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演苦肉计?俄对基辅动杀心

克宫遇袭,是普京自导自演的苦肉计?

2020年,美国策划无人机袭击事件,刺杀了伊朗的最高将领苏莱曼尼,险些引爆中东战争。最近又发生了一起无人机袭击政府首脑的事件,令人震惊的是,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是俄罗斯最高权力机关:克里姆林宫。

5月3日凌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遭到两架无人机的攻击,好在最后关头俄军及时将其击落,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后,俄罗斯官方声称这是乌克兰策划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目标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俄罗斯将保留报复的权利。

要知道,一般在国际上,即便是两国开战,刺杀敌方首脑也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哀兵必胜,无端刺杀敌方精神领袖,不但对战事毫无助益,反而会迎来强烈的反弹,更何况俄罗斯是世界大国,拥有最先进的核武器,如果基辅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普京个人的安危之上,那就是缘木求鱼,只会适得其反。

很显然,这是别有用心者挑拨拱火的阴谋。然而就在事情还未真相大白的时候,美国先跳出来指责俄罗斯了,5月4日,美联社罗列出这起袭击事件的多个疑点,比如俄方直到事发12小时后才对外宣布;俄方公布消息之前,网上没有任何该事件的相关视频流出。美国媒体给这起事件披上阴谋论的外衣,最后往俄罗斯头上泼脏水,认为这是普京自导自演的“苦肉计”。

美联社认为,对普京来说,指控乌克兰无人机入侵克宫,或许能合理化进一步升级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俄罗斯的核武条约明确规定,如果俄罗斯遭遇核武攻击,或者常规武器攻击可能威胁俄罗斯的生存时,俄军可以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

普京不会拿俄罗斯国家尊严开玩笑

按照美联社的说法,这是普京为核武器的应用所做的铺垫,意味着接下来俄乌冲突的烈度会上升到核战争的层次。但是实际上,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喜欢在背后搞鬼的总是西方国家,就像北溪管道被炸事件一样,即便有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的爆料,白宫也能厚着脸皮表示与事件无关。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克里姆林宫曾经是历代沙皇的居所,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总统府,更是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拥有最高的荣誉和权威,对这里发动恐怖袭击,无疑是一种亵渎。试想一下,如果9·11事件撞的是白宫,美国会作何反应?如果美国有意动用核武器,会在白宫演一出总统遭遇敌袭的戏码吗?当然不会,因为那是对于国家尊严的挑战,任何理由都不可能被容忍。所以,美联社认为克里姆林宫遇袭是普京的苦肉计,这纯粹是荒谬的狂想。

伦敦大学学院俄罗斯研究所教授盖雷·欧蒂表示,乌克兰有合理动机去策划此次带有表演性质的袭击,目的是提醒莫斯科:“别以为克里姆林宫很安全”。但是,乌克兰这边却极力撇清与此事的关联,5月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召开记者会,否认了外界的猜想以及俄罗斯的相关指控,泽连斯基表示乌军目前只在自己的领土上作战,并没有攻击普京或者莫斯科。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利亚克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乌克兰与此次袭击事件没有关联,乌军不会攻击俄罗斯联邦领土上的目标,因为那样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盛怒之下,俄罗斯对基辅动杀心

然而克宫遇袭等于让俄罗斯在全世界面前颜面扫地,俄罗斯高层当然极度愤怒,甚至对泽连斯基动了杀心。5月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只能从肉身上消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其政府,他甚至不需要签署任何无条件投降文书。

另外,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3日报道,俄国家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表示,对总统官邸的恐怖袭击是对俄罗斯的袭击,应该把基辅纳粹政权认为是恐怖组织,而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不仅是恐怖组织的资助者,更是恐怖主义的直接帮凶。并且,沃洛金还表示,俄罗斯必须使用能够制止和摧毁“基辅恐怖主义政权”的武器。

俄罗斯确实对基辅动了杀心,美联社喊狼来了,是因为狼真的会来,虽然袭击事件大概率不是普京的谋划,但的确有可能导致核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此前,无论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还是克里姆林宫高层都曾说过,在面临关乎存亡的危机时,打核战争就是必然的结果。包括在普京的2月份的国情咨文上曾强调,西方的真正目的,是肢解瓜分俄罗斯,那么当克里姆林宫都遭遇袭击的时候,俄罗斯就再也没有继续忍让的理由。

在克里姆林宫遇袭以前,俄罗斯这边是不会针对泽连斯基个人开展军事行动的,因为刺杀这事对战争本身只会有负面作用,但是这起无人机袭击事件以后,俄乌双方就完全有可能撕破脸,对俄罗斯的国家尊严的挑战,意味着俄乌问题已经系上了死结。

盟友背叛美国,渴望加入中俄阵营

克里姆林宫遇袭事件是扑朔迷离,但美国这边却是实实在在地正在被抛弃,不仅中东地区如此,包括美国在美洲、非洲及其他地区的传统盟友,也要“叛变”,有意寻找一条没有美国的发展之道。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5月2日发布文章阐述中国影响力的提高,标题为《新的世界动荡:中国、俄罗斯阵营增强了影响力,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国家都渴望加入》,文章指出,金砖国家组织已经收到19个国家的加入申请,其中就包括美国的盟友沙特、埃及、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这可能会扩大中国、俄罗斯阵营在中东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外交》杂志称,金砖国家组织还将探讨在成员国之间使用共同货币的可能,此举会挑战或者削弱美元在国际上的强势地位。

就像美国媒体所报道的那样,许多国家原本是美国的盟友,如今都想“叛变”,要摆脱华盛顿的控制。在中东地区,沙特与美国的关系曾经就像双方签订的协议一样,不可动摇。但事实说明,美国和沙特之所以关系好,并不是因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而是因为共同利益,一旦利益的羁绊断开,美沙关系就像掌心里的沙,风一吹就散了。

沙特不仅同意以人民币结算与中国的石油贸易,还有意向加入金砖国家组织,这让美国非常恼火,毕竟沙特的背后,有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及海湾国家联合会。同时因为拥有麦加和麦地那两座圣城,沙特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也非同一般,沙特的“叛变”,意味着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大幅削弱,所以,其他中东国家,例如埃及也紧跟潮流,提出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

另一个“叛变”的重点地区是美洲,诸如墨西哥、阿根廷等国,都想加入金砖国家组织。非常容易理解,美洲长期以来被美国当做后花园,当做廉价劳动力来源地、商品倾销地和原材料供应地,许多国家受够了剥削。况且,美国还在许多美洲国家策划政变和颜色革命,扶持右翼精英和亲美政客,让他们出卖国家利益,可想而知,美洲国家的右翼政府自然就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于是,反对美国的左翼政治家上台,就开始“叛变”美国,巴西就是典型的案例,但不仅仅是巴西,如今,整个美洲的左翼势力崛起趋势非常明显,从美国的视角看来,就是美洲各国揭竿而起,要联合起来反抗美国。

此前,反抗美国始终是一件太过耸人听闻的事,毕竟当今世界经济体系,都是以美国为核心,包括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等国际金融机构,也不过是美国的傀儡,要想摆脱美国的影响力,就必须脱离世界经济体系,显然得不偿失。而金砖国家组织的出现,填补了许多空缺,足以替代美国的角色,给了世界各国另一个选择,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美国“叛变”。

其实,与其说是美国的盟友“叛变”,不如说是美国霸权终于受到了反噬,无论是中东还是美洲,都是美国输出颜色革命的重灾区,但无论是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还是美洲左翼势力崛起,都说明美式民主并不是绝对的普世价值,美国霸权也不得人心。

美国密集示好,中美关系要解冻?

当美国在国际上变得不招人待见,在经济上也面临困境时,才终于想起来,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整个世界都是一盘棋,如果继续与中国对抗,受伤的只会是美国自己。所以,近日美国政府多位官员表态,要加强与中国的沟通,而媒体则据此预测称,中美关系或许有望解冻。

首先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5月3日,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专访时表示,不希望中美竞争演变成冲突,两国所有层级的沟通都是必要的,美国需要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保有发言权,并且能够设置两国关系的护栏。他还表示,希望今年可以重新安排访问中国。

另外,5月2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华盛顿史汀生研究所发表讲话时也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中美对话。5月3日,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对媒体表示,他即将应邀访问中国,为中美的气候合作而努力。

因为美国政府多位官员,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要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所以,美国媒体认为中美或将有望解冻,有可能吗?

老莫认为不太可能,因为中美都是世界大国,俗话说大船难掉头,在战略重心的转移上,并没有那么灵活,况且,现在美国政坛上下,每一名政客都把中国当做主要的战略对手,反华成为政治正确,中美关系就不可能在短期内有丝毫改善。

布林肯之所以要求设置护栏,是因为美国政府明白,在中美矛盾集中的亚太地区,一旦开战,美军必败,所以,美国既要对华强硬安抚盟友,又要拖延时间稳住中国。毕竟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极度好战的国家来说,护栏就是用来践踏的,之所以还没有践踏,只不过是因为时机不成熟。

布林肯还表示,希望在今年重新安排访华,然而,中国可能并没有兴趣接待布林肯。从拜登政府上任以后,中美关系就始终在朝着恶劣的方向发展,布林肯即便来,有多少诚意,非常令人怀疑。其次,美国下一届总统大选已经不远,哪怕美国此时回心转意,要与中国握手言和,在拜登的剩余任期当中,两国关系也很难有实质性改善,倘若拜登竞选失败,此时的所有努力,恐怕也会是一场空。

总之,中美两国的矛盾,是国家利益的直接冲突,中国的发展威胁到美国霸权的地位,这种程度的冲突,足以引发世界大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化解。鉴于美国政府的政治不连贯性,以及华盛顿政坛政治生态的恶化,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远不是一个国务卿的访问就能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