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平工资数据出炉,养老金也会按比例增长吗?分这两类情况

5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跟往年一样,社会平均工资分为多种口径。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月均为9502.42元,增长率是6.7%。城镇私营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为65237元,月均为5436.42元,增长率为3.7%。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为92492元,月均7707.67元,增长率为5.0%。

跟我们社保相关的一项工资,实际上是加权了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后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公布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和增长率,不过,估计有关工资的增长率也就是5%左右。

如果说全口径社平工资增长5%的话,养老金是不是也会按比例增长呢?养老金的增长主要分为两类情况:

第一,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

一般在5月底以前,人社部和财政部会公布2023年的养老金调整通知。养老金调整通知会针对部分退休人员进行养老金调整。

养老金调整人员的范围是:上年度12月31日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员。

如果说有的退休老人是12月份办理的退休、1月份领取的养老金,实际上也属于养老金的调整范围。

养老金调整水平是如何确定的呢社会保险法仅仅是说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情况,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但具体的调整水平,最终还是由人社部和财政部统一宣布。

近年来,由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变化较大,国家在制定养老金调整的时候也会平衡工资的水平变化情况。2018~2020年,连续三年养老金调整的水平是5%。2021年调整水平为4.5%,2022年调整水平为4%。估计今年的调整水平会在3.5%~4%左右。

调整的方式并不是人人乘以相应的调整比例,而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调整方式,既贯彻了公平原则,又体现了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激励,而且还能够对某些群体适当照顾。尽管养老金调整水平可能会低于5%,但是也有部分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比例会超过5%,这是对低收入人群的照顾。

第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重算。

按照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是计算养老金的一项重要因素。它主要用于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

2023年度退休的老人要使用2022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养老金。在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公布以前,只能使用上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临时性养老金。当2022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公布以后,养老金将会进行重算。

养老金测算的时候,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部分(比如说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会按比例增长。不过,由于个人账户养老金跟社平工资无关,因此基本养老金的总体水平增长幅度是赶不上工资增长率的。

到了下半年,新退休的人员会一般直接使用新社平工资计算养老金,这种情况下就没有重算了。

不过,目前由于很多地区正在由城镇非私营单位社会平均工资向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过渡,采取的是公布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模式。养老金计发基数增长率一般会低于社平工资增长率的。

所以说情况比较复杂,但总体来说,养老金不会按社会平均工资的同比例进行增长

#2022年全国平均工资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