“一带一路”论坛后,再对接商务活动才更为理想。
可是现如今,中美之间的交流频繁,如果这个当口贸然拒绝俄罗斯,无疑会打击到俄罗斯的信心,也可能引发其对中国心存疑虑。
而现阶段中俄两国的关系,尽管良好,却并非砖石般坚固,稍微的波动都可能引发裂缝。我们必须谨慎对待,避免无意中伤害到这段互信的友谊,让其误解我们的真实意图。
所以,对于普京的提前发出访华计划,中国婉转但牢固的表达出保持现状的想法。中国外交部的反应并没有正面拒绝,但却明显希望俄罗斯抑制冲动。
但是中国的立场并未得到俄方的理解。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向全球宣布,普京的访华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这显示了俄罗斯对中俄关系紧张的危机感,希望通过访华能初步掌握中国的态度,进一步确立两国的良好关系。
其实俄罗斯的意图我们也是理解的,这是他们为了弥合两国关系差异的合情合理的反映。尽管此举让我们处境微妙,但我们仍需要接纳,毕竟远方朋友的到来,我们应以礼相待。
我们期待普京的访华,能为中俄关系带来新的火花。中国,将怀着开放的心态欢迎普京的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