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克里姆林宫遭遇袭击,是俄自导自演吗?同时,俄罗斯又表态,是要斩首泽连斯基,话音刚落乌克兰首都就被炸。
5月3日晚,两架无人机试图袭击克里姆林宫,随后俄罗斯方面表示,这是乌克兰实施的一次针对总统普京的斩首行动。目前,各方对此都有回应,乌总统泽连斯基表态,乌克兰只是在自己的领土上战斗,并没有足够的武器来做这件事。
白宫方面更是直接的指出,这就是俄罗斯实施的“假旗行动”,因为之前就有过类似情况。同时白宫新闻秘书皮埃尔还表示,美国政府目前正在确认这次袭击到底是基辅的命令、或者俄境内的“亲乌团体”发动的。显然在美国眼中,这极有可能是俄罗斯自导自演的“自我袭击”。
毕竟从现实角度来分析,这样做也会给俄罗斯带来以下三点好处,首先,会转变俄乌之间所处的道义位置,在这之前,乌克兰在西方的帮助下竭力将自己塑造为“被入侵者”,因此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些同情。当然这样的身份也就意味着乌克兰能进行的只是国土防卫作战,而不能突破俄乌边境在俄罗斯领土之上实行军事行动。不过随着冲突的进行,乌克兰也对俄边境地区的居民点进行炮击,却也没有到深入俄内地作战的地步。而这一次,若是被坐实是乌克兰发动了这次袭击,那么双方的身份就有可能发生互换,乌克兰同样变成了一个“入侵者”,而俄罗斯则有可能得到一部分国际舆论的支持。
其次,这样做可能会激起俄罗斯民众对乌克兰更大的仇恨,使得前线军队拥有更大的动力,毕竟连总统都差点被“斩首”,这对俄罗斯这样的战斗民族而言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最重要的是,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俄罗斯调动国内的资源支援前线战场,简而言之,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凝聚民心,一致对外。
最后,这样一来还可以为俄军接下来更大的行动寻找借口,现在的俄乌两军,俄军处在了应对乌军反攻的防守位置,源源不断的西方援助和接受西方训练的乌克兰士兵正在赶来,这让俄军极为被动。而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只能主动出击,对乌军的一些战略要地进行毁灭性打击,其中就包括对基辅的更大规模轰炸。
而后面发生的事情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当地时间5月3日,俄罗斯已经就“克里姆林宫遇袭”一事立案调查,而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更是放言,要“从物理上消灭乌总统泽连斯基及其集团”。这边话音刚落,乌克兰首都基辅和其他地区就遭遇了俄军导弹袭击。
那么现在来看,梅德韦杰夫表示要“武力消灭泽连斯基”可能性又有多大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有一定的概率,现在前线的俄乌两军正在激烈战斗,既然乌克兰能“斩首普京”,那俄罗斯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而且,就前几天俄军对基辅进行的远程导弹打击的情况来看,或许就是为了摸清乌军的防空导弹位置和力量薄弱点。先不提当时俄军是不是真的有这个目的,但是通过远程打击的方式,俄军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探查到乌军防空系统方面的情报,也消耗掉了一些乌军的防空导弹。现在将这些联系在一起来看,俄罗斯为了更快的解决这场冲突,并赢得最终的胜利,极有可能对泽连斯基及乌高层官员进行斩首行动。
在克里姆林宫遇袭这件事上,美国率先撇开的就是自己的嫌疑,白宫的表述是,“美国不会鼓励或允许乌克兰在其边界之外进行攻击。”简单来说,就是美国不会指使这件事,但乌克兰会不会这样做就不归美国管了。当然,不管这次袭击到底是发动的,但它现在已经发生了,那么后面也就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
其一,俄乌之间互相袭击轰炸首都,势必会让局势更加难以控制,前文提到在克里姆林宫遇袭之后,乌克兰各地的防空警报接连响起,意味着俄军更为猛烈的反击就要到来,特别是针对乌克兰腹地的打击将会变得寻常起来,就更不用说前线乌军还在集结兵力,准备发动反攻以夺回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等地区,前线的战斗将会更加惨烈。
其二,俄乌冲突的缓和将极难实现,因为俄乌双方已经发展到了使用无人机、导弹互相攻击首都,想要直接“斩首”对方的领导人,只会让局势更加激烈。而且,美国也在不断拱火,就在同一天,美国白宫还宣布会继续为乌军提供价值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照这样下去,只会让俄乌之间和谈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微小,甚至于趋近于零。
总结来看,克里姆林宫遇袭背后真相扑朔迷离,短时间内还很难确定谁才是幕后凶手,俄罗斯的确有可能自导自演了这样一场“戏剧”,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意味着俄罗斯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比如俄防空系统可能会因此遭到军火市场的“嫌弃”。所以这更多的或许还是西方国家为了阻止俄乌和谈而使用的小伎俩,目的就是让俄乌之间出现更大的矛盾,彻底的关上和谈的大门。
天有不测风云,俄乌之间的局势将会因为这一场袭击变得更加危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只能看俄乌双方的下一步动作,只希望双方都能有所控制,否则只能让展示规模更加扩大,难以收场。